戰爭未曾停止(四):讓沖繩人不再犧牲——用「經濟安保」取代美日安保 | 阿潑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戰爭未曾停止(四):讓沖繩人不再犧牲——用「經濟安保」取代美日安保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日前,前總統李登輝在日本國會演講時,脫口而出:「釣魚台(尖閣諸島)主權屬於日本。」消息傳回台灣,朝野兩黨皆不以為然,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釣魚台屬台灣,國民黨更是憤怒,嚷著要修法取消元首禮遇。

我無法確定,除了政治人物、「保釣一代」或漁民,大部分台灣人對釣魚台主權問題是否真正有感並強烈堅持。但即使感到無所謂的我,也常在聊天中開玩笑:「雖然我喜歡這部日本電影,但釣魚台是我們的!」

就像南海九段線、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些話一樣,成為中國人莫名的信仰;就像日本社會認為對竹島與尖閣諸島的主權不可質疑那般,台灣人對於「釣魚台是我們的」也有著強烈自信。每當發生類似爭議,堅持的呼聲就會跑出來。但仔細想想,究竟什麼讓我們如此堅信不移?誰讓我們不斷重複訴說:釣魚台是我們的」,而我們卻從未踏上過那片土地?

是什麼讓中日台各自主張、各自堅持,不惜發動示威,甚至展開軍備佈署?是什麼讓東海始終不得安寧?

釣魚台爭議

釣魚台/尖閣諸島是由五個無人居住的島嶼——明確地說,應該是幾個小島還有幾塊外露岩石所組成。最大的島即為釣魚島,面積有4.3平方公里,五個島加起來總面積僅有6.3平方公里,還沒有一個台北市中正區大,但坐落在中國大陸架邊緣相對狹窄的海域上,他們彼此最遠距離可達一百公里。其準確位置距中國東岸330公里,台灣東北170公里,與沖繩群島的與那國島距離也有170公里。

這些都是無人島。儘管如此,這片海島區域卻是目前日本邊界中,唯一一個既有爭議,又處於日本實際控制下的地區──二次大戰後,美國控制了沖繩及其周邊島嶼和海域,1953年謹慎界定了釣魚台/尖閣諸島列島在內的「琉球群島」邊界。換句話說,1972年沖繩回歸日本前,這片區域都在美國掌控下。1968年,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認定這塊區域擁有「豐富的、僅存的、迄今尚未開發的石油資源」,遂讓這原本無人關注,鳥不生蛋的島群有了價值。而要與日本談判沖繩回歸中的美國,此時「做了一個分割的動作」,在其佔領區當中畫出一條線,琉球主權給了日本,但釣魚台還是在他們的行政控制下。

在《沖繩之怒:美日同盟下的抗爭》這本書中,就提到日本研究者的共同意見:美國這種作法,是為了將釣魚台操作成遏制中國的棋子,如果沖繩周遭有了爭端,日本就更接受美軍在沖繩的存在價值。這種領土邊界曖昧模糊的狀態,會增強兩國摩擦的火花,那麼日本對美國會更為依賴。

photo cedit:wikipedia (CC BY 2.5)
photo cedit:wikipedia (CC BY 2.5)

過去,儘管偶有倭寇海盜,但這片海域大抵屬於和平貿易的海洋。在今日沖繩那霸的首里城正殿,有個1458年打造的古銅鐘,鐘面刻有:「萬國津樑」,其下文字敘述琉球王國為日本、東南亞、朝鮮與中國貿易的重要中介,因琉球船隻進貢中國的次數最多,朝貢期間雙方交易的時間也最長,許多國家需要透過琉球與中國進行貿易。頂著風浪、締造出東南亞貿易圈的琉球王國,就在「萬國津樑」的基礎上崛起。

琉球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正是為何中國與台灣皆稱自身擁有釣魚台主權之因──中國是第一個發現並記載這些小島的。14世紀,中國將這些島嶼視為中國沿海(福州)與琉球王國的海上航線中的重要航海標誌,滿足明清兩朝往來琉球的朝貢使節的需求。

例如嘉靖14年,陳侃寫的《使琉球錄》便有路徑記載:

五日始發舟,不越數舍而止,海角尚淺……(略)。九日,隱隱見一小山,乃小琉球也。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然順流而下,亦不甚動。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通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路。夷舟帆小,不能及,相失在後。十一日夕,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鼓舞於舟,喜達於家。

文中的小琉球,即台灣,平嘉山則是彭佳嶼,釣魚嶼、黃毛嶼、過赤嶼等就是今日的釣魚台諸島。到了古米山,亦即今日沖繩的久米島,陳侃這時便稱,「乃屬琉球者」,明確指出琉球的邊界。

明朝永樂年間,還有一本《順風相送》,其中〈福建往琉球〉條目中,也是類似的方位解釋,將釣魚台諸島列為航標。1961年,有學者註釋:釣魚嶼是台灣附屬島嶼。

赤尾嶼和久米島之間,水深達二、三千公尺,人稱中國—琉球海槽(日本稱沖繩海槽),讓釣魚列嶼和琉球列嶼以溝為界,分隔開來。故明永靖年間也有使節寫道:赤嶼者,界琉球地方山也。又根據琉球王國的資料記載,八重山群島是琉球的極西南屬界,因此,現今的釣魚台諸島不屬琉球王國。這種種論述皆駁斥了當初美國將釣魚台諸島劃入沖繩之行事。但卻未能解釋,釣魚台實屬中國。

沖繩主權未定論?

