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民/別管《老人與海》無不無聊,跟海明威去露營比較實在
翻譯出版海明威幾部作品之後,遇見了形形色色的讀者,他們之中,有很多喜歡海明威的人勝於他的作品,「他是熱血大叔啊,超man。」有更多的人則說被高中老師逼著讀《老人與海》,因為那本書很勵志,「哪裡勵志?我根本不懂為什麼拚了半條命抓到的魚,要被鯊魚吃掉,最後留那副骨架要作什麼?」
在台灣,海明威的形象往往與《老人與海》中那位老漁夫重疊在一塊兒,大家對於他的印象往往停留在「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句話。不知不覺中,他的作品也被貼上勵志標籤,當中的複雜性全被簡化了。
「海明威的作品不勵志?那不就不適合高中生讀嗎?」那位認定《老人與海》是勵志文學的高中老師這樣咆嘯著。
錯了,海明威作品超適合高中生閱讀!不過,前提是讀者必須先重新建構對海明威的認知:什麼硬漢啦、老人與海啦、熱血啦、冰山理論啦、諾貝爾文學獎啦,這些有的沒有的標籤,得一個一個全撕下來。
「可是《老人與海》是世界名著,還得了——」
「先別提《老人與海》,你就幫班上同學準備一人一本《我們的時代》,叫他們帶著書去山上露營。讓大人離他們遠一點,他們自然讀得進去。」
年輕的海明威與《我們的時代》
《我們的時代》是海明威第一本正式出版的短篇小說集,那時候他才二十來歲,身體處於巔峰狀態,心智也還堅強,不曾經歷後來的風風雨雨,自然也寫不出《老人與海》當中那描述著人與生活反覆搏鬥的滄桑;但他已在短暫記者生涯見證過社會底層的黑暗,也曾接受戰爭洗禮,這些經歷幫他開了眼界,理解世界的運作往往帶著矛盾——年輕人最能感受、體會的那種——世故的老油條們最喜歡掛在嘴邊的禮貌與秩序,在他眼中都是虛偽。海明威不控訴,只是張開眼睛細密觀察,用冷靜簡單如新聞報導的文字,把那些人生片刻記錄下來。
《我們的時代》中,有許多速寫式的段落,多數篇章裡幾乎沒有完整收尾,對於一般習慣故事要有起承轉合或是完整論述的讀者來說,或許是一大挑戰。但若你願意把自己當作是永遠「在路上」的海明威的同伴,隨著他一同撞進他者的生命場景,理解海明威只想帶你經歷眼前一切,卻不想逼你接受他的說法,這一切也就不那麼難了。
對我而言,《我們的時代》有可能便是年輕時的海明威,對這個巨大的世界所提出的質疑:在〈某事告終〉與〈三日大風〉裡,主人翁尼克想搞清楚長大到底是怎麼回事,而在〈一則很短的故事〉中,姐弟戀的弟弟還來不及搞懂愛人口中「這是小男孩小女孩的愛」,就狠狠被甩。對於家庭的構成與懷疑,具體呈現在〈醫生夫婦〉、〈艾略特夫婦〉、〈雨中的貓〉之中。
而他所目睹的社會殘酷,與這一整個世界加諸於血肉之軀的暴力,則被寫入〈士麥那碼頭上〉、〈印地安人的營地〉、〈革命黨員〉、〈我的老爸〉、〈鬥士〉以及置於各篇章前的短篇速寫中。而年輕的海明威,對老舊、傳統世界的憤怒,尤其表現在〈軍人之家〉當中。
年輕的生命,對於世界有些扭曲的樣貌所提出的疑問與憤怒,不一定找得到對應的答案,而收尾那兩篇〈大雙心河(一)〉與〈大雙心河(二)〉,或許體現了海明威迷惘時的作法:尼克獨自上山露營,在大自然裡面重新尋找自己與世界的聯繫,重新理解身而為人的使命。
「使命你個頭!高中生的使命就是學測,我們就是要教他們『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樣才勵志!」老師又亂入了,神煩欸他。
想被鼓勵很簡單,上Peter Su的粉絲團就能獲得很多正能量,我也常常去按讚。但與其激勵他們「學測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不如好好告訴他們,生命當中有陰影再正常也不過。
「可是——」
「我們從不需要讀懂海明威,正如我們從來不需要讀懂一本書。但若你遇上迷惘的年輕生命,請把海明威的第一本書交給他,告訴他曾經有一個人和他一樣迷惘,一樣孤單,讓海明威陪著他在大雙心河釣魚露營,這樣就夠了。」
(原文刊載於《聯合文學雜誌》2016年8月號第382期,「逗點文創結社」授權刊登,原標題為「別管讀不讀得懂,跟海明威去露營比較實在——寫給高中生讀者」。)
- 文:陳夏民,桃園人,從事獨立出版,現任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讀字書店負責人;著有《主婦的午後時光》、《讓你咻咻咻的人生編輯術》、《那些乘客教我的事》、《飛踢,醜哭,白鼻毛》等書。依舊相信熱血與友情,也還相信愛。
- 更多逗點文創結社:Web|FB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