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奪下技職奧運世界第四,然後呢?

聯合新聞網 黃偉翔
台灣代表團在俄羅斯國際技能競賽開幕式進場。 圖/黃偉翔、WorldSkills提...

台灣剛從俄羅斯喀山國際技能競賽中,以5金5銀5銅23優勝,在63個參賽國家中,奪下世界第四名,讓世界看見台灣技職與百工百業的實力。《技職3.0》團隊拍製的影片破百萬人觀看,總統蔡英文說這是因為選手的拚勁感動了所有國人;科技部長陳良基也在臉書發文,認為技職教育應該是台灣中堅骨幹。

但諷刺的是,根據《聯合報》揭露勞動部數據,過去五屆以機械、汽車、木工、餐飲為主要競賽職類的國手中,出路最多為「批發零售業」,接著則是製造業及教育業,平均投保薪資更只比大學生多不到700塊。

有人開始質疑,國家在技能競賽相關業務投入上億元經費,拿牌又如何?比完賽然後呢?後續的實質效益又是什麼?

綜合機械銅牌國手鄭子暘。 圖/黃偉翔、WorldSkills提供

國手就業投保薪資低落

若以投保薪資來看,國手投入就業市場平均投保薪資為32,102元,相較大學畢業生31,404元,多不到700塊。對此數據,好幾位掏心掏肺培訓國手的教練大聲抗議,認為數據是整體國手平均,也有國手一畢業月收入破4萬。

說真的,我看遍歷屆國手們的出路,整體情況並沒有隸屬於勞動部的單位技能檢定中心,經常歌頌的那幾位典範如此美好。更不用說,還有更多國手投保薪資不到3萬元。

當然我也有認識配管等做工程的國手,薪水一畢業就衝到4、5萬,甚至加班津貼堆起來可以到6、7萬,但那樣的勞動條件其實很嚴苛,不該是勞動部及其所屬單位的立場應該追求的。

令人心酸的是,許多業界根本不知道國際技能競賽是什麼,甚至把它當作花錢就可以拿獎的劣質發明展性質賽事。可見自台灣自舉辦競賽以來,技能檢定中心對於賽事推廣的執行成效,包括如何讓一般大眾看見競賽與其背後的價值,都還有待加強。

不論是個案國手自身問題、體制問題或行職業生態問題,都是要面對的事實。更重要的是,對於帶有類似性質情況的廣大高職生、技優生們來說,他們的處境將如何?會不會更糟糕?而我更在意的,是我們該如何透過國際賽來吸引更多青年投入技能學習,該如何透過技能與世界交朋友?

我認為,重啟「國家資歷架構」的討論,才是治本的路線之一,讓工作經驗、能力與證照,可以轉換成大學、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同等學歷。例如工作經驗五年加上乙級證照等同碩士畢業,並且對職場的敘薪是有影響力的。如此一來,不只社會不再盲目拚學位,技術能力也能轉換成大眾可以理解的學歷價值,也讓業界的敘薪可以更趨近求職者的能力。

西點製作銅牌國手洪瑀襄。 圖/黃偉翔、WorldSkills提供

汽車技術銀牌國手呂祖懿。 圖/黃偉翔、WorldSkills提供

應重視技優生的求學品質

目前教育部推動「技專校院技優領航計畫」來照顧技優生,退學率已經下降至3%。但許多透過證照、競賽成績加分到科技大學的高職生,遇到微積分、英文課還是容易受挫,導致學生休學,或是轉校轉系只求畢業。

近萬名技優生如何獲取適合自己的求學品質,遠比單純降低退學率還要重要。很多人怪罪科大,明明是技職大學,卻容不下技術好的高職生,看在大眾眼裡是很諷刺的事。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台科大、北科大等明星科大走向實務性研究路線,科大應該要跟高職一樣強調純技術,還是要具備更多知識基礎與研究的課程?

所以,問題本質不只是萬名技優生們在科大如何適應,更是科技大學究竟定位如何。以目前的國家政策,科大應該培養的是「具備知識基礎的專業技術人才」。

108課綱與科大如何連結?

108課綱上路後,技術型高中課程有劇烈改變,越來越多「跨校跨群跨科跨班級」的課程,並且根據不同學校在地特色,發展出不同的校定課程。以機械科來說,鄰近土城工業園區的新北高工,跟以升學為主的大安高工或其他縣市的高職,課程應該會有所不同。

雖然統測仍以部定課程為主,但在甄選入學可透過學習歷程檔案,收取有多元經驗的高職生,而這些高職生又是否能適應科大?還是科大要反過來適應高職生?總得想清楚。畢竟技職教育最大重點,還是在於課程的設計與落實。

台灣代表團在俄羅斯國際技能競賽開幕式進場。 圖/黃偉翔、WorldSkills提...

國手如何作為成功模板的代表?

過去五屆國手從事行業最多為「批發零售業」,是不爭的事實,我也見過機械領域國手現在在飼料廠、超商、書店等地工作、無法貢獻專業。但我認為國手終究是少數,也有他人生歷練的獨特性,可是廣大的高職生,他們的所學如何實質對應到職場,就是很值得討論的問題。

我認為與其重視國手在社會上的經濟價值層面,不如多思考透過國手呈現出更多成功模板,這模板絕不只是醫師、律師等傳統社會中的職業,讓更多青年願意投入技能學習。

這次俄羅斯國際賽,技能檢定中心花了上百萬經費,找了媒體跟攝影團隊去,只可惜看不出有多少成效,甚至當一位位台灣國手奪牌後走進winner circle,各國媒體都在採訪自己的國手,卻不見台灣官方團隊人影。若這次《技職3.0》團隊沒有募款飛過去,恐怕國手們只能尷尬地站在原地看其他國家國手受訪,手上的獎牌成了尷尬的多餘。

透過國際非營利組織,讓台灣被世界看見

目前台灣參賽國際技能競賽採奧會模式,以「Chinese Taipei」名義出賽,但由於總排名列世界前幾名,各國不得不注意起我們,「台灣」自然而然就被看見。

當然,更大的曝光是以主辦國際賽最有效,也是眾多人們的期望。但這對台灣有兩大劣勢,其一是近幾屆分別為2017年阿布達比、2019年俄羅斯喀山、2021年中國上海,都以亞洲為主,恐怕未來十年主辦國都不會在亞洲。

另外一點,則是台灣現今的全國技能競賽環境,不利於國際賽的舉辦,因目前採現有的勞動力發展署分署職訓場地,場地極為封閉,並不符合國際賽的規定。因此,在台灣想舉辦國際性技能賽事前,如何提升國內的技能競賽,營造「技能運動」的風氣,是很重要的前提。

黃偉翔

經營非營利組織《Skills for U》,也是《技職3.0》獨立記者...

技職教育 黃偉翔 教育部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