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俐/政治微(偽?)網紅與假訊息的距離——以蔡英文學歷爭議為例
微網紅(Micro-Celebrity)曾經一度被視為是媒體民主化和前進力量的實踐,尤其政治微網紅強調真實感、言論去中心化、責任感等特性,對照出主流媒體長久以來與觀眾保持距離的制式產製過程,以及帶有特定立場的偏頗報導。
政治微網紅透過直面螢幕的觀眾發聲,隨時因應網友留言或評論並立刻與之互動,把整個接收政治訊息的情境,營造成一個想像的共同體社群,迅速受到網路時代閱聽眾青睞。
什麼是微網紅?
什麼是微網紅?它是一種網路時代參與文化的新形式,因為一般民眾就可以產製內容,並且在社群平台上建立影響力。而政治微網紅更是其中備受關注的焦點。
以美國政治微網紅的發展為例,白人至上與愛國主義影片的竄升,其實並非「溫和閱聽眾被內容供應方」所激化,而是這些閱聽眾早就存在,只是他們激進的意識形態想像,被既有的傳統媒體型態限制住了。而YouTube的政治微網紅影片出現後,迅速吸引了這大批粉絲轉向,這也是美國政治微網紅的極右派比極左派更興盛的主因。
台灣政治微網紅的發展現況,跟美國的狀況有其類似之處,這可以說明從去年九合一大選至今,為何支持韓國瑜的政治微網紅的數量遠多過支持蔡英文的政治微網紅。而隨著2020總統選戰逼近,台灣部分政治微網紅卻演變成假訊息的來源之一。
微網紅成假訊息來源之一
以2020選舉政治人物假訊息數量最多的個案,也就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學位案為例,筆者研究發現在今年8月底到10月底短短兩個月內,突然出現十個左右的影音頻道,主要內容就是攻擊蔡總統的博士論文或學位真假(見下表)。這些頻道平均訂閱人數在1萬到15萬之間,單支影片的最高點閱數達62萬人次,這個數目已超過目前收視率最高的有線電視政論節目一集的收視人數(約1.07,換算成收視人口約53萬。)
其中,「寒梅視角」(8.8萬人訂閱)、「熱門新聞」(5.2萬人訂閱)、「快速更新台灣」(3.47萬人訂閱)、「108演播室」(1.5萬人訂閱)等頻道,主持人或配音員明顯為大陸發音,甚至只是Google小姐配音。影像訊息則僅由幾張取自新聞媒體報導的圖片反覆剪輯而成,口語報導內容捕風捉影,或者直接大量抄襲自特定政治影音頻道內容,可以說是標準的影音內容農場,但頻道訂閱人數卻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破萬。
而特別被調查局點名的是「希達說台灣——玉山腳下」。這個頻道主要內容為攻擊蔡英文政府,其中點閱率最高的一支影片〈一篇論文搞定兩個博士學位,蔡英文的神論文昨天公布,不能說的秘密太多〉,點閱率超過4.2萬人次。
頻道主持人「希達」,以夾帶台語的中文發音,並加上網紅式的生動肢體語言,以及詼諧幽默的彈出式字幕(繁體字) ,看上去與一般台灣素人網紅直播主無異。然而,10月22日被調查局查出其身分是中國官媒央廣的記者,「希達」的真實身分曝光。不過「希達」身分曝光後,造假影片並未被下架,閱聽眾仍可在YouTube上繼續收看。
以蔡英文學歷爭議為例
至於「比特王出任務」和「政經關不了」兩頻道在蔡英文論文案成為攻擊焦點之前就已經成立。1「比特王出任務」成立於2018年11月13日,也就是去年大選期間,是挺韓的著名網紅頻道。特別的是,「比特王出任務」中的「比特王」,其實是此頻道的小編,多數時候負責隱身訪問不同身分的受訪者(唯受訪者大多為素人身分,真實性難以查證)。
「比特王」與「寒國人」、「高雄歷史哥」、「高雄林小姐」、「高均均」等經常上特定電視政論節目的著名YouTube挺韓網紅不同,「比特王出任務」的取名與知名網紅「波特王」很類似,剛推出時造成許多網友的混淆,然而取一個跟知名網站雷同名稱的作法,正是內容農場的特色之一。
「政經關不了」則成立於2019年5月1日,頻道主題內容標籤為「論文門、醜聞、英皇、博士、畢業證書」,清楚標示其頻道其成立的目的以及主要內容。其中2019年10月18日〈獨家!彭文正、林環牆英國倫敦召開記者會〉的影片點閱數達62萬人,是所有蔡英文論文相關影片中最高者。9月份該頻道有25集、10月份有30集的影片主題均為蔡論文案,可謂該頻道成立至今最主要內容就是攻擊蔡論文與學位。
本文在研究期間內所研究的頻道2如「政經關不了」、「快速更新台灣」、「童溫層」、「歐崇敬電視台」、「108演播室」、「寒梅視角」、「熱門新聞」等,談論主題與內容大量集中於指控蔡總統的博士論文與博士學位造假。雖然民間事實查核機構Cofacts已經至少三度澄清此指控「含不實訊息」,然而上述頻道的最高點閱率影片卻動輒破10萬。換言之,一支內容相近的攻擊影片在不同的網紅頻道播出,加總起來已經有破百萬的點閱人次。
影音平台的「殭屍」收視者
從蔡英文論文案觀察台灣政治微網紅頻道的發展,可以印證YouTube影音平台的供需模式以及「殭屍」模式。
台灣部分政治網紅影片的供應方,成本極低廉且易鎖定收視群(以本文研究案例而言為韓粉以及反英群眾),也容易迅速賺取YouTube點閱數收入。然而與美國政治微網紅發展趨勢不同在於,台灣許多政治微網紅並不一定具備真實感、言論去中心化或責任感等特性。
