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南北政經現實的可能——橄欖球世界盃的另一種世界

聯合新聞網 陳子軒
9月28日,地主隊日本擊敗世界排名第二的強權愛爾蘭,在日本掀起狂熱。 圖/路透社

橄欖球世界盃在鄰近的日本展開至今,9月28日,地主隊日本擊敗世界排名第二的強權愛爾蘭之後,在日本更是掀起一波接一波的狂熱。

橄欖球在台灣從來不是熱門運動,1970、80年代,為了配合政府政策,老三台必須認養運動項目來推廣,台視在曾經留英的總經理周天翔先生主導下,選擇了橄欖球做為責任項目(中視網球、華視足球),之後歷任台視總經理也都兼任橄協理事長,期間長達26年之久,直到第七屆也就是1998年由蔡辰威先生擔任才中斷此運作。

在當年黨國媒體一家的環境下,橄欖球也曾有其風光歲月,橄協長年主辦泛太平洋青年橄欖球賽,1988年甚至還邀請到英國劍橋大學橄欖球隊來訪。但後續欠缺黨國媒體的資源挹注,原屬邊緣的橄欖球就更難以為繼。

台灣對於橄欖球的陌生,可以理解。在以大英國協為主幹的橄欖球傳播途徑中,台灣並不在此英系的運動足跡底下,反倒是透過日本殖民後輾轉留存。

對我而言,紐西蘭的羅姆(Jonah Lomu)開啟了我對橄欖球的第一印象,但直到上屆世界盃,日本震驚全世界擊敗南非的「布萊頓奇蹟」之後,才真正打開了我的橄欖球視野。

紐西蘭羅姆(Jonah Lomu)。攝自1999。 圖/路透社

日本再度展示轉化文化符碼的軟實力

幸運地,在官網第一階段的抽籤中,我抽中了本屆橄欖球世界盃開幕戰日本出戰俄羅斯門票的購買資格,因此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經擬好朝聖行程,倒是第二比賽日的南非與紐西蘭之戰,經歷三階段抽籤,依舊槓龜。

然而,去年9月份,我卻在台灣橄協的臉書粉絲頁發現驚喜:他們公告提供球迷代為申購門票的服務,而我就幸運地得以親臨橫濱國際體育場(據說我是該場次唯一的申請者),見證這場預賽中最受矚目的賽事。

親臨現場,是個難以言喻的重要經驗,我看到日本在開幕表演中牛刀小試,就已令人驚呼不已,明年東奧開幕式的暖身儼然完成;球員進場時,震撼人心的太鼓敲擊,周邊商品結合浮世繪、相撲等傳統意象與全球化現代運動的結合,讓人驚嘆日本轉換文化底蘊成為當代消費符碼的過人能力。

日本轉換文化底蘊成為當代消費符碼的能力,始終令人讚嘆。 圖/取自Rugby Wo...

此外,他們也透過各式各樣的訊息傳遞管道,呼籲球迷提早進場以通過安檢,在多個鄰近的地鐵站設置接駁車,散場時的動線規劃幾趨完美,讓我不論從開幕戰的調布,或是紐西蘭與南非之戰的橫濱返回所待的品川,約莫都只花了一個半小時,人潮紓解得宜。場內外志工熱情友善,甚至帶著笑容,散場時列隊與每個球迷擊掌。

散布12座球場與城市的橄欖球世界盃,相較資源過度集中於首都的東奧,更像是舉國盛事;甚至對我而言,本屆吉祥物Ren-G這對父子檔,要遠比東奧的吉祥物要來的可愛的多呢!

儘管如此,本屆橄欖球世界盃進行至今並非完美。首先,他們錯估了入場球迷對飲食的需求,讓飲食攤大排長龍;再者,場館裡廁所不足,也讓男女球迷視上廁所為畏途。

但是他們卻應變迅速,原先禁止攜帶飲食入內的規定,在第一個周末後就必須放寬,讓觀眾得以攜帶簡易食物進場(飲料部分依舊禁止,以保障贊助商海尼根啤酒的權利);廁所硬體難解,但他們也在排隊動線上貼上清楚的標記,並以工作人員協助引導,日本人的應變,讓人對於人潮更集中於東京的奧運,略感放心。

