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天地》到《電影之神》(上):山田洋次的松竹之歌
《電影之神》是89歲的導演山田洋次電影生涯的第89部作品,也是松竹映畫成立一百年的紀念作品。
日本現存的電影公司當中,歷史最久的是1912年成立的日活映畫,其次才是1920年成立的松竹映畫。不過,日活在戰後曾一度中止電影製作,加上松竹映畫在電影轉型時刻扮演關鍵角色——從默片到有聲電影的轉型當中,日本第一部有聲電影1931年的《夫人與老婆》(マダムと女房)、從黑白電影進入彩色電影的時代裡,日本第一部彩色電影1951年《卡門回家》(カルメン故郷に帰る)都是松竹出品。此外,松竹所屬的小津安二郎、清水宏、大島渚等名導更是在日本電影史當中綻放光芒,這些都讓松竹更具百年老店的魅力。
1931年出生的山田洋次,1954年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當年,最初錄取報社工作,但對政治新聞不感興趣。東大就學期間參加自由電影研究社的他,於是報考松竹電影,在激烈競爭當中脫穎而出,自此開始電影人生。從1961年首部作品《二樓的陌生人》(二階の他人)開始,他的作品全數是松竹出品,1968年開始的《男人真命苦》系列共計50部,作品的強大人氣,可說是電影不景氣的1970年代下松竹映畫的一劑強心劑。山田洋次70歲之後的作品也依舊可觀,從《黃昏清兵衛》(2002)、《武士的一分》(2006)、《東京家族》(2013)乃至《東京小屋的回憶》(2014)等也都有很高的評價。
松竹百年紀念電影由山田洋次擔綱,是最適合不過的選擇。不過,此次並非山田洋次第一次扛下重擔,1986年的《電影天地》(キネマの天地)才是他首部紀念松竹的電影作品。這部電影的拍攝,其實因為深作欣二1982年的《蒲田行進曲》而起,一切因為有趣的松竹情結之故。
這兩部作品跟台灣也都很有緣份,戰後日本電影在台灣一度受到歡迎,不過,日本與中國建交之後,台灣全面中止日本電影輸台,直到1980年代初期,或以金馬影展外片觀摩、或以極為有限的配額方式進入,《蒲田行進曲》遲至1986年引進,《電影天地》則是作為1986年金馬外片觀摩作品上映。從《蒲田行進曲》、《電影天地》再到將近三十年後的《電影之神》,電影裡如何呈現松竹映像與電影故事?
各方角力的《蒲田行進曲》
深作欣二的《蒲田行進曲》片名來自松竹蒲田製片所的所歌,電影中也將之作為配樂使用。蒲田不只是松竹1920年成立之後就開始使用的片廠,也是代表日本積極發展電影事業的象徵,更是松竹的一段黃金歲月。
松竹成立之初,積極模仿美國好萊塢電影公司的運作,不但公司高層赴美國考察,回國之後,也導入明星制。1924年城戶四郎擔任所長之後,更帶來大幅改革,這位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的高材生,是當時日本電影界少見的高學歷份子。在他任內,一方面將明星為中心移轉為導演為中心,小津安二郎、成瀨巳喜男的電影之路都是從這裡開始。另一方面,他推展現代生活為背景的女性、青春、喜劇乃至小市民為主題的電影,在這些題材的佳作逐一湧現之後,「蒲田調」隨即成為松竹的象徵。不過,電影步入有聲電影時代之後,蒲田攝影所的所在地附近因工廠噪音不利電影製作,1936年攝影場遷至鐮倉的大船映影所,蒲田攝影所16年的黃金歲月因此結束。
至於蒲田攝影所所歌《蒲田行進曲》,其旋律是根據1925年的電影《流浪的國王》(The Vagabond King)當中的「流浪者之歌」(The Song of Vagabonds)而來。1929年松竹蒲田攝影所五所平之助的作品《老爸與兒子》(親父とその子)當中,便以此旋律填詞成為主題曲,也在這一年,日本歌倫比亞將之發行唱片成為流行歌,蒲田攝影所也將之採納為所歌。
電影《蒲田行進曲》聽起來就是紀念松竹電影的作品,然而,一開始的規劃卻與松竹無關。起初,是由1976年開始投入電影的角川映畫企劃這部作品,角川映畫是角川書店準備將自己出版的暢銷書搬上大銀幕而成立的公司。《蒲田行進曲》原是舞台劇,作家塚康平(つかこうへい)將之寫成小說並獲1981年直木賞,同年由角川書店出版。角川一心想將這部小說搬上大銀幕,但塚康平原本想自己導演並尋求與富士電視台合作。
角川春樹要如何獲得塚康平的版權?塚康平此時有個大膽的構想,他想將自己所寫的劇本《塚康平版.忠臣藏》拍成電視劇,而且要與NHK的紅白歌合戰同時段播出。對很多日本人來說,紅白歌合戰從1951年以來,就是每年12月31日除夕夜晚的重要儀式,1980年紅白歌合戰的收視率高達71.1%,塚康平居然提出有些瘋狂的「打倒紅白」的口號。
