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侵台的後勤骨幹:民間航運和海上武裝民兵
解放軍規劃於登島作戰中,大量仰賴動員海上民兵部隊,運用徵用之民間航運作為後勤骨幹,內含登島部隊與海上艦隊的後勤補給。另外,在還沒建構足夠的兩棲船艦前,解放軍未將民間航運作為備援機制,反而視為作戰首選。
大多研究解放軍對台武力威脅的專家學者均得出相同結論:「解放軍無法一次運送足夠部隊登台以實現入侵,除非建造更多兩棲船艦,而這至少需要數年時間。」多數觀察者認為解放軍登台需三十萬以上的部隊,但解放軍兩棲船艦每次只能運送一個師的兵力(約兩萬人),因此解放軍也必須認清自己尚未具備侵台能力。
當考量大規模登陸行動所需的後勤與作戰需求時,解放軍的前景看來更加糟糕。除須面對國軍頑強抵抗時,將足夠部隊迅速登岸的巨大挑戰外,解放軍補給艦隊也不足以支撐大規模作戰。
近十年來,海上民兵議題引起大量關注,主要得益於美國海軍戰爭學院Andrew Erickson和Conor Kennedy的努力。他們的研究專注於海上民兵支援中國東、南海主張的角色。Kevin McCauley和Conor Kennedy也研究民用船舶於東亞以外地區的武力投射中的角色。
儘管解放軍自西元2000年開始慎重考慮侵台行動以來,中國相關專家學者針對海上民兵於大規模作戰行動扮演的角色已撰寫大量文章討論,然在西方研究中卻較少受到關注。
南京軍區動員部指揮官郭蘇清於2004年研究指出,一場登島作戰需大量民間船舶;另指出,有許多合適船舶可供使用,其中有些已因應作戰需求進行改裝,但他仍提醒「傳統的臨時性、非嚴謹民用船舶動員作法業已無法滿足大規模跨海登陸作戰需求。」
曾任解放軍總後勤部軍事交通運輸研究所王和文指出,民用船舶軍事用途改裝作業於2003年加速進行,上海運輸戰備辦公室2004年的一篇文章也詳細介紹當了時正進行的改裝作業。
此外,2004年,解放軍海軍指揮學院周曉平也呼籲動員體制改革,認為「若仍遵循傳統行政命令式的動員與徵用作法,將難以確保民用船舶的準備與動員執行。」中共當局與解放軍針對這些問題做出了回應,於過去二十年中,海上民兵已漸漸成為解放軍於大規模作戰的主要武力「增力器」。
侵台作戰中海上民兵所扮演的角色
Kennedy與Erickson曾探討到民兵於承平時期使用未從事捕漁的漁船維護中國海權任務,不過本文中所討論的民兵武力則包含大型商船,如貨櫃船、綜合貨物船、散裝船、油輪、滾裝船、駁船、半潛船、洋行拖船、客輪、工程船等,以及小型船舶。
依解放軍陸軍軍事運輸大學2015年研究指出,該武力包含超過五千艘船舶,組成89個民兵運輸單位、53個水道工程單位,與143個其他特定專業單位。
不同於美國商船模式,解放軍海上民兵單位主要由動員船舶的正規船員組成。這是解放軍中央軍委民兵與預備役局長所謂「依船定兵模式」。徵用船舶與民兵單位之密切關聯對於融入軍事行動至關重要,需有明確的指揮鏈,並與支援解放軍單位保持緊密聯繫,且船員也須接受作戰任務的培訓。
根據解放軍消息來源,列舉於襲台作戰時,海上民兵廣泛戰時職務包含:
- 武力投射:海上民兵戰時主要的作戰角色就是將部隊運送至戰場,稱為「部隊運輸投送」。解放軍於度海攻台作戰中,考慮過多元投射方式,於2019年相關文章顯示,登島作戰中,兩棲重型合成兵種旅為登島第一梯隊,其最重要任務就是藉由佔領港口與碼頭等行動,為登島第二梯對創造有利條件。
於2014到2019年間關於兩棲登陸基地的文章亦提出相關論點,其中就包含在兩棲登陸作戰中快速修復碼頭為協助第二梯隊登島等主要任務。解放軍於登島作戰考慮其他武力投射方式還包含貨船轉運至淺水船;半潛船運送兩棲車輛或氣墊登陸艇、以及滾裝船運送兩棲部隊至攻擊發起點或直接到岸。
- 海上支援:解放軍海軍僅有極少數的補給艦,無法維持參與侵台作戰之龐大艦隊補給所需。考量到襲台作戰距離相對較短,大部分解放軍艦艇可能會依賴陸上基地補給支援。
但解放軍也構思使用民兵船舶進行海上補給,包含油料運輸船與設置補給設備和直升機停機坪的貨船進行垂直補給。民兵船舶亦可提供緊急服務,包括拖船、快速維修、滅火、搜救、技術支援,甚至補充海上艦艇因傷亡所需的人員。
