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在網路上裝好人? | 朱家安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怎麼在網路上裝好人?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在各種演講和課程場合,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大概如下:

  • 網路上別人講不聽怎麼辦?
  • 網路上別人明明是錯的我也跟他講了但他還是不認錯怎麼辦?
  • 網路上面都是謾罵,怎麼辦?

很明顯,這些問題的癥結是同一個:

網路討論品質低落,怎麼辦?

如果你不在乎網路,答案也很簡單:減少參與網路討論。然而這不是我喜歡的方向,考慮到幾個事實,你可能會認同我的想法:

  • 民主社會裡,溝通效率決定全體公民的生活品質。
  • 網路是目前人類發明的溝通工具當中,功能和潛力最大的。
  • 不過,我們在網路上的溝通效率很差。

然而,一般人利用網路溝通,也不過十幾年而已。相較之下,人類使用文字信件和語言會面作為溝通管道,都超過兩千年歷史。

換句話說,在網路上溝通表現很差不見得是宿命,也有可能只是我們尚未抓到竅門。有時候掌握竅門需要花的時間比你想像的還要久。第一個發明口說語言的原始人在當時可能是算是天才,但我相信就算是他,也沒辦法正確唸完「和尚端湯上塔塔滑湯灑湯燙塔」1。 沒錯,我們現在用網路用得很爛,但若有朝一日能使用網路進行順暢的討論,或許那就是我們逼近省錢且正義的民主的機會。

網路討論的完整竅門,可能需要人類再花幾年時間蒐集,不過有一件事情我相信一定不只我注意到:

人到了網路上,社會化程度就變差。

讓我們姑且把「社會化程度」理解成「了解溝通對象的心理狀態,並藉由偽裝讓他好過一點」的能力。偽裝對人際關係很重要,而且嚴格來說不見得涉及撒謊。你剛認識不久的朋友下次還會找你吃飯,是因為這次你回絕他時說的是「真不巧,今天事情沒做完耶」而不是「我重玩神奇寶貝快破到四天王了,今天一定要進入殿堂!」即使後者更符合事實。

在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中,以及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延伸到網路的那些部分(例如產生上述對話的LINE介面),人會「必要地婉轉」來維持自己跟其他人的關係,但是一旦我們討論的情境挪到公開的討論串,並且涉及那些有關對錯的議題,狀況就顛倒過來了。我們不但不「必要地婉轉」,而且還「不必要地兇惡」。我們不說「你的文章一開始的例子並不合理」,而是說「從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故事開頭,註定是廢文」;我們不說「我不同意你的結論」,而是說「這篇文章錯到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並且沒注意到自我矛盾)。

在網路上,若你想獲得好結果,該怎麼回應自己看不順眼的觀點?在《Intuition Pumps and Other Tools for Thinking》一書裡,哲學家丹奈特(Daniel Dennett)轉述了心理學家拉普伯特(Anatol Rapoport)建議的討論規則2

  1. 用自己的語言清楚、生動、公平地重述對方的說法。(你的轉述最好能讓對方感覺「靠北,我自己都沒辦法講得那麼好!」)
  2. 列出對方說法當中自己同意的部分。
  3. 說明自己從對方的發言學到什麼。
  4. 最後,說明為什麼自己不同意對方。

「這太花時間了吧!」你可能會抱怨。但溝通很花時間,這本來就是意料中的事情,不是嗎?更何況我們現在好比使用網路的原始人,還沒發展出各種協助我們增加效率的撇步。在我看來,上述規則的優點在於它們都不是辦不到的,而且本身除了讓對方感到舒服之外,也幾乎都有其他功能。例如(1)能讓你確認自己的理解和對方一致,避免誤會;(2)能讓你意識到彼此的差異其實沒那麼大。如果你想不到怎樣自然地表達(3),或許可以省略它以免弄巧成拙,但它應該讓你意識到你的對手其實常常需要你的肯定。

「所以,我每次在網路上反駁別人,都要這樣做嗎?」考慮到時間的花費,這似乎不太可行,事實上,我也無法想像自己全盤挪用這套做法參與網路討論。不過大家或許可以藉此想想:如果「有助於溝通的好的反駁」註定很花時間,那我們似乎也不能妄想隨時能一次打十個。

網路讓我們回應別人的技術成本下降到趨近於零——例如說,如果你不同意這篇文章,只要滑到文章下面打幾個字,就完成你的回應了,你不需要跑到我家堵我,也不用投書報紙——但這不代表你應該用「反正幾乎零成本,隨便回也無所謂」的態度回應,因為技術帶來的便利,不見得會讓你的對手變得比較好搞。

  • WARNING:語言應該是漸漸發展出來的,所以很可能沒有所謂「第一個發明口說語言的人」。
  • 詳見該書第三章。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