2019世界橄欖球吉祥物Ren-G。 圖/美聯社

國族身份認定的鬆動

橄欖球世界盃的世界,與足球世界盃、棒球十二強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那是一個可以翻轉政經現實世界南北權力軸線的舞台;那是一個蕞爾太平洋島國得到聚光燈的機會;那是一個紐西蘭毛利人、東加、薩摩亞、斐濟等太平洋島嶼原住民文化得以主流化的舞台;那是一個愛爾蘭人得以跨越政治的國別疆界、而以文化為單位的共同體;那是一個多元種族的組成,即便是日本如此單一民族的社會,開始擁抱「新日本人」的契機。

隨著橄欖球世界盃自2003年擴編到20隊,強弱之間依舊分明,八屆以來,僅有紐、澳、南非與英格蘭四個國家拿過冠軍;大比分的屠殺,所在多有,真正的奇蹟,僅有日本擊敗南非堪入史頁。直到本屆賽事,烏拉圭擊敗斐濟拉起冷門的序幕,接著日本擊敗愛爾蘭,可謂真正的驚奇。

這支屢創奇蹟的日本隊,充分利用了國際橄壇對於國籍規定較為寬鬆的現狀,最鬆甚至只要在該國居住滿3年,即可取得代表該國的資格,所以看到了紐西蘭出生的利奇(Michael Leitch、リーチ マイケル)成了隊長、日本與辛巴威混血、南非出生的松島幸太郎成了竄起的球星;在31人的大名單中,超過半數、也就是16位選手並非日本出生。這是支非常不日本的日本隊。

據我現場體驗,賽前介紹球員時,所聽到的觀眾歡呼聲,「純」日本人總是大聲的多,不過隊長利奇依舊得到震耳的歡呼。「你從何而來?」一直是國族身分認同的大哉問,但是隨著國際體壇對於身分認定漸趨寬鬆的趨勢而言,運動與國族已不該再是個執著於過去「根」(root)的問題、而該是當下與未來「路徑」(route)的問題。

這是支非常不日本的日本隊,在31人的大名單中,有16位選手並非日本出生。 圖/美...

橄協能否打開台灣面向橄欖球世界的那道門?

本屆賽事在難得僅有1小時時差的優勢下,愛爾達體育台進行全程轉播,轉播中洪志瑋主播提到,該賽事轉播帶來的收視數字十分令人驚喜,這當然有可能是當初該台臨危受命轉播的「低期待」所致,但我更希望是有更多人願意撥出時間,品味高水準賽事的結果。

即便如此,這絕對不代表橄欖球就此在台灣紮根,畢竟,連足球都可以在世界盃足球賽的全民狂歡後,船過水無痕一般的逝去,橄欖球當然更難就此定著。但是我卻有小小的奢望,期待這冷門項目得以在這一次的世界盃後至少能激起小小的火苗。

忝為在體大任教的老師,我與台灣橄欖球界卻十分陌生,但是默默觀察近一年來發現,橄協在體育改革浪潮下有了全新的面貌,除了接連舉辦了亞青U19、亞洲盃第一級賽事時,宣傳、賽務等各面向的努力值得讚賞;開放一般球迷申購世界盃門票,我既然是直接受惠者,當然更得稱讚不可。而橄協在面對性平、球員選拔、賽程等爭議時,選擇公開面對與檢討的態度,更是令人驚喜與耳目一新了。

9月29日,澳大利亞出戰威爾斯,終場以25:29,威爾斯勝出。 圖/美聯社

8月初,當我興高采烈要到位於體育署大樓的橄協領取南非與紐西蘭之戰的門票時,這第一類接觸,更讓我難忘。

午後1點多的橄協辦公室,大門深鎖,等候約莫20分鐘後,有一名中年男子匆匆來到為我開門,表明來意之後,他請我入內,並等待外出用餐的承辦人員回來。

等待之餘,開始聊起彼此與橄欖球的淵源,他也稱讚我選擇紐西蘭與南非之戰的內行,後來,禮貌性請教他的身分,才知道原來正是橄協黃漢滄理事長本人。

「校長兼撞鐘」,是台灣多少體育人的寫照,如同那天黃理事長為我打開了橄協的大門一般,我也期待著,我們都能透過運動這媒介,學習這世界,學習它的美好與不那麼美好。

只要給它一個機會,就算是不經意的一個小裂縫,它都可能就此盤據你心,就算是每四年一次的一日球迷開始,都好。

只要給橄欖球一個機會,它都可能就此盤據你心。 圖/美聯社

陳子軒

威斯康辛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博士,國立體大教授,研究專長運動、流行文化與...

運動評論 日本 陳子軒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