1879年,當時的日本政府擅自廢藩置縣,將琉球納入其行政管轄之列,切斷琉球跟中國之間的朝貢關係。清廷表示不滿,在美國協調下,日本提出最惠國待遇、不平等條約的交換條件,稱會將宮古島和八重山群島西南邊的島嶼給清廷。清廷則提出琉球三分割案來抗衡:琉球北部島嶼給日本,沖繩主島歸屬琉球王國,讓其獨立,西南諸島給中國。不論哪種方案,都指出八重山群島和宮古島西南島嶼離中國最近,屬於當時的清廷。

不過李鴻章否決了。他認為,朝貢體系下宗主國的虛名並無價值,但如果讓日本享有在中國優惠權益,必然為禍甚遠,更何況分割琉球諸島對中國來說只是徒增防禦的累贅而已。所以,清廷便放棄以日本在華利益來保全琉球社稷。即使如此,李鴻章仍然主張琉球王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是日本領土也非清廷領土」,既然清廷沒有領土利益,便要求恢復琉球王朝對琉球的統治。但日本並不接受,當時的談判代表竹添進一郎致函李鴻章,強硬表示:「將中部歸琉球復國立君, 則我國決不能從。」

因此,琉球(沖繩)乃至於釣魚台主權問題,從百多年前就爭議至今。而許多人認為,釣魚台主權問題懸而未決,都因為蔣介石。如果蔣介石當初認領了沖繩,從中國東面海域皆回歸中國所有。

1943年,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與蔣介石討論日本從中國奪取的土地歸還問題時,提及了琉球群島:「貴國如果想得到琉球群島,交給你們管理。」蔣介石卻覺得這問題太過複雜,於是回應:「中美共管。」隔陣子,羅斯福再次詢問蔣介石,蔣的回答如舊。羅斯福遂以為蔣介石對琉球沒有興趣。

忽略沖繩戰略位置的蔣介石日後雖然後悔,但也無奈。1972年,沖繩歸還日本時,中華民國外交部提出抗議,主張琉球群島的將來未定。

但當時的中共卻強力支持沖繩復歸。1951年,周恩來就發表聲明,指稱沖繩和小笠原諸島「這些島嶼過去無論在什麼國際協定下,都沒有規定脫離日本」。1964年,毛澤東的外交談話中也把沖繩要求撤除美軍基地、主權回歸本土的運動形容為「日本人民的正義鬥爭」。

不過,多年後,因為釣魚台主權問題,中共政府如同當年的中華民國外交部一樣,數次主張「沖繩主權未定論」。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犧牲的體系

沖繩/琉球人民,從頭到尾,都受人擺佈無法表述自己是誰,自己屬於誰。二次戰前,劃入日本統治下,戰時為了「國體護持」傷亡慘重,戰後又身不由己,遭日本與美國的雙重殖民。日本學者高橋哲哉便以「犧牲的體系」描述沖繩:「我們實在不得不說,對戰後的日本來說,日美安保體制甚至比憲法還優位……沒有沖繩的犧牲,戰後日本無法成立的說法絕對不過分。」

戰後日美安保體制扼住沖繩發展不待多言,即使是戰爭與戰前,沖繩都是一味地犧牲。戰前,如同對待台灣一般,日本政府明令禁止沖繩方言,削弱其民族性。戰時,更是變本加厲推動皇民教育,儘管要求沖繩人為日本而戰,為天皇而戰,卻也不把他們當真正的日本人,懷疑他們是間諜。戰爭期間沖繩人的死亡,常來自日軍本身。更別提渡嘉敷島等地的集團自絕,日軍在玉碎令下強迫沖繩當地人自殺,都是殘酷至極的。但日本本土總不將這犧牲當成是一回事,否認這段歷史,更忽略當前的種種問題。

