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封鎖」多久?從公衛災難到金融危機

聯合新聞網 徐子軒
迄今許多國家都已關閉邊境,阻絕非必要的人員流通。圖攝於義大利米蘭。 圖/路透社

當美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過中國;義大利、西班牙患者死亡人數超過中國,毫無疑問,疫情已成為全球流行的大災難。這裡說的「災難」,不只是人命損失,還包含了面臨崩盤的世界經濟、人身自由與政府治理的平衡,以及我們習以為常的全球一體化。

為了應對迅速蔓延的疫情,各國流行病學者、公衛專家絕大多數都主張必須採取社交隔離(social distancing),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藉此緩和病毒擴散的速度。落實在政策上,有的政府宣布人們應待在家中,有的政府強制封鎖城鎮,而迄今許多國家都已關閉邊境,阻絕非必要的人員流通。

然而,封鎖社會與國境也將造成對經濟的破壞,政府一方面阻止勞工工作,乃是加劇供應端的衰退;一方面阻止外出消費,則是加劇需求端的衰退。封鎖的時間越長,對中低收入者與久病者越不利,因此各國大多把封鎖時間暫訂為一到三個月左右。

大國採取擴張性政策挽救經濟

這段時間內,主要大國紛紛採取擴張性政策來挽救經濟,像是美聯儲在三月中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0%至0.25%,並啟動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以穩定債券市場。歐洲央行也啟動「全球大流行緊急採購債券計畫」(Programa de Compra de Emergencia Pandémica,簡稱PEPP),以約7,500億歐元分批買進政府、私人債券或商業票據,藉此降低借貸成本。

另外,被視為可能導致惡性通膨、摧毀財政紀律的「直升機撒錢」(helicopter money),也漸成為各國奉行的重要紓困方式。例如美國國會剛通過2兆美元緊急援助的《安心法案》(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簡稱CARES Act),其中便有為年收入低於7萬5,000美元者提供1,200元的現金支票;日本則正研擬計畫,對符合條件的家庭發放20至30萬日元現金。

美國三月中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 圖/美聯社

經濟萎縮帶來的失業潮

同時,面對經濟萎縮帶來的失業潮,各國必須立即著手因應。以美國為例,三月中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聯邦政府將以每周600美元的特別預算支付,為期四個月,零工(gig)或自由工作者都有資格申請。各州政府會提供26星期不等的失業津貼,聯邦政府則視情況可加碼13星期,有人甚至會領到比原本周薪更高的補助。

值得一提的是,上次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歐盟以撙節政策(austerity)控制赤字,要求債務國緊縮預算勉強度日,造成債務國的失業率居高不下。面對本次疫情危機,許多國家記取教訓,打算以「穩就業」為優先,因為他們知道疫情會過去、經濟會復甦,但失去的職位卻可能永遠消失。

例如丹麥政府將支付受疫情影響的公司員工薪水,每月可達75%,最高約3,300美元,鐘點工則可達90%,以避免大規模裁員。這並非全面性發放,條件是一家公司打算解僱30%的工人或至少50人,政府便會介入來維持雇傭關係,目前預計發放三個月,有償的工人在這段時間內不允許工作。

採取類似政策的國家,目前還有荷蘭、新加坡和英國。就短期而言,這種補助會使政府支出暴增,可能被迫發行更多債券;但就長期來看,允許裁員意味失去稅收和支出失業救濟金,更使得民眾無心無力消費。等疫情趨緩,公司得花更多時間與成本雇用員工,或是決定節省人力,那麼國家經濟將難以實現強勁的復甦。

同樣受到疫情打擊的德國,重啟了「短工制度」(Kurzarbeit),該制度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首次使用。核心是政府和雇主支出員工薪資,政府負擔約60%至67%,剩下由公司負擔,以阻止裁員,預計為期一年。同屬德語系的奧地利,也有類似規畫,期限僅有三個月,但補助幅度最高可達9成。

和丹麥相同的是,德國短工制度有利於雇主和僱員,使勞工保持穩定收入,而公司避免失去熟悉技能的勞工。不同的是,德國短工制度允許勞工繼續工作,若真的沒事幹,公司也不能輕易解雇,必須提出完整說明裁員理由。這套制度運行尚稱有效,讓德國和奧地利的失業率,都較其他歐盟國家更低。