角川出資協助塚康平圓夢,交換條件是讓角川將《蒲田行進曲》拍成電影。角川拿到版權之後,與友好的東映討論拍片事宜,東映起初不感興趣,倒是松竹映畫因為這部電影的片名與松竹有關,希望能夠合作。最終的結果是角川與松竹映畫合作,但拍攝地點卻是在東映的京都太秦攝影所,而且導演也是由東映出身的深作欣二擔綱。
片廠裡愛情與友情的掙扎
電影雖名之為《蒲田行進曲》,不過,拍的並非1920年代的蒲田攝影所的故事,而是以現代片廠為背景,蒲田只是片廠的象徵。
塚康平曾說,這部小說的創作旨在突顯現代複雜的愛情,深作欣二則將這樣的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故事在電影圈明星競爭、愛情與友情三者之間交織。風間杜夫飾演帥氣狂妄的明星銀四郎,就在他有望擔綱男主角時,他過氣的明星女友小夏卻已有身孕,為防不利明星之途,強行要求自己一手照顧的臨時演員安次與女友結婚。松阪慶子所飾的小夏與平田滿所飾的小安都有相當精湛的演出。安次視小夏為女神,為讓小夏平安生產,設法增加臨時演員工作,或摔或被打,只為存錢。兩人原本只是形式上的婚姻,卻因此成真感情。
銀四郎的明星之路遇到挫折。他原本擔綱時代劇的男主角,電影的最大賣點就是巨型階梯上的武打鏡頭。為此,劇組搭建了巨型階梯,原本規劃臨時演員從上滾下拍攝特寫鏡頭,但因公司擔心鬧出人命作罷。特寫鏡頭拍不成,銀四郎的男主角地位動搖,競爭者此時也出現,明星前景岌岌可危。看到銀四郎的沮喪,安次決心冒死幫兄弟,和公司簽下自負責任的切結書。
然而,小夏卻陷入是否離開安次的困擾。決心冒死幫兄弟的安次,面對可能的死亡,內心極為恐慌,開始動輒喝酒壯膽,但也因此對小夏極盡嘲諷,這些嘲諷其實也正是出自安次對銀四郎的忌妒之心。小說版的結局是安次完成了特寫鏡頭後,吐出血塊收尾。
但深作欣二卻神來一筆,擔心的小夏來到片廠外,但因臨盆被送往醫院,小孩順利出生,完成特寫的安次也安然無事來醫院探視。但,最後一幕則是這一切也都是片廠所拍的一場戲,簡言之,就是電影中的電影。深作欣二於1973年推出的《無仁義之戰》系列,是黑幫火拼的題材,這個系列的暴力與《蒲田行進曲》相較小說更為溫情的處理方式,但見導演的多樣性格。
電影《蒲田行進曲》問世之後,除了票房大賣之外,也獲得「日本奧斯卡」——電影學院大獎的多項獎項,「蒲田行進曲」也在將近五十年後為人們所吟唱。
松竹導演之怒!
儘管《蒲田行進曲》只是把蒲田視為片廠的象徵,但卻也引來松竹出身的導演野村芳太郎的不滿,四年之後,正是由他擔任製片人,由山田洋次擔任導演拍攝《電影天地》紀念真正的蒲田攝影所,這一年,也是松竹大船攝影所紀念成立50年。
野村芳太郎之所以如此憤慨,主要原因在於他與父親兩代都出身於松竹電影。他的父親野村芳亭是日本電影發展的先驅人物之一,更曾任蒲田攝影所的所長,他在任期間,主導了蒲田攝影所明星優先的製作體制。此外,野村芳亭也是導演,最知名的作品是將新派悲劇小說《金色夜叉》(1932)與《婦系圖》(1934)改編為電影。
至於野村芳太郎,1941年22歲慶應大學畢業之後,就進入松竹大船攝影所。他曾擔任黑澤明的《醜聞》(1950)與《白痴》(1951)的助理導演,被黑澤明盛讚為「日本第一的助理導演」。野村芳太郎的導演名聲,主要從翻拍松本清張的社會派推理小說開始,1974年的《砂之器》就是他的代表作。
野村芳太郎也是山田洋次的師父。1932年出生的山田洋次,因父親是滿鐵的工程師,兩歲就到滿洲國生活,也在那裡度過少年時代,直到戰後的1947年全家從大連返回日本。回到日本後,父親失業,家裡經濟困頓,高校生的山田洋次從這時候便已開始半工半讀。1950年進入東京大學法學部之後,曾加入自由電影研究社,加入這個社團並非有什麼電影夢,單純是排解苦悶,不過,也在社團活動認識社會派電影導演山本薩夫與今井正。
1954年東大畢業之後,原本進入報社工作,但因不喜政治新聞,於是報考松竹映畫。按山田洋次1978年所出版的《只想拍電影的人》一書當中所述,當時電影產業正值盛況,因而有將近2000人報考,山田洋次一開始並沒有考上,是因為日活戰後重新再投入電影業,挖角1951年進入松竹的今村昌平等人,才得以遞補入入社。初入松竹的山田洋次,依舊沒有遠大的電影夢。貧困出身的他,每天在松竹映畫的餐廳裡看到裝得滿滿的丼飯就有幸福感。
▍下篇:
從《電影天地》到《電影之神》(下):細品山田洋次慢熬的心靈雞湯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