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與網路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淺談中國解放軍神秘的戰略支援部隊

聯合新聞網 王臻明
示意圖。 圖/取自中國軍網

隨著太空技術的不斷進步、網路世界的快速普及,太空與網路幾乎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美國設立太空軍,日本設立宇宙作戰隊,俄羅斯空軍更名為航空太空軍,法國空軍也隨之跟進,納入太空作戰的任務編制。而中國則成立戰略支援部隊,並在火箭軍之後,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五大軍種。

簡單來說,戰略支援部隊管轄太空、電磁、網路等不屬於傳統陸、海、空戰場的全新領域。除了重點發展的太空戰力,還匯集過去散布於各軍種的電子作戰部隊、網路攻防單位與情報偵察系統,以建立統一的指揮體系,整合這些不同領域。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利用這種新型態的非傳統作戰方式,來支援第一線部隊,取得未來戰場上的優勢。

由於中國是個不透明的國家,解放軍也一向神秘,因此外界對於戰略支援部隊的瞭解仍非常有限。但從可以公開取得的資料來看,戰略支援部隊擁有幾個主要組成部分,包括「航天系統部」、「網路系統部」、「政治工作部」與相關行政單位,分別負責「太空發展」、「電子對抗」、「網路攻防」、「認知作戰」、「情報偵察」五大方面。

中國成立戰略支援部隊,並在火箭軍之後,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五大軍種。圖為火箭軍...

解放軍的戰略支援部隊:與美國抗衡的太空發展

負責「太空發展」的「航天系統部」,下轄過去的衛星研究、生產、發射、地面控制中心,是目前中國發展太空戰力的骨幹。主要分為三大方向,涵蓋太空影像偵察、反衛星作戰、導航與通信衛星系統的建置與維護,並大量運用「軍民融合」策略,以民用為掩護,引進、竊取或仿製歐美等國的太空技術,用於軍事用途。例如一般的民用通訊衛星,對於解放軍的無人機發展或作戰通訊也有極大的助益。

最好的例子是北斗衛星,這套中國自行研發的太空導航系統,目前已經發展到第三代,訊號服務範圍涵蓋全球。雖然北斗衛星擁有很高的商業價值,在汽車導航、海上航運、土地測量等方面用途廣泛。但更重要的是在軍用領域,能大幅增加解放軍的飛彈精確度,協助部隊與軍用無人載具進行定位與導航,並與通訊衛星一起成為資訊化聯合作戰的基礎。交由戰略支援部隊來負責維護與操作這些衛星系統,無疑能進一步配合解放軍的作戰任務與發展方向,也可確保這些衛星的安全。

此外,中國近年來頻繁發射各種資源探測與科學研究衛星,許多都被懷疑與軍事用途有關。如海洋衛星系列,表面上用於海洋研究,但由於這一系列衛星具備監視、識別與追蹤海上目標的能力,也是解放軍未來在海上執行反介入作戰的利器,對中國控制南海、東海等爭議海域,有極大的助益。另一系列的高分衛星,具備偵照能力,雖然美其名是用於資源保護,提升國土規劃效率,但其實是不折不扣的間諜衛星,已發射二十餘枚進入太空之中。

中國的戰略支援部隊不止操作與保護自己的衛星,也正在積極研究如何攻擊別國的衛星。如中國長期發展的動能系列反衛星武器,已成功擊落過廢棄的中國衛星,而中國近年來不斷測試新型的反彈道飛彈系統,也被認為有攻擊太空衛星的能力。最近剛發射的實踐21號衛星,還被發現在太空軌道中,直接以機械手臂抓取一顆退役的北斗導航衛星,拖往更高的軌道上丟棄,引起國外媒體的關注。美國軍方將領在國會作證時早已表示,中國有能力運用這些技術,於戰時破壞美國的衛星,在太空戰場上與美國分庭抗禮。

中國近年來頻繁發射各種資源探測與科學研究衛星,許多都被懷疑與軍事用途有關。 圖/...