本文所列舉的案例都僅限影片內容在YouTube播出,但並不作直播或經營與觀眾的即時互動與評論,也傾向將收視者定位為「殭屍」(僅收看而不與之互動、也不論受視者的真假帳號)。
對照美國著名的政治微網紅,例如蒂姆普爾(Tim Pool),他是公民記者,之前曾在Vice News和Fusion TV工作,之後設立了自己的YouTube頻道,經常批評主流傳統媒體。又如「魯賓報告」的主持人魯賓(Dave Rubin),他是YouTube脫口秀主持人,經常訪問自由主義以及保守派的來賓,同時也是「智力黑網」的成員(該網由知識分子和其他YouTuber組成,共同主持政治論壇)。
美國政治微網紅多數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政治觀點,不論是左傾的自由主義者或古典自由主義者或者保守派,都顯示出對社會正義運動和進步政治的偏愛。他們經營的影音頻道雖各有政治立場,但是並非互相抄襲內容的農場頻道,也絕非仇恨或吹捧特定政治人物的影音平台。
在這樣的脈絡下便可以理解,何以部分台灣政治微網紅頻道與假訊息之間,幾乎是零距離,甚至已經變身為「偽網紅」了。
【聲明啟事】
王泰俐教授之說明:
拙作〈政治微(偽?)網紅與假訊息的距離〉所研究的頻道內容,因為研究個案為蔡總統論文案,如文中表一所標示,僅限於(2019.08.29-2019.10.29)。頻道其他時段的內容,不在本文所論的範圍內。
至於內文,第13段修正如下:
本文在研究期間內所研究的其他頻道如「快速更新台灣」、「童溫層」、「歐崇敬電視台」、「108演播室」、「寒梅視角」、「熱門新聞」等,均與「政經關不了」的內容與話題大量重複,並以一個月超過半數以上的篇幅、產製觀點近似的內容,但最高點閱率影片卻動輒破10萬。換言之,一支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的攻擊影片在不同的網紅頻道播出,加總起來已經有破百萬的點閱人次。
作者特別想說明的是,這是一篇評論文章,並非新聞。評論的內容基於研究所蒐集的具體資料和數據,評論的主題也屬於受公眾關注而可受公評的議題,完全沒有涉及任何個人的批評或攻擊。
然而因此文,卻有某些人士對本人提出許多不實的指控,涉及人身攻擊以及誹謗名譽。作者希望從事評論工作的知識份子,能夠有雅量接受多元的觀點和聲音。
【王泰俐教授聲明啟事2020/01/08】
筆者評論〈政治微(偽?)網紅與假訊息的距離〉一文在2019年11月29日刊出後,遭受部分文中所提及的Youtube頻道主連日在頻道上發動人身攻擊、法律恫嚇戰,部分頻道的粉絲甚至寄信騷擾筆者或在網路上散播向筆者索取鉅額賠償的言語。筆者已收錄相關證據。
筆者已於2019年12月13日在「思想坦克」以聲明啟事的方式說明。然而上述的法律恫嚇以及網路攻擊仍未止歇。Youtube是網路公開媒體平台,頻道主自願成為公眾人物,以言論批評他人卻無法容忍別人對其有所評論,其對言論自由或學術自由的認知,令人遺憾。
筆者文中所提及的數個Youtube頻道,在2019/08/29至2019/10/29兩個月期間,討論主題確實互相議題設定(Inter-Media Agenda Setting),大量集中於指控蔡總統博士論文以及學位造假這個談論主題,雖然這個主題已經至少三次被民間事實查核機構Cofacts認定「含不實訊息」。
互相議題設定(Inter-Media Agenda Setting)原是學術概念,不易也不適合於在一般評論文章中解釋。基於更精準呈現筆者原意,筆者嘗試再將原文第13段改寫如下,希望減少誤解。
原文第13段修正如下:
本文在研究期間內所研究的頻道如「政經關不了」、「快速更新台灣」、「童溫層」、「歐崇敬電視台」、「108演播室」、「寒梅視角」、「熱門新聞」等,談論主題與內容大量集中於指控蔡總統的博士論文與博士學位造假。雖然民間事實查核機構Cofacts已經至少三度澄清此指控「含不實訊息」,然而上述頻道的最高點閱率影片卻動輒破10萬。換言之,一支內容相近的攻擊影片在不同的網紅頻道播出,加總起來已經有破百萬的點閱人次。
台灣是民主社會,享有言論自由,不同意見者當然可以就公眾議題提出不同的批評意見,但筆者也誠摯呼籲互相尊重,使司法資源不致遭濫用。
(原文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Voicettank」,原標題為〈政治微(偽?)網紅與假訊息的距離〉。)
- 文:王泰俐,任教於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研究興趣是影像新聞、政治傳播、網路傳播與新聞八卦文化等。由於深受2018年台灣選舉的假訊息風暴震撼而開始投身假訊息研究,目前正關注諜報劇、政治網紅以及偽政治網紅等現象。
- 更多思想坦克Voicettank:Web|FB|Twitter
|延伸閱讀|
- 「比特王出任務」成立於2018年11月13日。「政經關不了」成立於2019年5月1日。
- 本文的政治微網紅研究範圍不包括幽默嘲諷類、迷因類或有網紅身分但有時關注政治事務的網路名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