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真的只能是對學科沒幫助的「課餘」活動嗎?
來談談一件在台灣較少人關注的體壇大事。
四年一度的橄欖球世界盃上週開打,開戰第二天,由南非隊對上日本隊的比賽尤其精采。比賽最終,日本以34:32險勝南非隊。
在橄欖球這種體型、力量、速度都具有絕對優勢的運動中,亞洲人一直都很難討到便宜。日本隊雖有超過其餘亞洲球隊的水準,但在世界盃這種等級的比賽場上,面對諸如紐西蘭、澳大利亞、南非等橄欖球強權,勝算仍是微乎其微。
正因如此,當日本和南非一路拉鋸,最終以2分之差險勝,對全世界的觀眾,甚至對整個橄欖球史而言,無疑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我特別想提的,是日本隊在比賽最後的進攻決定。
比賽近尾聲,隨時會因為死球結束。當時日本對南非的比數是29:32,日本仍落後3分。擁有最後球權的日本隊,可以選擇罰踢,或是繼續進攻。
罰踢進球所能得到的3分,正足以讓日本和南非戰成平手。如果選擇繼續進攻,意味著日本隊唯一獲勝的機會,只剩下在南非隊銅牆鐵壁的防守下達陣,得到5分。反之,若進攻失敗,日本隊仍將以3分之差飲恨。
和南非戰成平手,在日本隊史上已是前無古人的創舉了。假如日本隊選擇罰踢,輕鬆拿下3分,沒有人會責怪他們求和而不求勝。
然而,他們並未打算求和,反而選擇孤注一擲、死戰到底,最後,終於拿下了堪稱世界盃史上數一數二值得稱頌的勝利。
日本隊的勝利,讓我想起唸大學時幾次的參訪經驗。當時拜校隊資源及幾個前輩奔波努力所賜,我有幸以橄欖球校隊隊員的身分到日本交流比賽。幾次在日本的所見所聞,讓我深深感受到日本社會對體育的重視,在各個方面都遠遠超過台灣。
硬體設備與技術、觀念領先台灣不說,更重要者,是整個社會氛圍上對運動員的尊敬、禮遇,這一點在台灣的社會中是很難想像的。
從客觀面來看,光是日本的橄欖球代表隊在世界盃的表現一直都不理想,但國人仍然願意全心全意去支持這個體育代表隊這一點,就十分值得討論。這次日本隊的勝利,不只來自於選手和教練的努力,更該歸功於整個日本社會對於體育選手、對於橄欖球這項運動的重視。
回頭談談台灣的情況,長久以來,多數人有著體育屬於所謂「課餘」活動的認知。說白一點,即是認為「體育」對於學科的學習沒有直接幫助。
我常常聽見有家長抱怨孩子愛打球,害怕他因此荒廢課業。也有不少家長不願意孩子走上體育這條路,只因為如果沒有辦法在該領域達到頂尖,這樣的選擇就是一個失敗的投資。弔詭的是,家長卻寧可孩子繼續在傳統學科上投注大量心血,無論這孩子是否有天分、興趣。
這樣的價值觀,反映的是台灣社會長期存在僵化而單一的價值標準,並沒有隨著這幾年意圖建立的「多元價值」而改變,甚至還有逐漸加深、加固的趨勢。我們的社會習慣用一些表層的、可量化的價值標準來評判事物,在教育上是學生的升學成績,在體育活動則是選手的戰績。
很多時候,我們只有在運動員有亮眼表現時才稍稍予以重視,卻忽略了培養一個好的運動員,並不是幾個不定時的資源挹注就足夠的,而需要有更長期的規劃、更全面且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及更友善的社會風氣與價值觀。
我們的社會對於「運動員」的想像與認知,畢竟過於淺薄。對運動的價值想像,仍停留在「調劑身心」、「強健體魄」的層次,對於競技比賽的認知,也僅止於積分、勝負這些極淺層的部分。
這種種價值觀的偏頗、認知上的缺乏,不僅讓許多體育人才被放置在不適合的位置,因而無法發揮天賦才能。同時也造成運動員往往被貼上「不會讀書」的標籤,甚至產生某種程度上的職業歧視。
無論是從事或是支持一項體育活動,除了期待有好的戰績甚至是商機外,還有更多更重要的價值必須被重視。我們如果仍然只關注這些量化數據上的成果,繼續忽略其他更深層的、無形的部分,那這些問題終究無法得到根本的改善。
如果連表現出色的運動員,都可能無法分配到應有的社會資源、受到合理的對待,那為數眾多的一般運動員又該何去何從?
台灣社會的體育風氣一直發展不良,種種讓人遺憾、錯愕的荒謬事件會一再發生,實在可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有更健全的體育環境,台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