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的職業運動發展:紐西蘭可以給台灣籃球職業化的一課 | 陳子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小國的職業運動發展:紐西蘭可以給台灣籃球職業化的一課

第16季SBL總冠軍由富邦勇士隊封王。 圖/取自Fubon Braves 富邦勇士籃球隊
第16季SBL總冠軍由富邦勇士隊封王。 圖/取自Fubon Braves 富邦勇士籃球隊

▍前情提要:

巨嬰化的中華職籃,趁還沒開始就結束掉它吧

中華職籃發展一波三折,在區域化的ABL與本土化的SBL/CBL之間,出現了充滿爭議的「農場說」。台灣籃球發展的金字塔,此時卻顯得搖搖欲墜。職棒終於要有4加1的同時,Lamigo卻要同步求售。最該走出去的足球職業化,依舊邁不出關鍵的步伐。

市場小、撐不起一個國內的頂級聯賽,是台灣諸多運動賽事難以拔尖的困境。這時,我們不妨看看同為小國的紐西蘭,其男子職業運動是如何發展的,或可借鑑。

紐西蘭的職業運動發展

1. 橄欖球

紐西蘭最受歡迎的運動無疑是15人制的聯會制橄欖球(Rugby union),除了國家代表隊「全黑隊」(All Blacks)是當今兩屆衛冕世界冠軍之外,賽前源自毛利人儀式的哈卡戰舞(Haka)更成為全世界運動場域的重要儀式。

儘管貴為國球,但紐西蘭橄欖球的職業化,也無法獨力完成。經過多年的演變之後,頂級的超級橄欖球聯盟(Super Rugby)——就是與澳洲、南非、阿根廷、日本共同組成的跨國聯賽——總算成形。

該聯賽分為紐西蘭、南非與澳洲三大組,2016年再添新隊,日本太陽狼(Sunwolves)併入澳洲組、阿根廷美洲虎(Jaguares)則隸屬南非組,共計15支球隊。然而,2支新軍命運迥異,美洲虎在今年賽季奪下亞軍,而日狼卻因戰績不佳與財務問題,將在2020年賽季之後離開超橄。

紐西蘭國家代表隊「全黑隊」。 圖/美聯社
紐西蘭國家代表隊「全黑隊」。 圖/美聯社

2. 足球

足球在紐西蘭僅有一支頂級職業球隊,也就是加入以澳洲為主體的A聯盟的威靈頓鳳凰隊(Wellington Phoenix)。另外則有半職業的紐西蘭足球冠軍聯賽(簡稱紐冠聯),在國內做為「農場」,該聯賽下的奧克蘭城FC隊(Auckland City FC)多次以紐西蘭冠軍的身分代表,進而拿下大洋洲冠軍聯賽冠軍。

威靈頓鳳凰隊雖以紐西蘭球員為主體,但也有來自澳洲、波蘭、英格蘭、愛爾蘭、西班牙等國的外籍球員。其預備隊就在紐西蘭足球冠軍聯賽參賽,以戰養戰,鳳凰隊除了可以直接拉上預備隊球員之外,當然也可以從包含紐冠聯在內的所有球隊找尋理想的球員,上星期就自紐冠聯簽下沛恩(Tim Payne)與哈德森-威宏基(Te Atawhai Hudson-Wihongi)兩位「本土」球員。

圖為威靈頓鳳凰隊Liberato Cacace。 圖/取自Wellington Phoenix FC
圖為威靈頓鳳凰隊Liberato Cacace。 圖/取自Wellington Phoenix FC

3. 籃球

籃球原本並非紐西蘭重要的運動,但在七呎巨人亞當斯(Steven Adams)進入NBA的雷霆隊之後,成了家喻戶曉的球星,大大幫助籃球在紐西蘭的發展。今年毛利電視台(Maori Television)還特別利用他休季返鄉的空檔,製作一系列的專屬節目。

位於奧克蘭的快攻者隊(Breakers)則是紐西蘭唯一的頂級職業籃球隊,且與足球一樣,加盟澳洲為主體的國家籃球聯盟(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紐西蘭國內則有9支球隊隸屬同名但半職業的紐西蘭國家籃球聯盟(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快攻者隊雖然固定以奧克蘭為家,但是隊名卻帶上的整個國名,儼然是紐西蘭的化身,自2010年到2013年還在澳洲NBL三連霸。

從上述的三大職業運動來說,紐西蘭其實都意識到了,他們光靠國內是難以支持單一職業聯賽的現實,儘管他們人均GDP達到41,500美金,但是不到500萬的人口,讓職業運動的市場依舊必須仰賴鄰國澳洲、甚至南半球橄欖球列強諸國方能成局。

圖左為快攻者隊Robert Loe。 圖/取自SKY Sport Breakers NZ
圖左為快攻者隊Robert Loe。 圖/取自SKY Sport Breakers NZ