一個從事社運的沖繩女孩,對我們談著種種不公平時,壓低聲音,但憤怒卻溢出聲線:「現在還有很多未爆彈啊。即使基地遷移了,誰要處理,誰能處理?」

戰後,貧窮的沖繩人不得不到日本本土工作。日本本土人視他們為他者,瞧不起他們。戰後出生的牛木愛子,畢業後就到東京工作,長期被禁止說方言的她,忘卻了母語,但話語還有腔調,在大都市裡時常被嘲笑。「他們會歧視我們,還說我們不是都使用美金的嗎?幹嘛賺日幣。」在美軍治理下的沖繩人到日本本土,拿的是特殊護照,而非日本護照,對日本本土人來說,是徹底的他人。但這樣還算好,1903年,在一場博覽會中的人類館,展示了兩個沖繩女性,解說員不斷稱呼他們:「這東西!」而她們像被關在動物園的牢籠裡,跟著解說員的只是行動,並且痛苦呻吟著。

這樣的歧視或所謂的殖民關係延續至今,加上美軍基地橫阻,以致於當前的沖繩缺乏各種公共建設,無法修築鐵路,不能發展工業,人民依賴農業(但精華土地都成為基地)和觀光業維生。琉球新報記者吳俐君是台灣人,連她都看不下去,直表不滿:「日本政府口口聲聲說,每年給沖繩多少補助,拿錢給沖繩用,質疑沖繩人幹嘛不知足?他們以為只要沖繩持續依賴中央補助,就會乖乖聽話。」但沖繩人並不吃這套,他們要求自己的發展,他們拿出計算機告訴大家:沒有基地,沖繩會更好!

「我聽到一個說法,美軍基地在能刺激就業率,能補充經濟?」她拿出今年5月18日沖繩全民大會當日的琉球新報說:「這是謠言,我們有翔實報導。」沖繩兩家地方媒體,每天都報導基地問題,彷彿這是最重要的新聞,再無其他。吳俐君說,確實如此。

前沖繩線知事大田倉秀整理評估撤去基地會產生的經濟效益,指出好幾個地區會因撤除基地而創造出可觀的利益,例如北谷町的一個城鎮,本是海軍機場用地,雇用的軍人數不過百人,撤去基地後,湧入兩百億日圓投資,勞動人口增加到一萬人。

「普天間基地一公頃的經濟效果是二千四百萬日圓程度。但外圍的宜野灣經濟效果,一公傾超過八千萬日圓。民間經濟是基地經濟的四倍。更別說,基地造成的環境與其他傷害,會損傷各種利益。」專門研究基地經濟的沖繩國際大學教授前泊博盛直言,「美軍基地經濟和沖繩整體經濟的比率是兩千億日圓比四兆日圓,只有5%的貢獻。」況且,如今世界趨勢是,不依賴軍事與基地的地方較有安全保障,例如歐盟,因為歐洲區域內沒有戰爭,產生經濟共同體,故相互合作拉拔彼此。

在他的設想裡,以沖繩在中港台日乃至東南亞之間的位置,非常適合發展物流。若是基地去除,發展「經濟安保」,那麼,可創造雙贏的局面。換句話說,日本應放棄沖繩的軍事基地,來換取區域和平與共榮。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東亞和平

儘管東海埋藏衝突引信,中國、日本,乃至日本背後的美國對壘局勢明顯,但中日不無解決問題的態度。2008年,時任首相的福田康夫就和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達成共識:東海應該被打造成一個和平、利於合作、充滿友誼之海。隔年,中日雙邊峰會上,鳩山由紀夫提議將她轉變成友愛之海,2012年,馬英九發起東海和平倡議。各方亟欲實現此區域的和平。

事實上,早在1972年,中國總理周恩來便與當時首相田中角榮達成共識:釣魚台問題應該擱置。1978年,和日本談判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時,鄧小平也重申擱置立場,將問題留待給下一代,希望他們尋求友智慧的方式處理。此後30年間,除了香港與台灣的保釣人士試圖登陸外,中日兩方再無動作。一直到2010年,日本民主黨政府逮捕了中國漁民,引起爭議。2012年,釣魚台問題更趨惡化,中國掀起反日浪潮,大批日本製汽車被毀,不久,以「奪回日本」為口號的安倍晉三當選總理。

但對夾在其中的沖繩人來說,又是怎麼想的呢?他們知道,如果因為釣魚台而起衝突,受害者就會是他們。於是,他們主張包容性的地域合作,如同當年與中國友善往來,與日本直接關係。相較於「固有領土」的概念,沖繩人毋寧追求一種與中國、日本、台灣共存共生的空間,也就是將沖繩轉變成一個亞洲和平的樞紐。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拔除軍事化設備。

今年慰靈日紀念儀式上,沖繩縣知事翁長雄志便提出了沖繩的願景:「在迎接戰爭結束70週年之際,我們將繼續把祖先們曾將沖繩打造成連接亞洲各國橋樑的萬國津樑精神銘刻於心,從今往後,我們也將為實現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發展和和平不斷地做出努力。」

 

點圖看「沖繩終戰」系列專題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