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人做的事情不變,收入會增加?

聯合新聞網 Cheng Lap
圖/路透社

新臺幣兌美元,在上年似乎是貶值了5.84%。

如果新臺幣每年貶值5%左右,再二十年後他的購買力粗算大概就只有現在35%左右,那麼如果大家的勞動價值沒甚麼變化,那二十年後,普遍年薪百萬應該是可能的。

不過,看似薪水增加了三倍,但是不等於消費能力以及生活水準提升了三倍或以上。很可能物價和房價也差不多升了三倍或以上,甚至更高。所有數字都增加了,可是真正在變化的,是貨幣本身的價值降低。

把時間拉長到四十年,七十年代中,一盎司的黃金,價值約四十美元左右,現在是約一千美元,換句話說,現在的美元相對黃金的價值,是四十年前的4%左右。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用黃金來衡量美元,美元每年平均貶超過5%,因為每年貶值5%的話,四十年後也不過是變成現在的十份一而已,而不是二十五份之一。

這是現代經濟維持運作的魔術,全世界貨幣的量,是不斷增加的,銀行透過無中生有一些新的貨幣出來,透過政府流進市場,例如發薪給公務員,外派工作給包商。它會令大家都感覺自己的錢多,戶頭裡的數字不斷增加,令大家願意為了這些錢而付出更多的勞動力與努力,使經濟流動。

對於一般人來說,他們衡量財富的方式就是「錢」,也就是「貨幣」,一般人是不會對貨幣貶值太過有感覺的,所以他們只看到錢增加,一萬元變了兩萬元,就以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多了一倍。

實際上,一年前的一萬元和一年後的一萬元,他們的價值是不一樣的。一年後的一萬元很可能沒有一年前那麼有用。就是透過這種方式,政府不斷把錢推進市場,這是為何以前的人,做同一個工作,今天造便當,明天也造便當,後天也造便當,薪水卻可以不斷的增加。

按理說,他做了一年便當,做了十年便當,當然他可以精益求精,但現實更可能生產的質素上升不多,甚至有些人是下降的。人類總以為薪水是按照勞動創造的價值定義的,他的薪水不應該有多少變化。但實際上社會卻讓他的薪水不斷上升了。

其實真相是,他的真實所得很可能沒變,是全社會的錢都在貶值了。

就像在汽車裡看外面的風景,不是外面的東西倒退了,是你向前進了。人類整個經濟可說是建立在這個集體錯覺上。

所謂「通貨澎脹」裡的通貨,就是貨幣貶值,因為人類對於很多東西的需求,例如汽油,食物,住屋,並不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些東西還是能維持他對人類的價值,因此他的價值是不會變的,你還是需要那麼多汽油。

現在你的錢增加了,這世界上的汽油產量沒提升,只要需求不變,市場機制就會讓汽油自然漲價。同樣地,房價也一樣。同理,只要房子的市場價值維持,貨幣增加,房價就會不斷升上去。

那薪水呢?

實際上,人類的所得,並不取決於他的勞動價值,而是取決於他的議價能力,說穿了,權力。一個人擁有一棟房子,以收租為收入,並不是那個房子是他肉體的一部份,而是法律上給予他房子收入的歸屬權。一個高級官僚領400萬年收,並不是因為他真的有400萬的勞動價值,而是他有400萬級的議價能力,保障了他這樣的權力。

如果你感到物價漲,房價漲,貨幣跌,薪水不漲。其實真相是,別的東西的價值都在維持,你的議價能力,正在下降。至於收入正緩慢增加的人,就是因為某些保障或者市場當好,議價能力不變。因此,只有收入持續大幅增加的人,他的力量才是真正在提升的。

人人都有的東西,是不可能提升你的議價能力的。自然你的薪水不會上升到哪裡去。

Cheng Lap

Cheng Lap,香港人。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民國無雙》...

Cheng Lap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