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華語旗艦劇《模仿犯》,如何成為今年台灣首部國際大劇?
如果我說接下來一個月內,有兩部台劇能夠正式抗衡我心中高懸五年之久的台劇天花板《我們與惡的距離》,大家會不會覺得很誇張?如果我說《模仿犯》跟《人選之人》是S級旗艦劇,此外今年還有六到八部A級台劇,你會不會說我太樂觀?
改編自宮部美幸同名小說的《模仿犯》,由瀚草影視跟南方電影共同製作,由台灣商業電影要角陳國富與國際級製作人/節目統籌曾瀚賢、湯昇榮共同出手。目前已闖進Netflix國際二十國前十名,為台劇表現最佳,涵蓋亞洲、歐洲、美洲,更是首次台劇闖進日本當地前十。
《模仿犯》背負著要超越《誰是被害者》成功的包袱,挑戰改編經典日本IP,可想而知是相當高難度的嘗試,從改編到製作也可說歷經百般波折。但這一切的果實是甜美的,《模仿犯》的高規格與技術升級,終於讓瀚草迎來超越《麻醉風暴》、《誰是被害者》的高標,可說是最靠近國際製作水平的台灣戲劇。以下在盡可能不爆雷的狀況下來談,為何本劇能成為S級神劇?(按:為了大家著想所以說在前面,這部劇你若有興趣觀看強烈建議盡快先看,因為若被爆雷可能會相當影響觀影樂趣。)
兼具國際與在地化的改編
一如《通靈少女》、《我們與惡的距離》、《誰是被害者》有著對接國際平台、不能倒的壓力,此次選擇改編日本經典社會派懸疑小說《模仿犯》不可謂不大膽。一來是《模仿犯》原著與宮部美幸實在太過經典,而且內容根植於90年代的日本社會脈絡與事件,又是多角度敘事,要在2020年代改編成台劇,中間存在各種差異與鴻溝。為了串起原著的故事線,最大的更動就是新創了男主角檢察官郭曉其解開層層謎團。
但厲害的重點在於將時空背景同樣放置到90年代,又與台灣當時各種離奇兇殺案、女性安全遭受巨大威脅的社會背景息息相關,為了新聞收視率和雜誌銷售,所有經證實或未經查證的兇殺事件都成為媒體瘋狂追蹤的目標,甚至有過度描繪跟杜撰歪風等媒體亂象,讓這次的改編難度大幅提高。原著本就有著媒體與犯案之間的對峙與辯證,劇集的改編以女子連續謀殺、失蹤案為主軸,確實反映了台灣當時社會之痛,解決了作品接地氣的問題,善用台灣90年代經典的Call in節目還原,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類型掌握的成熟進化
從節奏與風格來看,《模仿犯》是一部頂級日劇水準的作品,也許比不上《First Love 初戀》,但從穩健的布局、角色特色分明、議題辯證、美術製作水準等都不在《AV帝王》之下,甚且讓人想起某些經典日劇如《華麗一族》。
就其劇本和製作的完整度而言也有韓國電視劇水準,甚至幾乎能被看成台版的《秘密森林》,在推理與解謎之間設計完整,技術面幾乎封頂。特別是在美術上蕭仁傑展現創意與氛圍,攝影陳克勤穩定的質感表現與多樣場面鏡頭、解孟儒明快同時扣人心弦的剪接(同時擔任本片最後故事定版),讓90年代的時代感栩栩如生的重現。
從道具細節、人物背景故事、劇本結構跟主軸線的翻轉,在劇本上的調整符合推理格式。而包括特化跟特效,在幾個大場面的進行跟追逐過程當中,各方面的技術支持都到位,不然就會令觀眾馬上出戲,且脫離世界觀。尤其在劇本上修正到幾乎不能算有犯大錯,《模仿犯》劇情推進在前兩集鋪陳完之後,飛快前進,好看到停不下來。
兼顧等同五部電影的時長跟體量,在每個角色上面都下足功夫,看完後竟發現每個角色都血肉分明,從動機、困境到和解也都完整被處理,這可能是我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做工的人》、《麻醉風暴》後覺得角色寫得最好的一部台劇。要在成熟掌握類型故事解謎線及開展的同時,又能將角色處理得立體如實,這是《模仿犯》讓人看到台灣類型劇展現從軟體到硬體全面升級的企圖心和能量之處。
製片制與產業累積的勝利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是《模仿犯》可說是製片制的勝利,你完全分不出來雙導演之間有風格上的差異,甚至看不出哪些地方是後面才補拍,完全是製片人與製作團隊展現了頂級功力。從攝影、美術、剪接、演員表演,特別是吳慷仁繳出了生涯最佳演出,更勝《麻醉風暴》。
從製作難度到完成度呈現,都比瀚草的前作《茶金》、《誰是被害者》更為進步,分線敘事結構縝密、人物設計跟動機完整、挑戰媒體與人性極惡的碰撞突破。縱使《我們與惡的距離》是我的最愛,但隨著預算與規格往上提升你不得不承認,還好在規格提升之後,一切都正常地跟著升級,可以看到預算被花在哪裡,從場面到技術面都是真正挑戰國際規格。《模仿犯》的出現,讓我慶幸《麻醉風暴》跟《與惡》都不是曇花一現,都種下了讓台劇更加茁壯的種子,生長在創作者的體內。
延續《與惡》跟《第四名被害者》探討媒體生態與社會殺人事件之間的複雜關係,若沒有當年《與惡》的碰撞跟實驗,很難想像如此困難的議題能夠現在被呈現得如此流暢好看,《模仿犯》除了推理之外,也延續了「社教派」的議題探討,除了後面殺手的揭露、誤導與反轉外,還有超級驚人的棚內大場面、棚外的追逐與犯案場景,都是台劇少見。
《模仿犯》絕對是成為台劇復興2.0的加速器,接著4月底《人選之人:造浪者》更是下一個年度巨獸,《模仿犯》、《人選之人:造浪者》有如從《與惡》種子開出的兩朵花,更昭示著這些優秀嘗試都將成為肥沃的土壤,台劇復興將會生生不息。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