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仲,與揪麥克風的張小燕
金鐘獎結束的當晚,上網看看星光大道今年的狀況,不論服裝或對話,愈看愈瞠目結舌,也有點匪夷所思。點選著圖輯,突然看到一個有點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原來是田文仲先生。
腦海中浮現對「我愛紅娘」的模糊印象,以及他主持鄧麗君演唱會的畫面,但都已經記不清楚,如今看他往紅毯上一站、右手一揚向觀眾致意,精神抖擻的樣子,還真是一番派頭,堂堂一位老紳士。
今年田文仲擔任金鐘評審,沈春華與盛竹如這對「強棒出擊」的老搭檔一起頒獎時,也特別介紹他起立致意。而田和沈剛好正是「我愛紅娘」的頭一代主持人。
以前看田文仲主持節目,當時好像並沒有覺得特別「震撼」,但今天看完紅毯、快要「看破紅塵」之際,毫無準備地看到他的形象時卻感到「稀、奇」。或許這就是一種「風範」吧!
另外還有一位,是今年受「特別貢獻」獎的盧碧雲女士。看到他的樣子,已經完全認不得,上網搜尋,一跳出早年照片,才發現:啊,是這位老奶奶啊!以前看過他演很多的媽媽、奶奶,形象鮮明,都還深深記得。
他坐著輪椅到台前,說:「我真是受之有愧,我很不禮貌,我不能站起來跟大家鞠躬。」91歲的老奶奶,想必有他堅持了一輩子的禮節,必須讓大家知道他心裡的過意不去。同樣的,或許這就是風範吧,如沐春風的風,上行下效的風。
金鐘獎今年是第48屆,馬上到來的金馬獎是50屆。以前想,為什麼要鐘啊、馬啊,就是圖個好看、采頭吧?比起金雞啊、百花啊,好像神氣的多了!幸好好字都給我們先挑完了!
後來才曉得所謂「一字春秋」,一個字裡,可以輻射出無限的涵義。金鐘的典故是:
「編鐘為中華古代教化之禮器,古人作樂,鐘居其首,編鐘率為十六,與石磬相依,以諧其韻,應禮而成教化,以之鼓勵,亦金鐘王振,教俗化民之意耳。」簡單來說,還是上行下效的意思。有時候世間事就是上不行,就會通通不行啦,歹竹長不出好筍嘛。
至於金馬,作於民國69年的主題曲詞裡有很好的詮釋:「讓金馬帶動電影的巨輪,如金之真純,如馬之奔騰。」
「小燕姐」張小燕今年的致詞很動人,他說:「金鐘獎是為了得獎者!……幾十年來,我都在說,各位觀眾你好,謝謝收看,但幾十年來,還能站在台上說,是很不容易的。」更動人的是他把下降的麥克風一揪,簡直是讓全場心折、大家都起立鼓掌叫好。
「各位觀眾你好,謝謝收看」,讓人想起梅莉史翠普2012年在奧斯卡上的得獎感言:「環顧台下,我在眼前看到我的一生。我的老朋友,我的新朋友……為了這難以形容的美好職業,謝謝你們每一位,不論是已經離開的,或是在這兒的。」(I look out here, and I see my life before my eyes. My old friends, my new friends. ......My friends, thank you, all of you, departed and here, for this inexplicably wonderful career.)
已經離開的,難以挽留,風範,也無法強求。
田文仲在民國73年和張小燕搭檔主持金鐘獎,已經過了將近30年。今年的45秒致詞時限給最佳主持人等獎項實在太短,致詞這件事其實不應要求齊頭平等,不同層次的獎應該有不同發言時間,各類致詞長短在最初設計時應和表演、主持過場時間等重新調配,就像一組編鐘有大有小,何嘗能平等。
「金鐘獎是為了得獎者!」,這是張小燕的看法。我們辦金鐘獎、金馬獎的目的是為了甚麼呢?這些金字輩老獎項披荊斬棘走過幾十年,即便風華起落,但它們最初的「任務宣言」(mission statement),其實就藏在它們自己的名字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