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碧雯/流離失所的猶太人:如何閱讀厚實沉重的猶太近代百年史?

聯合新聞網 鳴人選書
圖/路透社

(※ 文:伍碧雯,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書這麼厚,怎麼讀?《猶太人二部曲:無國、無家、非我族類,遊蕩世界的子民歸屬何處(西元1492-1900)》的中譯本近八百頁,擺在書架上所佔的空間夠醒目的,但是這樣的厚度與重量也可能讓不少人望之卻步,縮手而不敢翻閱。確實在書店所陳列的眾多歷史書籍中,英國歷史學者西蒙.夏瑪這部厚實沉重之作,必須以雙手之力才捧得穩當。

「厚實沉重」可用於形容本書中譯本的體積重量,也是掌握猶太族群悠遠歷史發展的關鍵詞。

以小見大的猶太人悲劇史

超過兩千年猶太族群的歷史,從最古老的希伯來聖經紀錄,到近代個別家族的族譜、回憶錄等豐碩而滿溢的材料,都足夠書寫成千百頁的史書巨冊。而猶太人在各個世代歷經遷移、離散、歧視、迫害、屠殺、滅族……等等重鎚力道不一的悲慘遭遇,後人除了沉重的嘆息,還是嘆息!但是,等等,將沉重的族群歷史化為厚重的史書專論,固然需要耐心耙梳史料的歷史學者;但是能夠進一步讓專論成為書籍市場上可讀性高的大眾讀物,必不可缺的是一位說故事的高手,西蒙‧夏瑪正是歷史學者與說故事高手的結合。

從他2006年在「藝術的力量」(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影片中,將八位西方知名畫家生平、心靈境界、代表畫作等材料交錯編織,說成了一個個意境深邃悠遠的藝術故事,即可看出他獨特的闡述魅力。他有辦法讓觀眾自自然然走入歷史情境,化身為「當局者」,目睹時局,窺探社會,同時也觸及了畫家的心靈深處。他賦予畫家的歷史定位與繪畫意義的分析觀點,就這樣默默的將觀眾緊箍住了。父、母分別是賽法迪猶太人與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後裔的夏瑪,從2013年開始處理自己祖先、族群的歷史,而且採用上述「藝術的力量」同樣的說故事模式,只是改以文字書寫而非視覺影片為傳達媒介。

《猶太人二部曲》以15世紀末期至19世紀末期為述說的時間主軸,在將近四百年之間,猶太族群悄然又驚人的散佈於全球每個地理空間,因此故事的舞台必須跨出猶太人傳統活動的西亞、環地中海區與伊比利半島,而廣觸至東亞、印度、南美、北美、非洲等地。夏瑪精選每個地區事蹟獨特的猶太人物,如同記者深入現場、貼身採訪,報導他們戲劇性的起伏人生。

以18世紀中期在法國發明手語系統,協助聾啞人士說話的教師佩雷爾的故事為例(第11章公民猶太人),他首先鋪陳了品味豪奢,又對新事物好奇的法國貴族精緻的生活細節,對比之下從葡萄牙移入的這個猶太家族,雖然儉樸弱小,但努力從事各種行業,務求扎穩生存根基,並嚴守猶太教的生活規章。

接著夏瑪引導讀者瞭解這套手語系統得以發明,必須歸功於佩雷爾是虔誠的猶太教信徒,長期沉浸於猶太文化中,活用了猶太語言,這是猶太人對歐洲社會深度參與的明證。閱讀至此,讀者實在無法不讚嘆佩雷爾對人類社會的重大貢獻。

按照一般的歷史情節發展,緊接著應該大力肯定啟蒙時代的寬容特質,讓讀者成為「當局者」,忘我的欣賞18世紀法國開明社會的善美情境。可是夏瑪卻反向操作,他抓著讀者睜眼直視時代的陰狠殘酷——第一幕:猶太族群內部賽法迪猶太人與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的嚴重互鬥與詆毀,互不接納,更遑論互助與寬容;第二幕:長期備受肯定的啟蒙哲士伏爾泰,對猶太族群的粗野敵視、惡言評論、非理性言詞攻擊,擺明了就是歐洲反猶現象的持續蔓延,以及對猶太人負面刻板印象的長期傳承。

