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不該多佔位?兼談「通用設計」不是為了弱勢而設
朱家安的文章〈「胖子」坐捷運多佔半個位子,有道德問題嗎?〉中,提到肉彈甜心因貼了一張兩個胖子坐在捷運上佔了三人位的照片,而引發網友在照片下留言。這些留言大多是關於肉彈甜心身材的攻擊言論,以及認為他們佔了他人位置還抱怨空間不友善。
文章中,朱家安引用了通用設計的概念,認為基於平等考量,我們應在設計時考量「障礙」族群的需求,這個做法並非以「社會必須要施捨障礙族群」的角度出發,而是「去除原先加諸在障礙族群身上的枷鎖」。當然他也提到,社會並不認為肥胖是障礙,但無論是否為障礙族群,個人權益都有可能因各種因素而被社會所剝奪,像是男性公廁沒考慮到跨性別者等。
無論是在鳴人堂或朱家安個人臉書中,仍有不少人認為:
- 捷運的座位本來就是以「一般人」的體型設計的,肉彈甜心之所以「塞不進去」不是因為位置太小,而是因為他們太胖。
- 認為肥胖並非天生及生理因素,不應與身障族群共同討論的回應。也隱約含有肥胖群體並非「弱勢」之意涵。
捷運座位只是為「一般人」而設的嗎?
首先,我們先從每當討論到少數人的權益時,總會出現「為什麼政府要為了少數人而增設某些設施」的聲音開始。例如,2016年的同性婚姻修法公聽會上,謝啟大曾說過「不應該為了『少數人』而影響社會,例如說為了保障視障(當然他不是用這個詞)或身障人士,就代表是否應該在所有道路鋪上導盲磚、變成身障專用道嗎?」這段話的內涵便是將身障人士與同性戀連結,認為政府不應該為了少數人,而改變公共設施的設計(這裡的公共設施包含了實體的道路以及非實體的政策與婚姻體制)。
但通用設計真的是為了「少數人」而生的嗎?
當然不是。
所謂的通用設計,是指「讓能夠使用這個設施的人達到最大數量」。以低底盤公車為例,大多數人通常會認為低底盤公車僅是為了身障人士或老年人使用,但「健康」的人也並不會因此不能夠使用低底盤公車。換句話說,低底盤公車的「可使用者」相較於一般公車的「可使用者」還要多,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健康」只是身體的現況,無論是否為障礙者,人的一生並非無時無刻都是健康的狀態。作為一個沒有領過身障手冊的年輕女性,每次在經痛、腰閃到的時期也會特別希望能夠搭到低底盤公車。即使我並非長期有這個需求,但這個設計確實在我不這麼「健康」的時刻,也能夠給予我協助。
肥胖群體是弱勢在爭取特權?
當在討論通用設計時,大多數的人會馬上開始進行區分,認為在這個討論上存在著「我們」(不需要使用通用設計的人)及「他們」(需要使用通用設計的人)。這種區分會被認為:這是一種「我們」對「他們」的讓利,但其實完全不是。
通用設計是一個關乎於「每個人」的設計,把公共設施的使用門檻降低,並不是針對於任何特定社群,而是針對於每一個人以及每一個不同的生命歷程。
因此,我們應回過頭來思考什麼是「一般人」,以及政府在設計公共設施時所想像的「一般人」到底是誰?當討論到「一般人」時,我們腦海所浮現的多數為四肢健全、健康、體重身高適中、漢人、異性戀、男性(包含出生及社會性別)。這個社會大多數的設計也都是以此出發,包含公共設施、社會體制等。以性別運動為例,在過往女性在爭取權益時,往往會被認為是爭取「特權」。
從婦運的歷史來看,女性所爭取的權益多半是當時代男性原本就擁有的權利。例如:可自由支配財產、遺產的繼承權或是小孩的親權等等,女性得到財產權或親權並非剝奪男性的財產權與親權。因此,與其說是為了女性要特別修改法律,倒不如說是原本的法律是為了男性而設立的,忽略了女性的存在。法律的重新設計,也可以算是一種通用設計,是讓原本「僅屬於男性」的權利擴及所有性別。
回到公共設施的設計上亦然,讓肥胖者或任何身型的人都能夠舒適搭乘的大眾運輸工具,是將大眾運輸工具的使用極大化,讓最多的人可以享受到應有的權利。而並非將能夠舒適地使用大眾運輸工作這個權利,限縮在符合常規的身型當中。
大眾運輸工具跟以營利為目的的民營運輸本來就不同,無論是捷運或公車,都應該讓最多人可以最低限度的使用,不因身型與標準身型不同而現縮其權利,因為大眾運輸的功能就是讓最多的人能夠享受最低門檻的運輸服務。
通用設計如何發揮實質平等?
