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體會「朝不保夕」,有錢人就無法體驗貧窮

聯合新聞網 Cheng Lap
不同處境的勞工、身心疾病患者、老年、青年等,不只透過社會關係和互動產生和再生,也...

電視臺有一個類型的綜藝節目是這樣的:找一些有錢人,然後讓他過一天所謂窮人的生活,例如只給他一天多少錢去消費,睡個什麼地方幾天,吃個什麼飯盒,做一些比方說掃街之類的工作。然後,再讓當事人發表感想,有些人會說,我之前都不知道;有些人會說,其實這樣的生活都是可以過得去之類。

站在娛樂的立場來說,就算他並不真實,貨不對辦,只是做秀,也無所厚非,這是一種表演,跟小丑耍雜技和脫衣舞的本質是一樣的,我們不必以道德立場去檢討這種節目,犯上「那些小丑丟肉批的節目侮辱了飢荒的人」的錯誤,拿受害者或者弱勢者的情感角度去看問題。它是娛樂,是商業,不是慈善,也沒說過要拯救世界,無謂將這件事情變成原教旨主義爭論。

但我們還是可以去想一件事:經歷一天窮人的生活,真的是在體驗貧窮嗎?雖然我沒有調查過,不過我可以合理地推想,大部份人(窮人)都會覺得這無法真的體驗當窮人的味道。

在一天裡,明明是吃同樣的東西,住同樣狹窄骯髒的地方,做那麼辛苦的工作,用那麼少的錢,但那並不是貧窮。一個有錢人,他也可以去露宿,然後像雨傘革命的佔領區一樣,住在帳幕裡,沒有溫水洗澡,要自己劈柴勞動,吃的可能也是罐頭。但我們不會說露營就是體驗貧窮,所以,就算有錢人跑去參加那些節目,吃一天的魯肉飯,本質上和露營活動是沒什麼分別。

貧窮並非純粹外在的,客觀的物質狀態,慈禧太后沒有冰箱,但我們現代的窮人有冰箱,我們可以輕易喝到一罐冰的可樂,而慈禧太后大概沒有這個福份。我們在某方面的物質生活很可能比慈禧太后要好,可是,她還是有錢人。

這裡的分別,並不在於時空,而是社會與精神上的處境。請不要誤會,我不是扯什麼精神富有,打飛機似的覺得自己是精神上的李嘉誠。我說的是貧窮實際上是一種長遠的精神壓力。

物資上的貧乏,會使我們貧窮,但是貧窮狀態一旦產生,它就不是單指物質上的貧乏,而是物質貧乏下對人產生的效果。貧窮者的問題,不在於今天吃的飯令人不滿意,也不在於要睡在狹窄骯髒的地方,而是他看不到目前的狀態在未來會改善,甚至連今天擁有的也保不住。今天吃的飯難吃,明天可能就是沒飯吃;今天住的地方很差勁,明天就是連住的地方也沒有。

貧窮的本質,是一種長久的不安全感和恐懼。貧窮者,過去已因為貧窮失去了很多,可能是健康、幸福以及青春,今天得到的東西,全都是過去殘留僅有的東西,而他們害怕會連這些都失去。要用一句說話去形容貧窮,它不是粗茶淡飯,不是衣不蔽體(特別是發明了比基尼後),不是家徒四壁(特別是有了極簡主義家居後),而是「朝不保夕」。

所以,窮人會過度珍惜手上那其實不多的金錢,斤斤計較,因為他們害怕使用了之後就不再回來。所以,窮人會對於很少的財物損失都非常憤怒,因為他們用了很多心血才得到,那一丁點的損失在他心裡也會放到很大。窮人願意為一點希望,例如六合彩,例如一些老鼠會之類的發達機會,花盡一生的積蓄,因為他們一生最欠缺的是希望,希望也是他們捨不得損失的東西。

窮人對未來充滿恐懼,害怕失去自己的一切,家園,食物,尊嚴……只需要一次疾病,或者一個政策,他們一生的努力就會化為泡影,剩下一片黑暗。每天都活在這樣的惡夢裡,而他們的人生所追求的,就是脫離這種恐懼的陰影,即使窮其一生往往都不會成功。這樣,才是窮人。

當一個不是窮人的人,體驗一天他們的生活,裡面既沒有失去很多的過去,也沒有不安的未來;他只是暫時進入一天的清斂。他既沒有失去過什麼,也感受不到未來的黑暗,所以,節斂一天,勞動一天,是無法體驗貧窮的。

倒過來說,如果貧窮的人能看到未來,感覺一天比一天變好,即使他只是粗茶淡飯,住的地方也很差,他的貧窮問題,也解決了一半。因為雖然保不了朝,但至少他看到了那個有希望的夕,這樣,他的不快樂,也會大量的減少。聽起來好像是騙局,但是貧窮的人,最需要的東西,正是希望。

理解不到這點,是無法處理貧窮問題的。

Cheng Lap

Cheng Lap,香港人。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民國無雙》...

Cheng Lap 貧富差距 時事觀察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