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轉型,關「反商仇富」什麼事? | 溫朗東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麥當勞轉型,關「反商仇富」什麼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資本社會中,企業隨著社會變遷而興衰更迭,本來就是社會活力的展現。十年前,沒人想到NOKIA會被併購;三年前,沒人敢說HTC股價會跌到七十幾元;二十年前,沒人想得到台灣遍地是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有各式各樣的代收貨物款項服務、微波食品、霜淇淋、咖啡吧……商場上,有人離席就有人進場,如今,麥當勞要更改商業模式,從直營轉加盟,不過只是市場變遷的自然現象罷了。基於對商業知識的好奇,輿論媒體當然可以從各種角度來探討麥當勞決策的成因,然而,有些缺乏論證卻言之鑿鑿的報導揣測,充其量不過反應了自身的意識形態而已: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表示:近年來台灣社會氛圍反商仇富情結高漲,消費者權益被無限上綱……台灣勞工的假期又多,彈性工時未解等種種問題,都會阻礙業者投資,從新增投資年減15%就可看出端倪……麥當勞退出台灣市場只是警訊浮現,政府要加油。

無獨有偶,udn有篇報導的觀點也值得玩味:其次是營運成本高漲,除店租成本飆升,近年長照險、縮短工時、基本工資調漲、勞健保費用等政策導致人事成本高漲,更是企業界沉重的壓力……最後是餐飲價格僵固,台灣薪資停滯,餐飲價格不容易調漲……

這些論點都導引到了一個偏狹的想像:台灣醞釀著反商仇富的氣氛,勞工權益太好,導致麥當勞得要轉手。

這絕對是個非常離譜的論點:

  1. 這樣的想像是否經過麥當勞總部的證實,或者有任何足以參考的資料數據,證明結束直營的主要成因,就是勞工權益高漲?
  2. 什麼叫做「反商仇富」?這些年來,台灣經濟成長雖然不算快速,但也沒有倒退,工時卻是世界第三高,薪資還凍漲十五年,國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奇對這種現象頗感驚訝。

    如今,勞工只是希望,在犧牲健康與青春為企業主賺取大量財富的時候,可以獲得法律最低限度的保障,這哪裡反商,哪裡仇富?追求合理的權益,跟散播仇恨是同一件事情嗎?還是只要傷及財團的一丁點獲利,就是一種不理性的反智舉動?

    照這個邏輯推演下去,勞基法應該優先廢除,甚至恢復奴隸制,才能傳播出歡樂與和平的愛商訊息。

  3. 報導中一方面說「勞工權益提昇,成本增高」,另一方面又說「台灣薪資停滯,餐飲價格不能調漲」,奇怪了,難道全台灣只有麥當勞遵守勞動法規,其他企業都不用調漲基本工資?如果大家都漲了,那薪資高了,消費力也高了,餐飲價格又為何不能調漲?

    從這個邏輯延伸出來,勞動權益的增加,非但不會扼殺經濟,反而促進了消費:人們更早下班,更多假期,更高薪資,就有更多的體力心神在食衣住行育樂上消費更多,活絡內需市場。中國大陸每年的勞工權益、薪資大幅飆升,但不也因此促進了更多的消費,造就了更大的市場嗎?

  4. 麥當勞只是從直營轉加盟,這是商業模式中資金調度的常見手段,如果有企業接手,誰當老闆,對消費者而言未必有感。如果沒企業願意接手,那充其量也只證明麥當勞的商業模式日漸西山,競爭者眾,飲食習慣改變,魅力不再……要扯到勞工權益太高,實在是過度推論。
  5. 在速食業的排名中,第一名是7-11(22.4%)第二名才是麥當勞(17.1%),如果把全家便利商店(7.7%)也考量進來的話,現在的消費者,有超過三成都在便利商店吃速食,這就只是市場競爭下的良性結果而已──超商提供了更多的座位、更多的據點、更低的價格、更多元的口味、更可愛的吉祥物……最重要的是,便利商店一樣是24小時營業,有因為勞工權益提昇,而掀起倒閉風潮嗎?
  6. 網路上廣為流傳的一個見解(出自彭振宣臉書)或許更為可信:「台灣法律規定的資遣費最低與撤資條件最寬鬆,法律對勞工的保障最差。所以優先裁撤台灣分部,從台灣撤資是最划算的一件事。」

所以,究竟是怎麼的分析思考,可以推導出「因為勞工權益太高,所以麥當勞出走,台灣面臨警訊」的結論?

還是在某些商人心中,錯都是勞工,成都是自己,虧了共體時艱,賺了獨享其成,只要所得被拿走一分一毫,就是不可饒恕的罪孽,必須大肆撻伐的社會亂源?

以至於抓到每個蛛絲馬跡,每個商業變動的幽微線索,都要趁機疾呼,唯恐這社會還不夠往財團傾斜?

多少人在麥當勞裡度過童年,期待著與家人聚餐,打開玩具的一刻;又有多少個青年學子,在麥當勞裡唸書、哈拉、討論,度過放學的疲憊,穿越黑夜的苦悶。或許,麥當勞不是什麼高尚的餐飲品味,而它身為世界財團的思維,也諸多可供批判之處,但不可否認的,麥當勞是我們回憶的一部分。或許它不變,或許它變了,歡笑或是感傷,那本身已經超出商業模式,甚至超出M字招牌,而是種時代情感……如今,有人利用這種情感,對勞工進行批判,我感到深層而平靜的悲傷與憤怒。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