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裡的「火神的眼淚」:別為消防員悲傷,也別再稱英雄 ft.張賢龢
(※ 文:郭馨惠,鳴人堂編輯。本文有雷,斟酌閱讀。)
「我希望大家看完這部劇不要為消防人員難過。」台灣消防職人劇《火神的眼淚》(以下簡稱《火神》)在5月底播出結局,觀眾在劇中跟著「同安分隊」的消防員們,經歷了各種消防隊的日常:處處刁難的民眾、難以撼動的官僚結構、火場中的出生入死、救人職業的矛盾掙扎......劇情後期高潮迭起讓觀眾動容。而劇組拍攝前的大量田調,將台灣消防人員的現況、歷史上的幾起重大災害悉數寫進劇中,也讓不少觀眾認為《火神》更像一部紀錄片。
不過,卻也因為這樣的真實性,許多曾經歷相關事件的消防人員、消眷們也紛紛表示「不忍心看下去」。美國安柏瑞德航天大學(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安全與應急機關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張賢龢,曾於2002到2010年在台灣消防單位服務,從分隊長當到消防大隊組長,他說:「我看了《火神》第一集,看到一半就沒辦法看下去了。其實它裡面描述的很多故事我都親身經歷,所以我看這部劇的感覺跟大家不太一樣,我親自體驗了這些場景(如:同仁殉職)。因而劇中的每一幕都好像是一把刀子刺在我身上,很難過。」而劇中為了是否要主動破門而爭執不下、最後遭民眾投訴的橋段,張賢龢笑說「那也是我以前的工作內容」。
《火神的眼淚》角色比較「倒楣」?
《火神》「議題先行」的模式,在觀眾間褒貶不一,張賢龢認為,劇組事前認真調查,其實算是忠實呈現了消防員比較「倒楣」的日常。「『刁民』是一定會有的,但我的經驗裡多數台灣人其實很可愛。我的觀察是,公務人員在現場溝通的態度也很重要,火場、急救的現場民眾也很焦急,有些情況設身處地,不要跟他計較就好。」
除了消防員的日常工作,《火神》也取材了幾場台灣災害史上的重大事件,例如2015年造成六位消防員殉職的新屋保齡球館大火,事後經調查發現無線電通訊不良、現場安全管制混亂、菜鳥消防員缺乏經驗等問題,都反映在劇情後段的娛樂世界大火中。而角色志遠於火場中不慎墜落電梯天井的情節,張賢龢也記憶猶新:「該同仁在我的隔壁分隊服勤,我還認識他耶。」回憶事發經過,是台灣常見的手拉門貨梯,業主在電梯上升後門沒關上而露出電梯井,而火場中濃煙伸手不見五指,該名消防員以為洞口是房間,想要進入搜索,就這麼摔下去了。
真實的火場不若劇中仍有光線,因此在消防員在入室前,能掌握愈多內部資訊就越有幫助。張賢龢舉例:「你跟消防員說你媽媽還困在裡面,在哪裡?你回答家裡,我當然知道在家裡啊!是哪一個房間?路線怎麼走?你說清楚後會比大海撈針好很多。」也因此,2019年在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的努力下,《消防法》通過修法將「生命三權」入法,前述的狀況就是其中「資訊權」的重要性。
「以天下為己任」的「打火英雄」?
《火神》的細膩之處,在於描寫消防員「救人」的使命感與隨之而來的矛盾。工作現場努力救人,卻在家人需要幫忙時無法抽身;在火場救回一條命後,沒想到卻牽動另一個生命的墜落。劇情至此,讓人不禁疑問:消防員「救民水火」的工作性質,到底是該投入一點、全力救命好,還是為了保護自身的身心,抽離一點好?
