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擴散:從「第十人法則」備戰SHTF狀態

聯合新聞網 全球防衛雜誌
美國海軍人員正在進行呼吸面罩測試。 圖/美國國防部

SHTF(shit hits the fan)狀態,嚴格來說並不是一項專門術語,而是泛指各種因為秩序崩潰所導致的社會混亂狀況。其中最常被拿來當作例子的,就是前南斯拉夫內戰的「塞拉耶佛圍城」,以及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休長年的軍閥混戰。

而於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截至27日止,全球確診超過50萬病例,並於177個國家/地區流行,導致許多國家陸續出現類似SHTF的前期徵兆;而過去始終被忽視的SHTF狀態準備,在疫情嚴峻下,有專家便將此議題重新搬上檯面討論。

什麼是SHTF狀態?

SHTF狀態通常分三大層面:

  1. 支撐現代社會的基礎設施失去運作功能
  2. 社會秩序失去法律及特定機關的強制力維持
  3. 社會內部各層面的秩序開始失控

在SHTF狀態的每個層面,人民會為了避難開始採取緊急自保措施,包括搶奪民生物資、囤積武器,甚至因為爭奪生活必需品(食物、飲水、藥品)而相互攻擊以掠奪物資。

這些聽起來像是災難電影常出現的場景,事實上從肺炎疫情爆發之後,觀察許多國家的內部狀況,都發現有SHTF狀態的徵兆。所幸新冠病毒致死率與過去瘟疫相較下較不高,佐以現代醫療技術的高度進步,在一定程度得以控制疫情,且勉強抑制民眾恐慌,才讓SHTF狀態沒有立刻發生。

從目前狀況來看,一旦政府的治理和資源分配能力出現狀況的話,無論是中國或歐洲各國,許多國家都會即刻陷入SHTF狀態。

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是,那些為了逃離疫區的人民一旦不擇手段地向外擴散移動,其他感染率較低的地區,為了貫徹反向隔離法,怕致命感染源蔓延到自己所在地區,將不惜動用武力阻止感染者向外移動求生。失去物資和基礎設施服務的感染者,為了求生不願待在疫區等死,也會不惜一切手段逃離疫區,導致SHTF狀況一發不可收拾。

以色列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後,就成立名為Red Team的專責機構,負責挑戰情治單位所做的普遍假設——無論該假設看起來多正確、多有道理、多萬無一失,都必須嘗試從不同思路、角度來辯論,避免陷入同一思路盲點與巢臼中。

當社會基礎運作失效,軍隊就必須即時替補,確保情況不會更糟。 圖/美國國防部

第十人法則:保持高度警戒、跳脫樂觀偏見

這次的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就如同國際社會中的SHTF狀態。更糟糕的是,在中共宣傳機器全開下,許多研究者依然拒絕承認疫情對全球社會的危害;而後續疫情的擴散,則充分說明了「第十人法則」存在的重要性。

第十人法則和SHTF狀態一樣,並非一種具有精確定義的方法,或是狀態的描述,而是指不論在任何狀況下,都必須擺脫單一思維下的結論,並對可能的威脅保持高度警戒。當大多數人都持樂觀意見時,作為戰略研究者則必須考量最不可能發生的風險為何,且針對風險情境制訂應對策略,不只是單純提出威脅而已。

或許不少人對於第十人法則的印象來自於一些商業電影,事實上,第十人法則確實存在某些國家的戰略情報機構,被視為降低不可預測風險的最後一道關卡。

面對不同政權國家的非傳統威脅,要做的就是提高平戰時期對於敵對國家的狀況監控,且必須隨時以最壞的預測進行相關應變措施。若過度樂觀地接受、甚至相信敵對國家的對外宣傳,便容易陷入集體迷思。這樣的危機意識,也是國內戰略研究社群最缺乏的。

至於當民間社會產生全面恐慌而導致SHTF狀態發生時,具有自衛能力的軍隊在執行隔離任務和污染清除時,會比起沒有自衛能力的警消單位來得更為有效。但在這種極端狀況下,也意味著軍隊必須同時肩負內部安全任務。對於沒有警察權的一般軍隊來說,除非頒布戒嚴令,否則在沒有法律授權下,很容易導致民眾誤傷事件,或是以過度暴力進行鎮壓。

軍方在防疫工作的角色定位

綜上所述,當需要派遣軍隊協助執行醫療和安全任務時,基本上已經宣告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因此就整體戰略規劃而言,軍方介入可說是最後的選擇,而非第一時間的優先動員單位。

就算動用軍方協助防疫工作,最好也是以支援現有民間醫療體系的角色出任,而非完全取代警消系統和民間醫療單位。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保存防疫能量及戰力用於應付後續突發狀況,更重要的是能夠降低社會和民眾的恐慌程度。

一旦進入SHTF狀態,最糟糕的狀況,就是高知識份子和專業技術人才,在社會混亂狀況中的生存能力可能低於底層勞動者,甚至成為第一波受害者。這些人才的損失,對國家社會而言,才是短期無法取代的國力損失。

當民生物資無法以正常的管道運送到疫區,具有執行與保護力的軍隊就是最後的手段。 圖...

全球防衛雜誌

《全球防衛雜誌》創刊於1984年8月,到今天已經有36年的歷史,是台灣...

軍事評論 新冠肺炎 全球防衛雜誌 中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