解放軍的戰略支援部隊:奪得網路區域的優勢

負責「電子作戰」與「網路攻防」的「網路系統部」,是由過去的電子監聽與電戰單位改制而來,並整合近年來設立的網路部隊,專精電磁空間與虛擬空間的攻防。在電子作戰方面,分為被動的電子訊號截收與分析,與主動的干擾破壞兩大部分,兩者其實是一體兩面。如中國空軍的殲-16D、殲-15D電戰機,配備的電戰系統,就仰賴電子偵察機與間諜船平日所蒐集的電子訊號情報。因為這些資料會交由「網路系統部」進行分析,以研發出反制與干擾的辦法,成為電戰系統發動攻擊時的關鍵依據。

網路戰則是最新、最熱門的領域,中國在這方面也有非常蓬勃的發展。美國已經不只一次,直接指控與解放軍有關的駭客,入侵敏感單位竊取資料。在這個資訊時代,利用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來進行竊取、破壞與心理戰,早已屢見不鮮。網路竊取資料並不侷限於軍事機密,更多的是商業技術,甚至是個人的隱私。中國有計畫地大規模竊取國外資訊,以協助國內的科技發展,並不是什麼新聞。利用竊取海外異議分子或官員的隱私,來達成威脅利誘的目的,更是常見的手法。

除了在承平時期竊取資訊外,在戰時則可直接透過網路,攻擊敵方的各項基礎設施。如電力、通訊、供水與交通網等,以製造混亂,拖慢敵方的應變速度與反擊能力,甚至輔以心理戰,瓦解敵方的抵抗意志。以近期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衝突為例,兩國在戰事爆發後,不斷把擊毀對方戰機或裝甲車的影片公布在網路上,輔以真假難辨的消息,以打擊對方的士氣。這種「認知作戰」的新模式,已隨著網路傳播的無孔不入,越來越受到重視。

利用心理戰來達成軍事或政治目的,是自古以來很常見的戰術,而中國又特別擅長運用統戰手段,甚至可以說是國共內戰中,解放軍致勝的關鍵之一。在近年來更發展出整合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的戰術,簡稱為「三戰」,還寫入解放軍的政工條例中。其最高指揮單位是中央軍委會的「政治工作部」,戰略支援部隊的「政治工作部」接受上級命令,對內監控部隊,確保人員的忠誠,對外則利用本身所掌握的衛星通訊傳播管道、電戰干擾破壞技術、網路輿論引導技巧等,來支援「三戰」。同時進行各種滲透,執行「情報偵察」工作。

利用心理戰來達成軍事或政治目的,是自古以來很常見的戰術,而中國又特別擅長運用統戰...

提高對全新作戰模式的警覺

這種結合資訊情蒐、破壞竊取、輿論滲透、認知作戰的全新戰爭,是我們過去所未曾見過的。從最先進的太空與電子技術,到最古老的流言蜚語,無所不用其極地協助第一線作戰部隊取得優勢。同時,戰略支援部隊還下轄「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與「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合併過去多所院校,專為「航天系統部」與「網路系統部」培養人材。並利用這些學術單位,發展最新的戰術戰法,對台灣的威脅不容小覷。

如少數已曝光的戰略支援部隊311基地,位於福建省的福州市,負責進行解放軍的「三戰」,與台灣只有一水之隔,所針對的目標已不言可喻。台灣除了要防範正規的軍事攻擊,對於這種新形態的侵略,更要提高警覺。國軍近年來也積極發展這種看不見的戰力,成立「資通電軍」,負責網路、通訊、電戰等領域的作戰,並定位為第四軍種。但受限於國力,未能大幅投資太空領域,再加上台灣是個民主國家,軍方無法利用網路來發展輿論戰、心理戰,都讓台灣在這場競爭中處於極不利的處境。

中國的戰略支援部隊,從各個領域來支援第一線的作戰部隊,這樣的概念值得台灣學習,因為政府「全民國防」的口號雖然常喊得震天價響,但國防部以外的部會,卻往往缺少敵情觀念,在擬定政策時未能思考是否會對國家安全造成衝擊。

新時代的混合式戰爭,無處不是戰場,早已經不是國防部可以獨自應付或處理的。台灣社會面臨巨大的敵情威脅,卻未能建立普遍的國防觀念,實在令人扼腕,更遑論整合資源,給予國軍戰略支援了。

中國的戰略支援部隊,從各個領域來支援第一線的作戰部隊,這樣的概念值得台灣學習。圖...

王臻明

喜歡閱讀歷史書籍,特別是戰史,也因此略為涉獵軍事領域,希望可以從地緣戰...

中國 美國 國軍 日本 軍事評論 王臻明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