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台灣年輕人感受不到希望?
這幾年常聽見的論調,就是現在年輕人不耐操、不肯吃苦、不肯屈就低薪之類的。
是的,最近在外面跑,發現真有不少老闆抱怨提供工作也沒人要來,甚至33K的作業員工作,就是沒人要應徵。
大家都在問為什麼?這些老闆或政治人物沒一個人能理解答案,甚至問年輕人,他們也回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就是不想去做那份工作。
其實這是台灣整個就業環境太過畸形的結果。簡單說,企業主大多還是用壓榨人力的角度在看待員工(不管你是否提供高薪),而新一代的人那願意被當奴才看待啊!只能說國民黨過去一昧舔商的政策,造成這種苦果,而任何想要「正常化」的嘗試,在台灣總被妖魔化為反商,更慘的是真有些奴才相信這種論調。
人活著不是為了公司,完全不是,偏偏很多企業主這樣要求員工。所以當企業主要求加班,但員工想陪女朋友看電影,衝突就來了。要說員工不配合,其實這種說法本身就是站在奴化員工的觀點。沒錯,就算你願意給加班費,但對一個文明人來說,捨棄生活品質在這上面是不值得的,只是台灣企業主大多還站在四五十年前那種奴役他人的觀點在看事情。
台灣以前號稱有經濟奇蹟,但其實那就是做牛做馬不被當人看的賺錢方式。沒錯,這種方式若單就「賺錢」這部分來說是沒什麼問題,但就做為一個人活著來說,卻是遠遠不夠,甚至是有害的。
要知道,當年一個工廠作業員,別管薪水多少,總之那是個能養家活口的工作。我們聽過很多單親媽媽一個人兼好幾份工作養大幾個孩子甚至買房子的故事。但各位要知道,現在的社會是夫妻倆拼命工作,賺的錢還不見得能養活自己。
不是錢的數字的問題,而是錢夠不夠用的問題。
當工作忙得要死卻連養活自己都有困難的時候,正常人的想法絕對是「這是個沒希望的工作,不值得投注熱情」,只有奴才才會想要去做更多,但大多數企業主想的都是後面這一點。
請問這個社會有提供年輕人一個能輕鬆養活自己的環境嗎?我說輕鬆,不是說要奢侈度日,但薪水至少要達到幾個標準,讓他的生活能維持一個正常人應有的身心靈平衡水準。一是讓他三餐能吃到足夠的營養,但又不能變成像吃飼料一樣讓人厭煩,二是有足夠的錢付房租或者房貸,而這個居住環境至少不能窄到可能引起身心失調(基本上,台北大多數學生或廉價套房都不合格),三是要能提供一定生活開銷,比方說每年至少能買個幾件衣服或換個鞋子、或至少能讓他有錢使用網路,第四則是能負擔得起一定程度的休閒娛樂開銷,這部分當然差異會很大,但卻也是一個人能不能健健康康活下去的關鍵之一,很多人酸年輕人只想玩,其實這只是透露出這個人根本不尊重他人而已。
第五則是最重要的,只要有這一點,前面幾點必要時可以縮減,而這也是過去幾十年老一輩台灣人肯奮鬥的基本原因,就是希望。
曾有企業主跟我說,他的工廠開出33K要應徵作業員,工作內容很單純,就把產品折一折放進包裝袋裡而已,一天熟手可以做好幾千個,可以坐著工作,廠房有冷氣,多少有點吵,但就大馬路旁這種等級的噪音。
但就是沒人要來。
老闆百思不得其解,但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33K存不了錢。曾經看過一份報導,雙薪家庭,如果想生養一個孩子,然後租房子住,最少要合計八萬元薪水,這還是沒有任何餘額可以存款、投資或孝敬父母的情況,當然也沒有什麼額外保險或旅遊基金,孩子也不能去學才藝或補習。
換句話說,這是個沒希望的工作,因為這份工作沒辦法累積任何經驗資歷好讓人「跳槽」,而且做到退休也是同樣工作,沒有任何改變或升遷的希望。所以,人家寧願做22K的行政事務,希望以後跳槽資歷好看一點,或希望熬久一點能升上去當主管,也不願做作業員。除非,作業員能有40K以上,人家才能感覺一點希望,覺得這份工作足以養家活口,才能安心結婚生子。
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偏偏這是台灣整個工作環境上最缺乏的一點,當然,這不完全是企業的問題,基本上台灣整體環境就是這樣的狀況,就是讓人感覺不到希望。
我說的「希望」不是那些少數強者,而是整體。要知道,一個國家的人力資源,就是常態分配,不管強者多強,總之大多數人就是「凡人」,一個國家政策絕不能只照顧強者,而是要以最弱者為基準點,任何反過來取笑弱者,或嫌人家不努力的,本身就是奴性化思想的表現,因為政府本來就有維持一個讓「全民」都能至少過基礎水準生活的義務,我要強調是「義務」。
至於那個希望在哪裡?只想問個問題,人總是往有希望的地方去,而政府當然有責任要創造一個有希望的環境,而且是一個「在地」的環境,才能讓人留下來,最好還能吸引外地人跑來這邊。
那一個不斷強調台灣的未來在中國,要人民去中國當台勞,把人力資源送往他國的政府,你覺得他有心為台灣著想嗎?當然不是,所以人民才徹底的感到絕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