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國為何有魅力?全球化不平等的出路? | Cheng Lap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鎖國為何有魅力?全球化不平等的出路?

既然鎖國這麼惡劣,為何還是會出現鎖國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既然鎖國這麼惡劣,為何還是會出現鎖國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聽到鎖國這個詞,我們通常會覺得這一定是一件壞事情,還能舉出許多鎖國的壞處;如實質面的影響上有,對外經濟斷絕、文化和科技交流受阻而失去競爭力,學術知識無法追上國際的水準;文化面上,則可能因為排外懼外,而不理解外國社會或是國際局勢,甚而可能對外人產生不切實際的誤解;此外,在物質面上,也會因此無法接觸到外國各種新奇的商品,生活物質失去多元與豐富的發展性,眼界變得狹窄,社會停滯無法進步。這些都是我們所熟知的鎖國可能導致落後、愚昧、停滯和貧窮。這在歷史課本上都有寫過。

既然鎖國這麼惡劣,為何還是會出現鎖國呢?而且不要忘了,許多決定鎖國的人,不僅並非愚昧之輩,甚至還是亂世最後的勝利者,可說是絕不無能且深思熟慮的領導者和統治者,例如較為我們熟知的清朝盛世的君主們,或是日本戰國末期的德川家康。這些人不僅是有能的統治者,更重要的是,他們都經歷過、甚至成長於開放的時代,如推行日本鎖國政策的德川家康,他在年輕時,必然見識過外國傳來的火槍與基督教;或是往近幾十年看,就舉建立起中國網絡防火長城的決策者來說,開國的共產黨元老不少都曾在外國留學,這些人不可能未見識過開放的好處,甚至本人就是開放的受惠者。那麼為甚麼這樣的人,卻會做出鎖國的決定?

鎖國通常伴隨著一定的倒退,例如日本鎖國後,早已傳入了日本的基督教被驅逐出去,而只保持對外來文明有限程度的接觸。但我們從歷史中也能看到,鎖國似乎真的有助天下穩定,社會從亂世中走向「太平」;更有甚者,以今日的北韓來說,即使國內糧食內嚴重不足,卻仍能維持專權的統治,明顯地,選擇鎖國,不是為了令社會進步,而是為了令社會「穩定」。

政治本質上,講的就是處理整個社會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謂太平盛世,不過是盡可能讓多數人服氣,農民願意接受自己一輩子耕田而且樂在其中,諸侯權貴安於己位不會意圖謀反自立為皇,社會上不存在太多非報不可的仇怨;而亂世,就是人人都感到不公、都不服自己的處境。

盛世還是亂世,源自一個很基礎的問題——嚴謹的法律。賢明的統治之所以可以治世,是因為他帶來「公平」,當然,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公平,但至少和平需要建立在給人公平的感覺或幻覺上。一個人願意遵守規範,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相信天下人都會遵守同樣的規則,一旦標準是雙重的,某些規則只對自己產生約束,而他人卻不用守這規則,就會產生不公平的感覺,對規則也會失去信賴。

不論是規則或法律,都受限於權力上的疆界,在疆界內的可以盡量做到公平,但在疆界外就無能為力了。這也是一個保持對外流通的系統無法迴避的困難。 圖/路透社
不論是規則或法律,都受限於權力上的疆界,在疆界內的可以盡量做到公平,但在疆界外就無能為力了。這也是一個保持對外流通的系統無法迴避的困難。 圖/路透社

以香港的住房政策為例,香港的公屋會限制居住者的入息與資產,但如果他在其他國家,例如中國,擁有房屋或土地資產呢?因為香港法律管不到也查不到,這使得在中國擁有地產的人,卻可能符合資格,得以申請香港政府提供給低收入市民租賃的公屋,香港人知道了自然地就會產生不公平的感覺。不論是規則或法律,都受限於權力上的疆界,在疆界內的可以盡量做到公平,但在疆界外就無能為力了。

這也是一個保持對外流通的系統無法迴避的困難,一但保持開放,就很難以法律與權力,建立對內統一的公平。因為在內部所能規範的範圍外,有許方法能迴避本地法律的規範,對於對外保持開放的系統來說,是很難透過權力或法律維持系統內部的公平感;一但受到規範且遵守權利義務的族群,長期意識到即便彼此都在相同的生活圈活動,外來族群卻有許多方法能夠規避責任,不平感就會產生大量的政治問題,也會開啟改變的渴求。

特別是以不公平的辦法取得優勢的人,往往可以藉著從中獲得的經濟或政治力量,像滾雪球般取得更大的優勢,而劣勢方景況則會越來越差。這同時也可以說殖民帝國的不平感,往往也源自上層階級賺了錢,賺取的財富卻沒花回在自己社會上循環不息,反而流出殖民地外。

要解決內部規範難以約束外部人士的方法,要不就是像美國一樣,強得足以壓倒外面的影響,讓外界遷就你的法律(比方美國對侵權的控訴經常告到世界各國),也就是變相就是將天下的規則,都統一在自己的版本之下。然而能做到這樣的改變,除非國家實力真的很強,否則這樣的解決方式是不現實的。實際上,大多數的國家都只能在自己的主權範圍內,實現自己的規則和法律,管不到別人。

那麼,這樣就只能做另一個選擇了——讓系統減少對外的流通,使社會中所有族群,都只能活在同一規則下。這個社會對外面的人不理解也莫不關心,流入的資訊也少,讓視野變得狹窄,那麼產生的不公平感覺,也會隨之減少。故鎖國封閉,可以有效的令權力要維持公平感的成本下降、效能增加,進而讓社會更容易安定下來。

全球化在此刻之所以會出現反彈,正是因為無法走出國際的人,身受限制之弊,卻取不了全球化之利,多了義務卻少了權利,同時眼見著世界廣大,又認知著有許多人受利於全球化而活得更好、更自由,從中產生了不平衡感,如何削減社會內部對外來因素的不平衡感,正正是鎖國要處理的問題。因而如今反全球化的趨勢,是可預期的,但憑著排除外部因素就能讓社會更為穩定嗎?或許這就是我們這代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憑著排除外部因素就能讓社會更為穩定嗎?這是我們這代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圖/美聯社
憑著排除外部因素就能讓社會更為穩定嗎?這是我們這代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圖/美聯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