- 登島後勤支援:徵用的貨船也將藉由已佔領的港口或簡便的浮船碼頭,架設輸油管線等,於後勤支援中發揮重要作用。
- 醫療支援:解放軍海軍醫療船艦可能無法應付大規模登島作戰中的大量傷患。民兵將藉由各種商船設置模組化醫療貨櫃,與提供傷患疏散和急救用小型船舶,以增強醫療支援能量。
- 阻絕設置與清除:於登島作戰中,海上民兵的任務之一是設置與清除水雷和其他阻絕物。
- 工程支援:海上民兵部隊會使用船、駁船、救援船、起重船和挖泥船,執行清除障礙、開設航道、修復碼頭與其他設施等工作。
- 偵查、監控與早期預警:前述主要集中於大型船艦提供的作用,然龐大的漁船民兵船隊在侵台作戰中亦將發揮重要作用,爲了台海戰區提供情資與預警。
- 欺敵與隱蔽:解放軍擁有數百艘民兵船舶,其中一個重要優勢,就是於作戰空間時可將高價值目標隱藏於雷達干擾之中。民兵船隻將使用角型反射器、偽造的無線電信號與熱源等,誘使敵人攻擊虛假目標以及干擾敵人對真正意圖的偵測與情報獲知。
- 直升機中繼平台:一些民兵船配備直升機停機坪、彈藥儲存倉、航空油囊、加油設備、保修設備與飛行控制支援系統,作為直升機中繼維修補給平台,以確保直升機能維持戰鬥持續力。
海上民兵武力發展
國防動員系統,爲讓海上民兵武力可於戰時操作民用船舶,需涉及中國政府和軍事系統等多部門進行大規模協調作業。協調作業藉由國家、省、市與縣級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The State Commission for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簡稱NDMCs)執行。國家等級機構稱為國防動員委員會(State Commission for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簡稱SCNDM),便於與省、市與縣級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來區分。2016年,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擔任SCNDM主任,副主任則由國務院秘書長楊晶和國防部長常萬全擔任。
會員名單的廣泛性凸顯了關於NDMCs的兩個重要事實。首先,國防動員主要是政府職能,而非軍事職能。在過去的六年中,幾項運作加強了解放軍中央軍委對國防動員的軍事控制,最引人注目的是2005年將原來的總參謀部動員部提升為年中央軍委獨立的一級部門。
有些軍事觀察家將《國防法》近期變革解釋為軍委將對整個國防動員過程擁有權力,但這是個基本誤解,事實上是在政府的領導和授權下,實現解放軍的動員需求。總理指揮SCNDM,省長或市長則指揮較低層級的NDMCs。
其次,NDMCs為協調機構,缺乏自身行政權力。省級國防動員委員會負責組織、指導與協調國防動員事務,執行部分則由人民政府執行。由於所有執行動員機構都屬於國家計委系統而非軍事體系下管轄,「軍隊基本上沒有參與,地方政府很難及時反映軍事需求。」
對於民用船艦徵用和海上民兵訓練,NDMCs協調系統中的核心組織包括國家到縣級的交通戰備辦公室和交通動員辦公室。
前述辦公室整合了解放軍整體運輸需求,對民用船艦徵用與政府機構合作制定整體方案;確定特定船艦徵用、改裝與轉換計畫;就民兵組織架構和人員提供建議,並制定民兵訓練要求。
就解放軍而言,在過程中的核心架構是軍省區與其下轄軍分區。在縣的層級,省軍區體系與地方政府共同管理人民武裝部,省軍區體系未受到國外軍事專家太多關注,但他是解放軍與民間軍事支援體系單一窗口。
省軍區體系具有廣泛功能,從人才招募到民防,也代表著解放軍在重要非國防產業中的利益。江蘇一名副區長於2018年指出:「國防動員工作是省軍區系統的主責主業。」省軍區動員部門代表解放軍在省級NDMCs中,做為表達作戰部門支援需求的橋梁。省軍區體系負責裝備、組織、訓練民兵單位,並在承平時期指揮民兵。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