圖為等待領取失業津貼的民眾,攝於薩爾瓦多。 圖/美聯社

開發中國家謹慎迎戰疫情

迄今為止,歐美國家還有足夠的本錢支撐失業者,但對發展中或未開發國家來說,這場遲遲看不到盡頭的疫情,勢必對它們造成嚴重傷害。除了收入減少,失業者還可能會因長期無法工作而出現社會問題,像是濫用藥物、精神疾病、家庭暴力等,使自己與他人遭受痛苦。

即使是中產階級,也難以在這場疫情中倖免。因為並非所有人都可在家工作,被迫放無薪假或裁員的人估計將佔半數以上,且歐美國家普遍儲蓄率不高,據統計美國有六成的家庭不具支付三個月費用的流動資產。就算是儲蓄率名列前茅的新加坡,亦追加550億新元預算,大撒現金協助勞工度過本次難關。

肺炎疫苗遲遲未能問世,全球經濟即將奄奄一息,這場危機會持續多久難以預測。依照國際勞工組織的模型指出,在較輕微的情境下,全球GDP衰退約2%,失業者約為500萬人;最嚴重的情境是8%,失業者約2,500萬人。對照起美國剛公布的失業數字已達300萬人,世界經濟前景可謂異常險峻。

因此,許多開發中國家只能用更謹慎的方式迎戰疫情。如印度發布21天全國封鎖令,關閉宗教與娛樂場所,並封鎖各省交通來制止民眾行動,但保留維持生活的營業點,如雜貨店、線上購物等。泰國也頒布緊急命令至四月底,同樣關閉特定場所,保留基本所需消費的商店,但沒有強制禁止外出,僅要求民眾先待在家七天。

印泰等國的軟性封鎖,目前雖未擴及全國各行業,卻可能會隨著疫情加溫而升級,像是義大利已幾近停止全國經濟活動,西班牙也採取類似政策。封鎖可直接影響疫情的控管,如減少感染者數量,並減輕醫療衛生系統的負擔,但能維持多久仍是未知數,各國政府必須採取下一階段的新策略以適應局勢。

封鎖可直接影響疫情的控管,但能維持多久仍是未知數,各國政府必須採取下一階段的新策...

完美的封鎖標準絕非易事

迄今為止,各國政府大多是遵從流行病學者與公衛專家的意見封鎖國家,認為在短期內可見效果。然而,對照中國與韓國官方提供的數字,或可看出專制政權與民主國家的差異,後者不易光靠封鎖與追蹤就可平息疫情,特別是注重隱私與自由的歐美國家,更難達到目的。

因此有學者提出建議,先讓年輕人盡快恢復工作,這不是讓年輕人當敢死隊,而是考慮到年輕族群感染致死率較低,且有配套保護措施。例如將重返工作者與年齡較大、患有慢性肺病的人隔離、定期接受病毒測試、安置集中管理重返工作者的食宿等,避免長期封鎖導致的嚴重衰退。

進一步來看,經濟學家們正在收集相關數據,提供政府制定政策。在疫情爆發到高峰期,完全封鎖會比無所作為的國家要好。但封鎖不應、也不能持續,期限應由健康邊際收益(marginal health benefit)和經濟邊際成本(marginal economic cost)決定,兩者需達最適狀態,才是最佳封鎖標準。

當然,要設計一個完美的封鎖標準絕非易事,基於人種基因、衛生習慣與醫療體系等變數會出現差異,相關資料恐怕還太少,且人們基於對疫病的恐懼,可能會阻止政策。但為了長期抗疫,解除封鎖勢在必行,這不是立即且完全取消限制,而是透過精密計算,選擇出區域、行業與人員復工。

最終人們得理解,僅依賴限制日常活動,無法迅速消滅疫情。而越來越多專家也同意,新冠肺炎將會像流感,成為季節性傳染病,如何與病毒共存又不停止日常行為的新常態,乃是人類不得不學習的艱難一課。

設計一個完美的封鎖標準絕非易事,且僅依賴限制日常活動,無法迅速消滅疫情。圖攝於日...

徐子軒

amor fati,覺得魯莽是一生至少一次、誰都不可或缺的美德;amo...

時事觀察 新冠肺炎 失業 徐子軒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