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你以為反同婚人士是來溝通的? | 朱家安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誰讓你以為反同婚人士是來溝通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昨天彩虹圍城,訴求是婚姻平權,得到立委們或許算是有史以來最大量的正向回應。21位立委表態支持婚姻平權法案,包括過去站台反對同性婚姻的立委丁守中,他受訪時表示:「同性婚姻是全世界立法趨勢,只要沒有礙到別人,應該尊重少數同性相愛、結婚的權利」。

在彩虹圍城的立法院裡面,護家盟開了一場拒絕記者提問的記者會。五位發言人自稱代表去年十一月30號(1130)為了「抗議多元成家」走上街頭的「30萬人」,主張同性不能結婚。現在跟朋友講到1130,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主辦單位的糾察隊手牽手把現場支持同性婚姻的抗議者圍起來,不讓他們跟參與活動的人接觸。

反同婚人士的這種「沈默路線」不只實現在記者會和抗爭現場,今年六月前大法官許玉秀召開「模擬憲法法庭」,希望提供正反雙方辯論交鋒的機會,沒想到反方在會議前幾天宣布退出,正方只好和鑑定人討論1

這兩天,一篇月旦法學的論文受到注目,因為它主張同性婚姻會導致愛滋溢流、加劇健保赤字和性犯罪、侵蝕社會秩序。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母校財經法律系的系主任曾品傑教授。

對於曾教授,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在2011年辦的「聖經與法律」研討會。這個研討會裡面有個特邀演講,請來香港浸會大學宗哲系的關啟文,與談人則是香港性文化學會的麥沛泉。在香港,這兩個人都以反對同性戀出名。這個特邀演講的講者和與談人立場一致,並且又不開放台下同學提問,在當時的中正大學校園引起一陣爭議。當時我也表態抗議,因為我無法接受學術研討會裡面竟然出現禁止提問討論的演講。

有了去年1130、今年六月模擬憲法法庭和前兩天記者會的經驗,我現在慢慢可以理解當時「聖經與法律」演討會的苦心了。這些人的訴求或許是:不但反對同性婚姻,也反對溝通。

溝通是民主的基石

約翰彌爾(John Mill)是歷史上辯護言論自由最有名的哲學家之一。為什麼我們應該擁護言論自由?因為有話卻不能說很痛苦嗎?彌爾認為,言論自由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為它保障我們能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當大家都可以說話,錯誤就更有機會被指證。彌爾的願景很明確:藉由理性討論,言論自由能讓我們彼此糾正錯誤,增進對世界更正確的認識。

「爭取言論自由」在我們的認知裡最常出現的意象,恐怕是「一群人因為自己的言論被打壓而抗爭」這樣的畫面。「能夠說話」當然是言論自由的基本要求,不過,從彌爾的洞見出發,要能夠達到言論自由的長遠願景,我們必須進一步追求「能夠溝通」。畢竟,言論自由能帶來的重要好處之一,是仰賴大家對彼此的言論提出質疑、批評,而不是每個人申論完自己的想法,就結束對話。

我認為,這種「以溝通為導向」的理解,讓言論自由更具有當代意義。當代民主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在於我們必須面對社會當中形形色色的價值觀,並且盡量尊重每個人的自由,學習與之共處。考慮到這一點,在倡議時,我們更應該盡量開放溝通的可能性,讓彼此更有了解對方的需求,並且進一步妥協或達成共識的可能性。對比來看,反對同婚人士幾年來的一貫做法,不但違反言論自由的初衷,也和民主的精神背道而馳。

  • 對於模擬憲法法庭事件,反方發表聲明指出在程序上受到不公平待遇,正方也在這則新聞裡回應。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