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還是情人「劫」?戀愛不只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心態

聯合新聞網 曾麗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世界都在教我們買什麼情人節禮物,但我們卻不知道該如何找到/成為一個好情人?

社會版上不時會見到恐怖情人的報導或情殺事件,無論是「當愛已成往事」、「愛不到就毀了你」、或是近年新興的網路跟騷、不雅影音散佈等犯罪型態,每每看到這類的新聞,都讓我感慨,很多違法或問題行為背後,其實都源自「不知道如何去愛」的心理。

大學才修戀愛學分?太遲了!

愛,需要學習,沒有人天生懂得如何愛人,但是在正規教育中很少有「愛情課」,甚至對國、高中階段的愛戀心情加以禁制,然而,沒有練習過失戀與戀愛,又要怎麼找到真正契合的親密伴侶呢?

過往,人們總說「上大學再修戀愛學分」,但這觀念絕對已不適用於今日社會。在各式媒體與網路的浸染下,孩子可能早在小學階段就情竇初開,且不吝於嘗試「告白」或「交往」。但,小小年紀的他們,沒有大人的陪伴與討論,豈能真的明白什麼是戀愛?

曾聽過家長分享,國小四年級的男孩收到情書後,因為覺得丟臉與尷尬,直接當著全班的面把信丟進垃圾桶;五年級小女孩跟男生告白後沒有接到回應,便罵對方是渣男,但對方其實根本與女孩不熟識。其實孩子們「喜歡一個人的心意」沒有對錯,但要如何適切的表達情感、回應他人、以及面對他人的拒絕,卻是極需要學習的。因此,情人節除了作為一個商業行銷機會,更是我們學習如何適當的表達愛意的時刻。

過往,人們總說「上大學再修戀愛學分」,但這觀念絕對已不適用於今日社會。 圖/聯合...

我們應該怎麼親近心儀的對象才不會造成對方的困擾與不適?我們可以怎麼表達拒絕卻又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和理智?我們又如何展現真誠卻又美好的樣貌在心儀的對象面前?而好不容易在適當時間點、找到適合的對象,這段關係又要如何維繫和經營才能長長久久?前述這些課題絕非簡單,因此才會衍伸出各種親密關係的挑戰。

有些人會嘗試提取文學影視內容作為戀愛教戰參考,不管是霸氣總裁/君王與小秘書/宮女、純情軍官與從天而降的美女、吸血鬼與凡人之戀、或是穿越時空來相遇等,這些美好而賞心悅目的情節終究不是人生實貌,關於愛和被愛,有更多「拯救」與「被拯救」以外的層次,我們對於愛的理解和學習,不能僅停留在浪漫言情小說或是愛情電影。

這幾年「搭訕藝術家」(Pickup artist,簡稱PUA)1課程和書籍廣受討論,顯示人們有結交情感對象的需求卻不知如何行動,於是跟隨這類看似成功的「把妹達人」、「約會教練」,採取這種原先以男性為主要參與者及視角中心的交友模式,將女性視為獵物,並以發生性關係為目標。當有志尋求親密關係者誤信效法這類操弄情感的手段,卻沒有真正理解與投入關係經營,只會讓親密關係變得更加表淺,也造成彼此的傷害。

事實上,關於「如何愛」的書籍非常多,經典如佛洛姆的《愛的藝術》,裡面就談到何謂成熟的愛、給予與接受、愛的元素等,時至今日再讀依舊不過時,他提到「愛只能是一種屬於每個人自己的體驗,只能自己去實踐,但可以從成長中的各個時期去獲得體驗,以這個體驗為前提去討論實踐的方法和趨近愛本身。」,顯見愛需要親身實踐,並且不斷在試誤中才能逐漸靠近。

圖/美聯社

戀愛,不是為了結婚,結婚,也不是不再愛戀

但,好不容易愛上了,就一定要結婚、生子,才算是幸福快樂的故事嗎?如果談情說愛的終極目標就是婚姻,似乎過於受制傳統華人家族主義的框架,而且更坐實了「婚姻是戀愛的墳墓」這句老話,好像結了婚就是得承擔起家庭倫理的重責大任,成為配偶、成為媳婦/女婿、成為父母,然後失去自我、失去愛戀的悸動。過往本土心理學研究也指出,有別於西方夫妻重視親密感,華人夫妻更重視「恩情」,意即強調彼此作為「配偶」的家庭角色與情義,而較忽略夫妻間的感情。

不過,隨著時代進步,夫妻情感的經營愈來愈受到重視,「婚內失戀」不再被視為理所當然,夫妻間在忙碌孩子、家庭事務之餘,也要有意識的安排「we time」(我倆的時光),專屬於夫妻彼此的親近時刻,無論是睡前的談天、平日偶爾偷閒的約會、出門前的擁抱,這些都是重要的情感儲蓄,可以讓夫妻間保有親密感,而不是讓彼此的互動模式淪於柴米油鹽,只剩「日常交辦事項」或「責任義務」。

戀愛或許不應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心態」——對身旁的伴侶保有著欣賞、關懷和肯定,願意彼此分享情感和經驗,也能互相扶持照顧。情人節這一天,除了鮮花、巧克力,願有伴侶者,用心經營關係;願單身者,真誠探索與勇敢練習;為父母者,莫忘與孩子們談情、也說愛。

愛,是值得一生學習的功課。

戀愛或許不應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心態」——對身旁的伴侶保有著欣賞、關懷和肯...

曾麗心

非典型人生實踐者,從大眾傳播到MBA、從管理學到心理學,擅長跨領域整合...

婚姻 幸福 時事觀察 曾麗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