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安演習將化學災害納入年度項目:台灣面臨戰時災害該如何防備? | 軍傳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民安演習將化學災害納入年度項目:台灣面臨戰時災害該如何防備?

2023年度民安演習4月中起就在全國各縣市陸續展開,多個縣市將化學災害防救列入年度演習科目。演習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23年度民安演習4月中起就在全國各縣市陸續展開,多個縣市將化學災害防救列入年度演習科目。演習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23年度民安演習4月中起就在全國各縣市陸續展開,今年亮點除了「美語老師」觀察員出現在各地演習現場外,另一就是多個縣市將化學災害防救列入年度演習科目。

化學化工業是台灣極其重要又容易遭忽略的產業,總產值逼近我國GDP的三分之一,遠超金融、建築、農業等產業。同時根據歐盟化學總署(ECHA)統計,每年在歐盟註冊登記銷售的新發明化學物質中,台灣廠商發明的新化學物質約佔7%,數量排行上僅次於美國、歐盟、日本居全球第四名,足見我國在全球精密化學、特用化學上的堅強實力。

大眾對化工災害的想像與迷思

化學化工產業一般給人的印象就是神祕、危險,充滿煙霧、蒸氣和詭異氣味。近年來這種印象更因高雄氣爆、中壢敬鵬大火、蘆竹旭富爆炸等不斷加深。事實上,自2016年我國化學安全專責單位環保署化學局成立後,國內化災事故已逐年下降,但未來如何因應戰時可能發揮的大規模化學災害,仍待進一步精進努力。

化學災害雖然聽起來可怕,但事實上危害絕大部分取決於「數量」、「濃度」與「環境因子」。化學物質災害來自於:可燃性、爆炸性與毒性。可燃性與爆炸性可事先規劃降低災害規模,發生災害時防救方式如同火災,只要真對化學物特性採取特定灌救方式即可。而高度毒性物質,只要廠區貯存數量少、洩漏後濃度低,相對危險性就小;如果災害發生時風速快或又正好下雨,毒性物質快速飄散或溶於水中沖走,對民眾危害風險就更低。

歷年來我國化學災害依特徵可分為四大類:高科技廠房化學災害、石化產業化學災害、港埠化學災害及公路危險品運輸災害。前兩者雖常伴隨爆炸、大火,經媒體不斷播放畫面深入人心,但事實上此類災害多發生在工業區、廠房等可控制風險的環境內,同時業者依法備有應變計畫、設置監控消防設施、與同業組成聯防組織並定期進行演習,即便發生災害也能控制在可預期範圍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實務上,真正具高度不確定性的是港埠與公路運輸災害。每天數千車次貨車載運危險品往來全台,難免發生大小交通事故。雖然絕大部分貨車均會依規定申報並取得運輸許可,主管機關也24小時監看全國各危險品運輸車輛即時車況,但仍難免出現不可控意外風險。

近年來受美中貿易戰與日本禁止精密化學品銷往韓國影響,台灣精密化學品走私大增,不肖商人以出口或轉口方式,走私晶圓、光電產業關鍵精密化學品至受管制國家,而這也是目前台灣化學安全最大隱患。

既然是走私就不會合法報關、報驗並依聯合國規定申報危險品運輸,港務、物流人員當然不會知道貨櫃內藏危險品。而既然是走私就不能依規定使用指定安全容器貯存(會被X光掃描發現),一旦破裂、滲漏就會造成極大風險。近年基隆港、台北港及國道一號發生數件不明化學品外洩事件,都是貨櫃未申報內含化學品,而在貨櫃吊掛或貨櫃車行駛過程中發生貨櫃溶解、破裂、冒煙,經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小組等專業人員到場,才能判別裝載的不明化學品究竟為何,進一步採取安全、適當方式救災。

2022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後,多次轟炸烏國境內化學工廠、儲槽等目標,企圖造成大規模化學災害。有鑑於此,2022年行政院已責成各部會聯合清查國內上千處易爆物與公共危險品儲存、運作場所,一一至現場確認各項安全措施及運作量,並將相關化學物質輸入、製造、使用、貯存等資訊結合地理資訊系統,提供各消防、應變單位使用。

化學化工產業一般給人的印象就是神祕、危險,充滿煙霧、蒸氣和詭異氣味。示意圖。 圖/美聯社
化學化工產業一般給人的印象就是神祕、危險,充滿煙霧、蒸氣和詭異氣味。示意圖。 圖/美聯社

未來台灣化學戰役防災的六大課題

台灣化學災害防災體系雖較周遭國家完善,但面對未來台海戰爭仍存在許多待努力課題:

  1. 監控系統正常運作
  2. 化學災害控制的基礎是監控,國內廠商雖都有面對地震災變經驗,但未來戰時可能長時間基礎設施無法正常服務,如何有效維持監控設備運作,須事先規劃防範。

  3. 停工與降載
  4. 運作中的化學工廠受攻擊後危害風險較高,若預先停工或降載即可有效降低風險。面對未來台海可能發生緊張情勢,如何在戰備狀況提升時相應要求業者停工、降載,需要相關主管機關共同研擬SOP事先與業者溝通協調。而化學物質長期貯存於管線或貯槽中有一定風險,停工後如何確保儲存中化學物質穩定安全,也應列入年度相關安全檢查項目。

  5. 技術人員與特種器材支援
  6. 目前我國化學災害發生後不明物質判定、風險危害評估、現場安全監控等均仰賴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小組等特種作業單位人力、器材支援。未來戰時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小組等專業偵測人力,以及環保署、海關、動植物防檢局等所擁有特種監測設備如何納入動員管制,並因應各縣市可能危害預作佈署,須預先通盤檢討。

  7. 業者自衛與聯防體系
  8. 無論產業還是社區發生災害,第一時間員工/居民自救永遠最即時有效。戰時工廠/物流倉庫停工時,如何有效進行廠區自衛救災,端賴平日進行減員狀態防救訓練。而產業中使用的化學物質高達數萬種,各有不同特性,平時運作相同化學物質的同業廠商間依法須組成聯防組織共同訓練,災害發生時互相支援人力物力、聯防互救。未來戰時消防單位可能無力支援,業者如何聯防互救,也應事先規畫並納入年度演習課題。

  9. 消防民防單位資訊流通
  10. 敬鵬大火後中央主管機關已彙整各部會資源建立雲端化學災害防救資料庫,結合各廠區最新化學物質動態資訊及GIS地理資訊系統,搭配安全資料、防救資訊等,並可與各消防救災車連線提供服務,有效支援第一線指揮官進行決策。未來戰時如何保持通信暢通或進一步提供離線服務,協助地方消防、民防指揮官進行化學災害防救決策,是另一個須事先規劃的課題。

  11. 民眾安全溝通與疏散
  12. 民眾對化學災害的恐懼來自於未知,平日落實社區知情權,使化工廠/物流中心周遭民眾明瞭化學物質危害風險,結合民安演習等進行最簡單有效的「向上風處移動」疏散演練,就可有效降低戰爭可能造成的危害。

化學災害演習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化學災害演習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