張賢龢說這是一個大哉問,「工作跟生活要怎麼取得平衡?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如果你問現在的我,我會跟你說其實要抽離一點。劇中當然是想呈現消防員正向的那一面,這雖是好事,但是你不可能永遠都處在這種緊繃的狀態裡面」。
也許每個人平衡工作與家庭的選擇不同,但他也強調:「火場裡面有人受傷、死亡,絕對不是消防人員的問題。」為什麼火災會發生?為什麼會違反建築使用規定?更大的社會問題造成了消防人員必須身蹈險境,但大眾在討論災難時,卻經常把所有責任歸在消防人員身上,責怪「你如果有去救他就好了」。
「消防人員沒有那麼偉大」張賢龢說,如他曾發表的文章〈請別再稱消防人員為英雄〉,「你的肩膀能承受多少重?如果你把一切都放在身上,那心理的壓力會太大」。
張賢龢也提到,他今年提出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英雄主義」其實會害死人。他解釋,在研究中發現,美國好幾位消防人員在火場裡遇到危險,卻因為害怕同儕的眼光,習慣被視為英雄,反而強撐到最後,以為呼救是「弱者的展現」。張賢龢補充:「不管怎麼樣,消防人員都要先體認到自己是一個凡人。面對天然災害,先想的是如何全身而退,而不是去征服它。」
而這樣的隱憂不只發生在美國,他也建議,台灣各縣市消防局推出的「消防月曆」應以團隊的方式在每月呈現。因為消防是團隊作戰,無需凸顯個人的身材、臉蛋、與特殊性。他說:「在消防團隊中千萬不可以有英雄的心態,第一這樣一來這人將無法融入團隊,第二這人必定會承擔過多的風險,第三此舉會對他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負擔,這是我的研究下的結論之一。」
我也是很疼惜這些消防人員,我們沒有辦法期待他們是英雄,因為整個社會環境造成這些問題,卻要消防人員去承擔。
一個人無法承受的重量,便需要同伴一同分擔。像劇中同安分隊堅固的革命情感也許並非常態,但在火場中團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張賢龢說明:「其實做消防隊的大家都有這個體認,就是你的生命將靠你的同事救回來。我在台灣的時候一直鼓勵大家不要單獨進火場、至少要兩兩相伴再進去,我看現在愈來愈多年輕消防員已經有了這觀念,感覺還滿高興的。」消防員獨自進入火場之所以危險,是因為有可能在裡面出事了沒有人知道,導致傷亡發生。
《火神》結局與現實的距離
《火神》在第十集迎來結局,在火場中獲救的市議員,答應為救自己而殉職的消防員羚羊辭去民代一職,並且對大眾公開火災的真相;另一名隊員子伶則決定投身推動消防改革法案。這看似「圓滿」結局,是否離現實太遠?「是真的太理想了」張賢龢說:「我講一句實話,提升消防人員福利這議題不會是政治的人物的優先考量。不管觀眾看完此劇後怎麼感動、不管觀眾哭了多久,長遠來看,政治人物爭取消防人員權益,選票成長其實有限」。
如此現實,劇中也有著墨,大員市市長就對消防局長說:「你不辦跨年晚會民眾怎麼會有感?補助消防員資源,民眾根本感受不到。」這看似無解的現狀,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張賢龢依然鼓勵大眾:「《火神的眼淚》推出後大家開始關注消防權益,那你個人可以做的就是做好一個公民(citizen),例如平常沒事不要亂叫救護車;在網路上看到有關消防人員的評論,不論你知道對或不對,都不要去酸他們,你少批評、轉載,都對他們有幫助,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網路上的酸言酸語;第三是當消防隊造成你的一些困擾時,多一些體諒,例如救護車就在你後面,就讓一下讓它過去。」抑或是平時多留意家中、工作場所的防災措施,避免災害發生,對每個人都有幫助。
「我要跟大家說,不要因為看了這部劇而為消防人員難過,劇中悲劇成分多只因這樣拍出來比較有張力。看完後千萬別覺得這世界怎麼這麼黑暗,其實對消防人員來講,明天起床後還是要上班,有危險時還是得身蹈險境。」救難救命的消防員不是英雄,圍繞著他們生命的也不會只有悲劇。
火神們的眼淚擦乾後,也和所有在各自崗位辛勤工作的凡人一樣,張賢龢說,他依然鼓勵有興趣的人加入消防團隊,也請民眾多給予消防人員鼓勵,更笑說:「如果有消防人員在追你的兒女或是好友,請不要阻止他們。」
▍本集節目討論
- 《火神的眼淚》是紀錄片?真的有這麼多「刁民」嗎?
- 不忍再看的同袍故事:《火神》背後的台灣消防事紀
- 人命關天的工作,抽離一點好,還是投入一點好?
- 消防隊都像同安分隊?「團隊合作」在火場的重要性
- 拋棄英雄主義:請別再稱呼消防人員為「打火英雄」
- 暴雷注意!《火神的眼淚》動人結局與現實的距離
- 別為消防員難過:正視消防權益,我們能做到什麼?
▍收聽《鳴人放送》本集節目
- Spotify:https://pse.is/3jemn9
- KKBOX:https://pse.is/3jah6l
- Apple Podcast:https://pse.is/3hgpaw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