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民不意外?為何網路總是充滿偏見
常有人說網路充滿偏激意見,各種酸民只憑片段訊息、說出不客觀的評論,卻能隨著臉書轉貼一日千里,傷害人又不負責任。許多人站上受害者位置,說自己被網路霸凌,認為媒體跟風抄新聞是一種沉淪。在這個充滿爆料、打臉、帶風向的時代,檢討「網路言論不負責」的聲音沒停過,然而,網路真的是「太亂太自由,需要被管」的地方嗎?
網路上發言,更容易感受責任
一般總認為「酸民在網路亂講都不用負責」,但我反而認為,
在網路發言比現實社會更容易感受到言論的責任。
在現實社會說話,可能會因為權威、地位或各種人際關係因素而保持和諧,但在網路上,身分地位被抹平,沒人跟你有利害關係,寫文章一旦出錯,被罵很正常,不用多久就會受到酸民的震撼教育。
在白紙黑字、資訊即時互動的網路世界,只要你發表過意見,一定都感受過這種「言論的責任」——你可以評論人,就代表別人也能評論你——而且你一定會被人評論。正因為網路的溝通形式不同,那些現實生活裡口說無憑、有權威先贏一半的人,一旦發言開始被人檢驗,才感覺「網路都是暴民」,就不是不能理解的事。(延伸:訴諸權威、以人廢言、XXX不意外)
至於「網友只憑片段訊息,就說出個人偏見」這點,當然不能否認,不過倒可以反問:
究竟什麼程度的訊息,才算夠完整?說出怎樣的意見,才算夠客觀?
通常,愈強調自己才有完整的資訊,只有自己是真正客觀的人,愈值得懷疑(比如課本之類的)。
活在社會的一角,每個人都只有資訊的一部分,形成偏見再正常不過。而因為網路溝通速度夠快,便足以讓各種偏見都成為有用的資訊──如果我們五分鐘內可以透過網路找到事件正、反兩方,甚至第三方、更多方的意見/偏見以產生自己的論點,那盡可能鼓勵更多人說出他們的偏見就很重要了。
在網路的環境裡,不需要一個權威替我們說出真相,統整、歸納訊息的功能,可以交給每個人的大腦。
敢說敢認錯,才能生存下去
網友需要意見,網友不需要解答。不會分辨資訊真假的人,沒資格在網路上生存,這是最基本的網路素養。
偏見當然傷人,但偏見非常有用。了解網路充滿偏見,才讓我們必須保有獨立判斷訊息的危機感,而不是腦袋空空,找到一個權威相信就好(反正它最客觀、最完整不是嗎)。(延伸:面對權威,你採取哪一種態度呢?)
至少對我個人來說,最好的狀況是每個人敢說出自己的偏見,讓我一面歸納各種意見,一面產生自己的意見。注重和諧而不敢表達意見,才是傷害真相的行為。此外我歸納出的結論,也只不過是個偏見,那麼至少要把某些籌碼,壓在論點相異的一方,避開翻盤的風險、保持認錯的空間。
都說「網路輿論容易被帶風向,一面倒的暴民好可怕」,但混過網路的人都了解,今天紅透半邊天的事件,明天就可能被打臉翻黑,在網路上存活,最重要的能力是認錯。
人都會錯,有錯就認,認完錯,下一秒就不會有人在意你;死不認錯,才會被人拿出來酸到不行,愈是撐著面子硬凹,就愈能看到網友酸你的創意──這就是長期占據言論制高點、失去認錯能力的舊時代大老,在網路時代出現生存危機的原因。(延伸:鍵盤參戰——淺談「數位原民」的網路政治學)
我自己學到教訓,是在PTT當板主的經驗,沒詳細理解事件經過,就給了不公平的水桶判決(浸水桶是禁止使用者發表文章的意思),被板友酸到不行;一開始我還扯了一堆理由不想改判(以為會傷害板主的權威),結果是發言被做成簽名檔恥笑,最後寫了一封公告認錯,五分鐘後板上就像遺忘這個事件一樣,繼續愉快的討論。真正受傷的只有我的面子而已。
大家都知道板主很辛苦,出錯沒什麼大不了,出錯也不會影響到權威,不敢認錯才是愧對專業。
偏見不可怕,不敢說偏見才可怕
因為網路資訊的流動形式,和諧不再是溝通的重點,完整與客觀的意見也並非必須,這也是網路充滿偏見的原因。
如果你想負責任,就說出一個清楚的意見與偏見,並接受自己會犯錯,有錯就認錯,不需要強調「誰的意見不夠客觀完整,所以不該亂發言」。偏見自有功能,我們相信人都有理解的好奇心、想看清事件的脈絡,而不是天生喜歡斷章取義。(延伸:為什麼公共對話經常變成彼此對罵?)
願意付出極大成本,從各種偏見中查找問題的調查報導,更值得我們尊敬。縱使再怎麼一面倒的事件,只要有人敢說出自己的意見,都比冷言犬儒更負責任。
肯說出自己的偏見,獻醜立論基礎給人批評,才是網路甚至整個社會最寶貴的禮物。遇事只會「頗呵」假裝客觀中立,卻連想法都不敢說(或者說,是根本沒想法所以只能諷刺),不相信人的熱情、不相信社會正義、不相信世界可以改變的清高人物,在網路世界裡,還是乖乖閉上你的嘴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