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省長」,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 | WaCow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柯「省長」,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柯市長上任之後為了有更多經費,化身為「台灣最佳省長」,想盡辦法從各處攢錢,然而這些源於好意的柯式新政,每每放出風聲來卻引發不小爭議,讓我們回顧一下:

  • Youbike前30分鐘免費取消。
  • 全面檢討公家單位訂報制度,市府取消訂報。
  • 春聯發放縮小尺寸與數量、鼓勵自行下載檔案列印。
  • 取消市府人員加班費與兩段以上的交通補助費。
  • 北市小學生每周一次免費牛奶換成鈣片。
  • 鼓勵市府員工穿短褲上班,響應節能減碳。
  • 研擬取消捷運悠遊卡八折優惠及轉乘優惠。

以上與市民有關的政策爭議,大多是「使用者付費」一句帶過;有些則是柯市長覺得「沒有必要」下令檢討;至於市府員工的部分,就是把大家都當成愛加班的笨蛋或占便宜的渾蛋,煞有其事的喊「KPI至上」。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小事,追討各項大BOT案的權利金、回饋金也是個方法,鐵了心得要到錢,也揭開政商之間曖昧不明、矛盾難解的複雜關係。

政府想要向企業看齊追求效率當然是件好事,但若忽略公部門肩負的義務與責任,只一昧的講求數字,恐怕也會犯了絕大多數企業難以啟齒的錯。

只有節流,沒有開源

這些枝微末節的項目,即便整筆砍掉也只能應付當年的數字壓力,一年甜頭嘗完之後,明年預算哪裡來?很有可能又得找其他地方開刀,殺雞取卵的短視做法,只會耗盡現有人力評估檢討現有制度,哪裡還有閒工夫進行開創性的政策規劃?

節源的動作當然必要,然而選擇哪些項目COST DOWN就是經營者智慧與格局展現之處。以最近取消悠遊卡、轉乘優惠為例,台北捷運公司並未虧損,表示當初自掏腰包的轉乘優惠已成功鼓勵市民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連帶著其他非本業項目(如:廣告、地下街租金、停車場收入、其他金融服務……等等),也因穩定成長的人潮量而大發其財。取消優惠而減少搭乘次數的顧客也許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有立即性大幅消失的風險,但在市府調高冷氣溫度、鼓勵穿短褲上班的減碳政策下,這個想法不僅自打嘴巴,也連帶改變雙北市通勤人潮的流動路線,放棄經營顧客的思維,絕對限制捷運公司未來發展(獲利更多)的可能性。

不知道市府有沒有精算過,若搭乘捷運人潮少了一成,這個財務缺口該由哪部分獲利補齊,是省下來的補貼金嗎?那麼我們到底省了多少呢?會不會變成數字挪移遊戲而已?

支出項目該不該花,誰說了算

一項花費,我們可以解釋成投資,也可以視為成本支出,這在企業裡常常是各部門你來我往的攻防戰,重點就在於這個項目與企業發展的核心能力是否符合?是否具有關鍵獲利價值?有時我們也會假想情境:如果沒有這項花費,那麼對短、中、長期營運有何影響?

台北市勞動局每年表率「優良企業」、「友善企業」不遺餘力,但在市府員工身上卻見到最壞的示範。柯市長大砍加班費、交通補助費時,一句「提升工作效率」、以「績效獎金」代替即作結論,然而卻忘了其他局處首長因為自己的LINE訊息而神經兮兮,臨時交辦事項又必須24小時內完成,請問基層員工能不加班嗎?績效獎金的評估制度有因此作檢討與調整嗎?難道不會造成更狗腿的官僚文化嗎?

我相信絕對有浮報加班費、謊報交通費的害群之馬,員工彼此間也都知道是誰在做這些事,真要調查絕對能揪出這些少數,但仔細想想,如果稽核制度連除弊都做不到,那還能期待有公平的績效評估嗎?這樣的對待市府員工,打擊士氣以顯威嚴,恐怕我們損失更多的是看不見的無形資產。

在一片樽節氛圍中,倒是議員們提出的「活動服」減量是較無爭議的節源項目。即使八年4600萬不算多,但卻符合節能不浪費的環保政策,對任何政策也無其他影響,對於市府員工來說,每年一套也足夠參加各式活動,這樣的觀察和調整,也能無形中建立節約的風氣與習慣。

創意開源才是王道

想變「有錢」人,絕對不是「省」出來的!台北市府身為首善之都,應該更有條件提升行銷能力,替市府財政創意開源。舉例而言,每年都面臨流標危險的跨年晚會就應該努力轉型,與其落入和其他縣市搶大咖藝人又拉不到贊助的窘境,不如辦個更精緻有料的「收費」跨年晚會,重新打造跨年晚會的規格典範,一人只收一千,連玩三晚還可獨家消費拉高廠商參與意願,光是一場收入就可以抵掉好幾個「取消優惠」了。

還有搞了半天的文創商機呢?該如何讓這些素人設計師、廠商和市府大賺觀光財?台灣的刺青師傅們才剛奪得國際大獎,難道不能動動腦筋轉為商機?總之一句話,政府示範帶頭賺錢,就能發揮磁吸效應,讓人才和資源願意向台北市靠攏,四年下來才能令人耳目一新。若只把精力花在如何省錢,又不小心省錯了錢,只怕格局會越做越小、荷包越省越薄了。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