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消極掰》:如果自知死期,你會如何面對?

聯合新聞網 賈培德
圖/國際采昌提供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

《人生消極掰》現在正式的英文片名是《The Professor》。不同於這個平平無奇的片名,它首次在蘇黎世電影節(Zurich Film Festival)上映時的片名是《Richard Says Goodbye》。它可以被視為是編導韋恩羅伯茲(Wayne Roberts)成名作《凱蒂的道別》(Katie Says Goodbye)的延續,兩部電影用不同的方式,向不同的人生階段道別。

我比較喜歡原來的片名,因為整部電影就是在描述主角Richard向世界道別的過程,電影裡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價值判斷。相形之下,中文片名、電影預告,再加上飾演男主角的強尼戴普(Johnny Depp)近年來的銀幕形象,會讓觀眾在走進戲院之前,產生太多不準確的想像。

美國觀眾認識強尼戴普是因為1987年開播的《龍虎少年隊》(21 Jump Street);台灣觀眾認識強尼戴普是因為1990年上映,讓他入圍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奠定明星地位並與提姆波頓(Tim Burton)開始長期合作關係的《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

我小時候因為對1980年代末期的好萊塢輕喜劇特別有興趣,第一次注意到強尼戴普反而是另部由他主演,在1990年稍早上映的音樂搞笑Y.A.片1——《哭泣寶貝》(Cry-Baby)。當時強尼戴普雖然飾演的是一個標準青春偶像的帥氣角色,但他幾乎延續至今的,招牌冷面笑匠式的表演方法,在《哭泣寶貝》中就已經有了明顯的痕跡。

圖/國際采昌提供

圖/國際采昌提供

道別的起點

在《人生消極掰》中,強尼戴普飾演的主角Richard是一名大學教授,在電影開場沒多久時便被告知了三件事:一、得了絕症,只剩下六個月的生命;二、老婆出軌,對象是自己的上司;三、女兒是同性戀,並且出櫃。

有些影評用「打擊」來形容這三件事,我認為並不準確,得絕症對Richard是打擊沒錯,但老婆出軌與女兒出櫃並不是。

電影裡只是利用老婆出軌與女兒出櫃的過程,來描寫Richard與老婆及女兒之間的關係。他與她們同樣疏離,而這些疏離並不是因為出軌與出櫃,而是在漫長的相處過程中形成的,「It’s a process, not an event」。

同時,電影並沒有打算要詳細說明或敘述Richard與妻子及女兒關係破裂的過程,那就是一個現狀(status quo)。而這個現狀,是Richard道別的起點。在前半段,Richard面對外界的方式是帶些脫軌、叛逆與消極反抗的,對他身邊的人也都造成了一些擾動,觀眾可以分別看到他與家人、朋友、學生間的關係變化。

圖/國際采昌提供

圖/國際采昌提供

強尼戴普的角色

2003年的《神鬼奇航:鬼盜船魔咒》(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之後,歷經《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Sweeney Todd: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魔境夢遊》(Alice in Wonderland)、《怪獸與牠們的產地》(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強尼戴普為人所熟悉的表演方式相當類似,常是一派蠻不在乎,吊兒啷噹的誇張形象,少以寫實的形象出現。

《人生消極掰》的Richard是強尼戴普十多年來比較少見,需要寫實內斂演技的角色。在表演上他依然保留了一部份自己的招牌形象,依然冷面笑匠,依然玩世不恭,但他同時也收斂了表演的力度,以符合本片中現實角色的需要。

電影的後半段,Richard漸漸習慣並調整自己與世界的新相處方式,強尼戴普的演技也變得更為質樸,越接近結尾處越顯動人。電影的最後,Richard已經向所有人一一道過別,拖著孱弱的身軀,帶著一條狗,開車離開生活的城鎮,在市郊遇到一個丁字路口,便停下來思考應該向左轉抑或向右轉。

這是一段非常棒的導演與表演。導演在這個場景停留得比預期更久,讓觀眾有足夠的時間感受這個丁字路口所代表的意義,同時試著站在Richard與自己的立場思考可能做的選擇,再把這些想像代換回自己的人生上。

最終,Richard大笑幾聲,沒有左轉也沒有右轉,而是踩足油門衝進道路以外的草叢中。這當然是一種隱喻的手法,Richard與狗的後續也不再重要,而是昭示了人們應該不受既定選擇的限制而活著。

圖/國際采昌提供

圖/國際采昌提供

小結

我喜歡這部電影所鼓勵的人生觀,雖然人不該太過壓抑自己,應該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但這也並不是要描寫一個受到外界許多壓迫的主角,大鳴大放後把所有責任歸給他人與這個世界,來取得觀眾的廉價共鳴。而是在此同時,像Richard一樣,依然要誠實的面對與他人的關係,以及自己的責任。

如同Richard在回答女兒質問為什麼不離婚時的自剖:

I think as you get older, you’ll find yourself needing someone to hold accountable for life, not turning out exactly as you’d imagined it.

我想當你長大成人以後,你會發現自己需要一個對象,來為自己終究不如期待的人生負責。

賈培德

致力推廣辯論教育、促進同志權益,有空的時候做做不專業的劇場人,不過討生...

影評 賈培德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