彭渰雯在〈女性觀點的「通用設計」——性別主流化再思考〉1中以性別主流化中的轉化價值來討論通用設計,是相當好的舉例。無論是在官僚體系或是多數人心中,多半會認為性別主流化是保障女性或是給女性福利,也有部分人會強調這並非只討論女性,也要討論男性。
但作者認為這些觀點都稍嫌窄化,所謂的「女性觀點」並不是只說設計應該以女性為主。而是,過往的公共措施與制度的設計當中,往往會下意識地以男性觀點出發,服務優勢男性的觀點與偏好。因此我們需要納入長期以來不被看見的其他觀點,其中就包含女性觀點。
性別主流化又如何跟通用設計有關呢?
文章提到,不同國家及地區的性別主流化論述,常常被區分為三個路線,即相同、差異跟轉化路線。「相同」路線認為男性與女性應該擁有平等的權利與機會,力主將性別差異降到最低。可是此一路線常被質疑忽略了結構面上的不平等,這樣的反省到後期就成為「差異」路線,特別關切女性因異於男性而有的不利之處,應該使用積極作為來達到實質平等。
舉廁所數量為例子,就「相同」路線來講,似乎男女廁數量大小一致才是「平等」的,可是男女在上廁所這件事上所需要的時間與空間本來就大不相同,同樣數量、坪數的公共廁所,可能造成女廁無時無刻大排長龍。因此,女廁的數量跟坪數應該較男廁多,才能達成實質上的平等。
差異路線的重點是看見「不同」,但也可能會變成複製刻板印象,跟鞏固既存的性別角色,同時也預設了女性需求是同質性的。
這樣的批評就導向轉化路線,去除掉性別二元對立的想像,也涵蓋階級、族群、年齡或性傾向各種不同的差異,每一個人的狀態都是交織且流動的。例如說無性別及無障礙廁所等,每當談起無性別廁所,許多人都會提到好像這是專門為了跨性別者服務而特別設立的廁所,無障礙廁所則是為了高齡或身障人士而設,但兩者都不是。
就算不談所謂的政治正確、多元性別平等,單是談每個人的生活處境,我們可能都在某日會需要一個能夠讓所有年齡、性別與身體都能夠安心如廁的廁所,我們可能需要育幼、照顧老人、可能生病需要人照顧,可能剛好我們要照顧的對象或照顧我們的人跟我們並非同一性別。
同樣的,人的體型並不會永遠固定不變,也未必都出於自願,像是懷孕或疾病都可能導致身形的改變。同時,根據白曉虹引用費汴爾(Fabian)飲食與貧窮委員會的研究報告顯示肥胖跟貧窮有直接的關係,窮人更傾向於消費高熱量的食物,並非因為自由選擇,而是因為高熱量食物較便宜。
因此,我們也有可能會「變肥」,這未必是我們能選擇的。也因此如果大眾運輸的座位上對於各種身形的人更友善,同時也是將大眾運輸開放給更多不同階級、不同生命階段的人,讓他們得以舒適的使用,而「他們」就是某個時間點的「我們」。
更友善的公共設施
有次我去百貨公司時,看到一個父親攜帶年幼的兒女來上廁所,爸爸先帶男孩去上廁所,把妹妹留在外面,沒想到一進去妹妹開始大哭,爸爸馬上跑出來看女兒怎麼了,結果弟弟就跟著從裡面出來,褲子都還沒穿,爸爸又氣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最後兩個小孩都哭成一團,而爸爸手忙腳亂。
旁邊雖然有人要幫忙,但也不知道如何著手,只好先在一旁安撫小朋友不哭。這個父親平常應該不是小孩的主要照顧者,感覺很青澀、慌張,若當時有能夠對這名父親更友善的空間,可能會鼓勵他更常照顧小孩,帶小孩出門,減低主要照顧者的負擔。更友善的公共設施不僅僅是幫助個人或是特定群體,而是藉由擴大公共設施能夠使用的群體,讓這個社會更多元,更友善。
通用設計是給所有人的設計,無論年紀、階級、國族、性別或高矮胖瘦,都享有舒適使用公共措施的權益。通用設計這不是為了「少數人」,不是為了「弱勢」,更不是為了「他們」,而是為了「我們」——為了「每一個人」。
彭渰雯〈女性觀點的「通用設計」——性別主流化再思考〉研習論壇卷期:120 2010.12[民99.12] 頁次:頁8-16 (625740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