夏瑪要讓讀者明瞭,這就是當時代法國猶太人的真實遭遇,我們實在不用美化啟蒙時代,歷史本來就是多元面貌的組合——精緻與粗暴並存、寬容與排他無法切割。如果認為猶太族群從來沒有好命,總是命運多舛,想想,這既導因於來自外人的敵視,但是族群內部數世代的傾軋不合與派系之爭,能否認這些因素嗎?這是夏瑪身為歷史學者的觀點,也是這位說故事高手的自我族群批判。

圖/法新社

反猶、仇猶的困境:猶太人的離散與哀愁

在關於英國猶太裔拳擊手門多薩的故事中(第十章沒有鬍子的猶太人),夏瑪也展現了他說故事的魔幻能力。他猶如體育記者親臨現場,即時轉播拳擊賽事,生動激情的報導,讓讀者成為近距離觀看門多薩比賽的嘶吼群眾,也是追逐他每一場拳擊賽的瘋狂粉絲。

有些讀者或許會入戲太深,進入夏瑪營造的歷史情境,而幻想自己加入了門多薩創立的拳擊學院,成為接受嚴格拳技鍛鍊的學員。故事情節理應朝著門多薩翻轉了傳統對於猶太人「病夫」般瘦弱體型的刻板印象,而繼續鋪陳。是的,門多薩的拳擊生涯仍是故事的主線,但是夏瑪又抓著讀者目睹一幕無可迴避的實況:英國社會(也可以說是全歐洲社會)的反猶、仇猶現象。

這可不是隱藏在社會底層,暗潮洶湧的反猶,而是光天化日下,眾人皆知且長期視若無睹,甚至認為理所當然的正常現象。夏瑪在此揭露了那個時代評量人、打量人的潛規則:只要你是猶太人,就算有卓越超凡的體能成就、擁有備受肯定的學術知識,或是以豐裕財富與良好教養而晉升為社會菁英階層……你仍然永遠被歸類為猶太族群,也將永遠是反猶者的攻擊目標;身為猶太人,別想掙脫這厚重的身份網羅,掙扎求生就對了!這是訴說自己族人故事的夏瑪,無奈的低吟,也是一位歷史學者分析歐洲社會特質的看法。

夏瑪微觀細查的講述了許多猶太人的獨特事蹟與生存方式,褒貶兼具的談論猶太人的商業獲利專才,也不避諱明講了族群在信仰教條上的嚴重分化。這些看似個別的故事,卻彼此串連成近四百年猶太族群的整體移動方向——四面八方,步向全球;這些獨特人物的生活遭遇,呈現了猶太族群集體的生命態度——求生至上,期待彌賽亞。

台灣讀者可能還是想知道:這麼厚的書,怎麼閱讀呢?我的建議是:不要執著在夏瑪過份細緻的背景敘述與繁複的故事情節中,否則會成為迷失於歷史叢林的「當局者」,繞來繞去找不到出口;也不要幻想能夠一氣呵成讀畢全書,因為一定半途而廢。

不妨放鬆心情,先從曾宗盛教授為此書所撰寫的導讀中,挑選一個讓你好奇的猶太人,接著就讓夏瑪為你貼身採訪報導這個人物的事蹟,讓夏瑪對你講故事,其實他講的不只是猶太人的故事,也是全人類歷史的故事。可以預期幾年後夏瑪會出版猶太人——第三部曲,時代進入了20世紀,猶太人並沒有等到彌賽亞降臨,而是撞上了全族被毀屍滅跡的厄運!屆時猶太人的故事只會更厚實,更沉重。

※ 本文為《猶太人二部曲:無國、無家、非我族類,遊蕩世界的子民歸屬何處(西元1492-1900)》書評,標題為鳴人堂編輯所加,聯經出版授權刊登。

一名身披烏克蘭和以色列國旗的猶太男子在西牆祈禱。 圖/美聯社


猶太人二部曲:無國、無家、非我族類,遊蕩世界的子民歸屬何處(西元1492-1900)
作者:西蒙.夏瑪(Simon Schama)
譯者:唐澄暐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2/01/06

《猶太人二部曲:無國、無家、非我族類,遊蕩世界的子民歸屬何處(西元1492-19...

鳴人選書

編輯室嚴選好文好書,作為各種議題的延伸閱讀。

宗教 書評 鳴人選書 聯經出版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