區域化是小國職業運動發展的趨勢

從紐西蘭的例子來看,區域化無疑是台灣職業運動中長期的走向,但是職業運動的區域化卻依舊需要有健全的國內(半職業或業餘)聯賽為前提;紐西蘭的足球與籃球,並未因為有威靈頓鳳凰和紐西蘭快攻者這兩支頂級的職業球隊而偏廢了國內聯賽。

現實上,這樣小國依存鄰近大國的模式,並非我們能夠立刻複製貼上的,紐澳的歷史與文化上的密切關係與兩岸緊蹦的政治情勢更不可相提並論。

以更廣泛的區域化發展來說,洋將,是跨國職業運動所面臨的共同課題,各國聯賽無不利用這些跨國運動員的流動創造自己的利基,除了最基本的強化戰力之外,甚至可以是經營套利的手段。

如澳洲NBL除了原先的3名外籍球員之外,2018年起,還允許各隊配置1名「未來之星」(Next Star)的海外球員,主要用來吸引想打NBA但受限高中畢業後1年方可選秀規定下,不想進入大學的美國高中畢業籃球員。

快攻者隊今年就簽下了極有天分、並拒絕堪薩斯、曼菲斯大學等籃球名校獎學金招募的漢普頓(R. J. Hampton),儘管可能只是1年的過水,但造成的話題性以及1年後被NBA選中後,可能高達70萬美金的合約買斷金,都是他們所著眼的利基。

紐西蘭的運動發展,清楚自己各項運動在全球體系中的位階,身為橄欖球的霸主,讓他們可以與英、法兩個歐洲強權分庭抗禮,與南非、澳洲共同主導南半球的橄欖球職業聯盟。實力與市場都較不足的足球與籃球,他們紮根國內半職業聯賽之餘,亦藉著澳洲既存的職業運動架構,依附並茁壯。他們甚至「見縫插針」,在美國/NBA主宰全球籃球生態的現實下,利用「未來之星」的機制,撿下些許麵包屑。

圖/取自SKY Sport Breakers NZ
圖/取自SKY Sport Breakers NZ

台灣籃球在世界籃球體系的位階

至於台灣呢?我們自己在籃球的世界體系中的位階在哪?恐怕是我們在CBL(幸好)暫緩之際,必須先誠實面對的一個問題。

如果區域化是必須追求的中長期目標,但我們籃壇卻瞧不起東南亞(雖然不該但真實)、追不上日韓(雖然是我的夢想)、不可能打中國(雖然每一場就都是海峽大戰),這三不心境若不調整,我們只能依舊被困在這小島上。

眼前,後兩者或因體質、或因政治,難以在短時間內克服,那麼顯然我們必須調整對於東南亞籃球的心態。

說實在的,ABL的體質並非絕佳,規則季季在變,球隊來來去去,連甫封王的印尼泗水騎士隊都將告別ABL,更別說東南亞各國國內籃球水準參差不齊。無怪乎有球評認為,倘若將主要戰線置於該處,國內聯賽作為預備軍,實在顯得本末倒置,尤其當擁有較優本土球員的SBL球隊,反過來成為3洋將加上1位「血緣外援」(heritage import)的ABL球隊的農場,無疑是反客為主。

圖左黑衣1號為台灣籃球選手田壘。 圖/取自Formosa Dreamers 寶島夢想家
圖左黑衣1號為台灣籃球選手田壘。 圖/取自Formosa Dreamers 寶島夢想家

更何況,落腳彰化的夢想家與當今籃協理事長謝典霖關係匪淺,此一想法,難不成是意圖挪用其他國內(尤其是半官營)企業的資源,自肥理事長的球隊戰力?

我完全理解上述的質疑,是的,東南亞本土球員水準上(目前)不如台灣,但洋將呢?既然籃球總是要面對世界的,在ABL面對這些外籍球員時,不也正是增加面對世界的實戰經驗?夢想家的第二個賽季,讓我們瞥見職業籃球可以有的樣子,儘管你不認識的洋將依舊主導比賽,田壘、李學林賣的是殘餘價值,但它的確是目前所及「相對」比較好的選項。

不過,台灣未來不管頂級聯賽長成這麼樣子,都不該被當成依附於ABL的農場,球員流動依照獨立的職業合約來走,如同紐西蘭快攻者與威靈頓鳳凰之於紐西蘭國內聯賽的關係一般。

打著寶島為號召的夢想家,在ABL這樣一個跨國職業聯賽中出賽,國族主義依舊是台灣球迷買單的切入點,如果富邦勇士以其完整陣容加入ABL,再以新北為主場,與悍將相互呼應與發揮綜效,場內場外都能更加提升ABL在台灣的整體價值。

勇士與夢想家交手時,甚至可以逐漸轉化為中部與北部的屬地對抗,深化運動隊伍與都市的連結,種種因素都是在我們目前沒有更好選項的時候,可以也應該「將就」的。

富邦勇士球員。左一(1號)為林書緯,右為24號洪志善。 圖/取自Fubon Braves 富邦勇士籃球隊
富邦勇士球員。左一(1號)為林書緯,右為24號洪志善。 圖/取自Fubon Braves 富邦勇士籃球隊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