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吟/厭女,只因女性「太像人類」?

聯合新聞網 沃草烙哲學
圖/沃草烙哲學

前議員李婉鈺和高雄市長韓國瑜皆數次以「喜歡喝酒」登上新聞版面,但李婉鈺因此受到的批評比韓國瑜多,且內容不限於喝酒。

醉酒風波後,與李婉鈺有關的新聞,就時常出現「可以朝AV界發展」等暗指「李婉鈺對性事態度開放」的留言,更有人毀謗其曾經拍攝不雅片。甚至有報導直接以「李婉鈺們」作為形容詞,概括所有曾引起醉酒風波的政治人物。

我們的社會似乎認為,李婉鈺自從飲酒失態之後,就不只是個飲酒失態的人,還是個沒資格從政、性事開放且可供誹謗的人。可能我看的新聞不夠多,不過在我印象裡,似乎沒有男性政治人物遭受此對待過。

喝酒為李婉鈺帶來龐大社會壓力,但大部分其實跟喝酒無關。為什麼會這樣?照哲學家曼恩(Kate Manne)在其著作《不只是厭女》的說法,這是因為當女生喝酒,她會忽然「變得太像(男性)人類」1

女性「太像人類」

根據曼恩,在父權體制下,女性被期待是供應者,提供男性種種好處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包括持家、性愛、生育、自尊。若女性太像(男性的那種)人類,例如做自己,甚至是搶走了人們本應對男性的關注,那麼這名女性勢必會在「供給」上有所怠慢,在「希望女性提供自己好處」的需求沒有減少的情況下,這樣的女性就足以讓人憤怒。2

進一步來說,要求女性不能「太像人類」,實際上就是要女生以男性的願望當作行為準則。舉例而言,在總統及立委競選期間,高雄市長韓國瑜曾在造勢活動上自稱「國中時,每天看前座女同學小腿,導致成績一落千丈」。

韓國瑜之所以能理所當然的把「成績下滑」歸咎於「女同學的小腿」,可能就是因為他認為:只有男性有自行決定服裝的權利,如果女生自己決定要穿什麼服裝,而不是聽他(男性)的意見,那這個女生就應該被檢討。

可以想像的是,要求女性不能「太像人類」也會導致雙重標準。例如,當人們談及會喝酒的男性,往往會加上許多正面形容詞,諸如海派、豪爽、善交際、容易親近。但如果談及會喝酒的女性,則多使用負面詞彙,諸如不檢點、放蕩、不像女人。這裡的雙重標準,來自社會對男女期待的雙重標準:男性可以大而化之、不拘小節,女性則應該端莊謹慎。

為什麼對男性政治人物來說,喝酒失態就只是喝酒失態;對於李婉鈺來說,喝酒失態代表她可以在性方面被胡亂誹謗,並且被認為是不夠格的政治家?照上述說法,一個可能的選項呼之欲出:李婉鈺「喜歡喝酒」的這個嗜好「太像(男性)人類」。

現身於公領域的女性

現代社會沒人會明著反對「性別平等」,但實際上仍可觀察到人因為性別受到不平等對待。

例如,前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批評蔡英文不適合當總統,說她是「衰尾查某」;網紅館長陳之漢在讚許蔡英文總統守護台灣主權,說她「比男人還男人」。似乎女力憑本事不適合當總統,要能守護國家,還是得藉助男力。

此外,在公共討論的領域,不管女生的年紀多大,都很容易被幼體化為「小女生」,或被認定其意見一定是出自某個男性。

現代台灣多半認為「男主外女主內」已經落伍,但事實上許多人依然以性別區分公私領域:

已故的政治理論家凌(Ling, L.H.M.)乾脆把過去台灣的政治樣態稱為「賢人政治」:唯有具備智慧和道德的優秀「男性」有能力領導國家。3

根據前述概念,人們之所以批評、嘲笑甚至羞辱對公共議題發表意見的女性,是因為這些女性展現出自己的偏好和思維。他們像(男性)人類那樣運用自己的智識,使得男性單獨據有知識的權利受到挑戰。

而男性特權遭到剝奪,往往被視為父權秩序崩解的開始。為了維護秩序,就必須對這些「逾越界線」的女性發怒。

對抗「厭女」

上述的懲罰機制,無論是批評李婉鈺或是攻擊發表意見的女性,對哲學家曼恩來說,都是「厭女」的一部份,替「父權」服務。

在曼恩眼裡,「父權」不只是「從父姓」、「初二回娘家」這類傳統規矩,而是一整套價值觀,在社會上規定了男性和女性應有的樣子,包括「男生最好別太陰柔」、「女生最好善解人意」,當然也包括「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和「女生談什麼政治」。

曼恩分析,「厭女」是父權社會裡的「執法機制」,懲罰不守父權分工的女性、獎勵遵守父權規矩的女性,以拉攏他們進入「厭女陣營」。因此,女人親身投入競選會受到攻擊,為了丈夫助選則會被讚美。4

如果我們希望落實性別平等,那麼就不該要求女性隱藏自我、盡可能的迎合男性,因為這很可能只會讓厭女現象變得更嚴重,而是應該鼓勵女性自主、展現喜好和發表意見。


 

沃草烙哲學

烙哲學是沃草支援的哲學寫作社群,藉由書寫和討論,我們希望讓大家知道:日...

沃草烙哲學 女性主義 仇女 陳紫吟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