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債持續惡化,已成威脅中共政權的不定時炸彈

聯合新聞網 吳介聲
近期中共當局強調「疫後」經濟復甦,地方債持續惡化再度成為關注焦點。 圖/美聯社

中國嚴重的地方債老問題,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間暫被輿論忽略,近期中共當局強調「疫後」經濟復甦,地方債持續惡化再度成為關注焦點,這個中國「崛起」表象下躲不掉的「惡夢」,已將中共政權逼近深淵邊緣。

《路透社》於3月10日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至今超過九兆美元,並且持續增加,不少地方政府要求銀行展延債務,藉以延後違約時間並尋求彌補機會,或者希望下調貸款利息。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國際(Fitch Group)數據顯示,中國地方政府藉由「地方融資平台」今年到期的海外債券金額增至7,900億美元,達到2021年以來的新高。

中國地方債在疫情期間持續膨脹

中國經濟受到疫情衝擊之惡果陸續浮現。《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地方債務在疫情期間持續膨脹,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普全球(S&P Global)指出,中國有三分之二的地方政府可能突破中央設定的債務門檻,三分之一的地方政府連利息都付不出,壓力沈重。例如甘肅省蘭州市2021年的利息支出,就佔了當年財政收入74%,也就是年收超過七成都拿來還利息了。

報導並且指出,中國信評機構「聯合評級國際」(Lianhe Ratings Global)研究顯示,所謂「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Vehicles, LGFV)高達842億美元(約台幣2.6兆)的境外債務,約有84%從今年到2025年之間會陸續到期。而隨著美國聯儲持續升息之預期,難以再融資,地方政府還款深陷困境。

此外,《華爾街日報》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融資工具的債務今年恐接近十兆美元,而根據歐盟數據,截至2022年第三季,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總額,將超過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政府債務總和。

根據歐盟數據,截至2022年第三季,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總額,將超過德國、法...

《華爾街日報》並且強調,中國經濟正被在新冠疫情期間持續膨脹的地方政府巨債拖累,加上中國堅持多年的動態清零等政策,導致民生經濟幾乎停滯,更背負數十億美元額外開支,而對於房企市場的「去槓桿」整頓,也導致土地銷售急凍,地方政府最大收入來源於焉縮水。

關於中國地方債沈痾,可溯及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1994年中共實施增值稅埋下遠因,後於2008年因美國次貸風暴掀起全球金融海嘯,中國地方債務迅速飆升。2008年11月起,中共實施擴張財政與寬鬆貨幣政策,後於2010年推動高達四兆人民幣的刺激經濟計畫,期以維持8%經濟成長率,地方政府則配合中央大舉投資基礎建設。

然而中共中央經費分配不足,四兆人民幣刺激經濟計劃,中央只出三成資金,剩下七成由地方想辦法找錢,加上巨額基建投資「政績」需求,中國地方政府大量發行地方債券籌措資金,累積龐大債務,在中央縱容以及鼓勵GDP目標等影響下,地方政府頂著稅收不足的壓力,紛紛透過非正式管道融資。

例如由地位曖昧且難以監管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行地方債,以規避舉債上限規定,這些平台也從如雜草叢生的「影子銀行」借錢,地方債於是盤根錯節,鉅額資金風險有如滾雪球愈滾愈大。

此外,土地開發收入是中國地方政府還債主要來源,然而由於房地產市場泡沫化,使得過度依賴土地財源的地方政府債務更難解決,新冠疫情期間消費市場經濟迅速萎縮,導致地方政府稅收不足,更如雪上加霜。

土地開發收入是中國地方政府還債主要來源,然而由於房地產市場泡沫化,使得過度依賴土...

中共加速集權已是勢在必行

中國地方債務問題後果嚴重,中國財政風險在各地蔓延,危及整體經濟發展。地方政府還不了巨債,難以發展實體經濟,經濟成長悲觀;此外,地方政府為了籌資不斷出售土地,然而房市急凍,土地供過於求價格下跌,投資人損失慘重,凡此種種加劇社會信任危機,資本外流嚴重,衝擊中國金融體系,中國政治風險也隨之惡化。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地方債嚴重問題勢必影響世界經濟,例如全球貿易以及經濟成長趨緩,國際投資卻步,全球金融體系面臨威脅等等;而中國作為全球主要能源消費國與外匯儲備國,全球能源市場以及國際貨幣市場亦將遭受打擊。

中國地方債嚴重問題影響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衝擊政府公信力,威脅中共政權。弔詭的是,在此趨勢催逼下,中共加緊整頓無能為力的地方政府,中央集權似乎反而「師出有名」。

於是,近年中共對地方政府加強財務監管,增加財政支持,整頓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以及債券市場,加強清理所謂「僵屍企業」。值得注意的是,中共趁此加強金融監管,倚重國企功能與角色,在這種市場嚴重扭曲的危急存亡之秋,地方政府與民間企業自身難保,中共「中央集權」、「計劃經濟」、「國進民退」,順勢而起。

中國人大與政協兩會日前在北京召開,當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3月5日在會中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特別重申地方債風險管理,相較去年報告措辭更為嚴厲,多是所謂加強防控機制、守住系統風險底線等空泛的形容詞,然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將設立直屬國務院的「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外派機構爲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可見強化中央集權以解決地方財政危機,已是勢在必行。

中國地方債長年惡疾早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已經病入膏肓,如今民間經濟低迷,中共中央集權逆道而行,寬鬆政策與通膨壓力將如惡夢重演——種種跡象顯示中國地方債持續膨脹難以收拾,仍是威力足以顛覆中共政權的不定時炸彈。

李克強3月5日在人大會議中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特別重申地方債風險管理。...

吳介聲

本名吳奕軍,鉅石智庫創辦人,前網路與投資高管,曾旅讀波士頓、新加坡。著...

中國 房地產 時事觀察 吳介聲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