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化的中華職籃,趁還沒開始就結束掉它吧 | 陳子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巨嬰化的中華職籃,趁還沒開始就結束掉它吧

第16季SBL總冠軍賽,由台啤對決富邦,最後由富邦順利封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第16季SBL總冠軍賽,由台啤對決富邦,最後由富邦順利封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為什麼沒有一件事情合理,卻還要硬上呢?

這是我這一個星期以來,對於新中華職籃成立的疑惑。

何處不「中華」?

第一個不合理,光是名稱就是令人費解。

也許我們都習慣了「中華」職棒這個名字,但那是1990年開打之時,解嚴不久、台灣本土意識尚未真正確立時的稱呼,即便是2003年兩聯盟整併,並以中華職棒大聯盟為名,也是台灣大聯盟被併入中華職棒的主從關係,而非中華之名優先於台灣的解讀。

因此,當職業籃球有機會重啟,卻依舊以中華之名,就更令人不解,即使全稱更改過,但通稱的中華職籃正是之前失敗過的名稱。重起爐灶的運動組織,總是想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為何卻要給球迷重蹈覆轍的預視?

再者,也許中文聽來不怪,中華也依舊是我們國家代表隊球迷們加油時習慣的稱呼,但是別忘了,新職籃的英文是Chinese Basketball League(CBL),試想,今天外國人聽到此名稱,有誰會覺得那是台灣的運動聯賽?要招募洋將時,會有多少人誤以為是中國聯賽?尤其是民進黨蔡英文總統上任後,甫成立的體發會大力掌控資源下扶持的職籃,竟以此為名,更令人費解。

難道連非國際賽的本土職業賽事喊出台灣,都是這麼困難的事?如果是為了交流考量,直接叫個T聯盟都比這個CBL要合理。

今天外國人聽到Chinese Basketball League(CBL)的名稱,有誰會覺得那是台灣的運動聯賽?圖為金酒洋將佐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今天外國人聽到Chinese Basketball League(CBL)的名稱,有誰會覺得那是台灣的運動聯賽?圖為金酒洋將佐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企求政府奶水的職業運動?

第二個不合理,目前確定僅有的三隊台銀、台啤與金酒,全都是半官方色彩的企業(台灣運動果然數十年如一日?彷彿就是30年前,甲組的台銀和公賣金龍投胎轉世)。

在原SBL召集人高志鵬因貪汙入獄之後,由立委蔡亦餘繼續推動職籃工作,顯見籃球職業化政治斧鑿痕跡,這三隊在上令難違,政壇利益糾纏下,相關人員難有說不的權力。但這與數十年前,黨國一聲令下,所屬行庫、國營企業或是與黨國密切的企業認養的運動發展又有何異?

近日,新職籃聯盟推手之一的李亦伸不斷發文,試圖為新職籃多帶來些信心,但其中諸點卻是似是而非,讓人難以信服。

其中大意包括,既然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所以就衝吧!請問,這是投資做生意的方式嗎?除非他們所盤算的,就是花的不是自己的錢!另外也提到,CBL會有「專職行銷+執行團隊」,「未來CBL的形象、價值會有所不同」等等空泛的話術,但是除了前述半官方企業的球隊之外,其他原有SBL球隊全都觀望中,這不就是最直接的打臉?

同時,CBL並宣稱會在「不增加企業球團支出」情況下做好市場行銷、打造品牌,這些東西難道現有的SBL球隊不能做嗎?「不增加企業球團支出」?是啊,因為他們寄望的是政府拿錢出來啊!

由政府扶持職業運動,這樣的說詞普遍在台灣運動發展傳遞著,但這其實是弔詭、似是而非的概念,既然目標是「賺錢」的職業運動,如果不斷企求公部門、也就是納稅人供養,那麼或許真的表示,我們不配擁有那樣的職業運動;或者應該說,我們應該放眼台灣之外、構建全然不同的職業運動願景(此點容我日後再詳議)。

包括體育署在內的各政府單位,該做的是台灣運動環境的整體鉅觀工程,而非直接挹注單一組織、甚至是亟欲兌現職籃的政見,反倒成了人質,而被不斷需索。體育署高俊雄署長表示,署內會嚴格把關對職籃的補助,如果新職籃真的在高度政治壓力下不得不發,這是我們僅剩卑微的希望了。

台啤主場週活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啤主場週活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3千萬轉播權利金怎麼算的?

第三個不合理,職籃籌備處秘書長唐旭鴻受訪時表示:「預估會有3,000萬的轉播權利金跟1,000萬的廣告贊助。」

這真的是不知哪來的自信,話說2018-19賽季的SBL由富邦集團旗下的WINTV拿下,其轉播權利金為一年2,168萬,但那是SBL 7隊、全年126場例行賽+季後賽的數字,若新職籃元年僅有4隊,而且SBL依舊存在(即便以半職業或是次級聯盟的身分存在),加上寶島夢想家所屬的ABL,中華職籃的轉播權利金值3,000萬?

也許該先問問有沒有電視台願意轉播吧!難道這些前輩們都忘了1999年CBA職籃封館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東森拒付轉播權利金嗎?除非,轉播權利金也要寄望政府?

不採屬地主義的職業聯盟?

第四個不合理,CBL宣稱,「初期」將不會採取屬地主義。

中華職棒初期的馬戲團式巡迴演出,已經證明是失敗、甚至使得後來的職棒發展必須費力扭轉的歷史包袱,現在職籃有個按下重啟鍵的機會,卻要走回頭的老路。

是的,屬地的經營需要長期且相對大量的初期成本,但運動的情感投射不應該是「滾動式修正」的且戰且走,而是一開始就該耕耘的長期投資。若一直以台灣小、市場未成熟來自欺欺人,試問,全世界有哪一個不屬地的、而卻成功的職業運動聯盟?所以台灣可以特殊到成為全世界職業運動史的特例?

負評連連卻義無反顧?

第五個不合理,當相關報導一出,除了李亦伸單獨力戰之外,幾無好評,為何這樣還要硬搞下去?尤其在28日CBL媒體日之後,原本承諾31日公布新球隊名單(不意外地)跳票了,籌備處僅以在大家趕下班的5點鐘發出新聞稿的方式宣布:「職籃籌備處將會跟各球團保持聯繫,努力溝通」。民間沒人想投入,究竟這樣的職籃還有什麼價值?

就在一個月之前,營運12年的加拿大女子冰球聯盟(Canadian Women’s Hockey League,CWHL)宣布關門大吉,在此之後,包含美加在內超過200名頂尖女子冰球選手發表聯合聲明,她們將不會急就章地湧入美國現存的國家女子冰球聯盟(National Women’s Hockey League),在這跨越國境,女子冰球員全體一心,以#FORTHEGAME為名的聲明中提到:

我們沒有健保,一季薪資最低只有2,000美金,這表示球員們無法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以最高水準來出賽。因此,我們以球員的身分團結在一起,這個賽季不會在北美洲的任何職業聯盟出賽,直到我們得到職業冰球該有的環境。

噢!對了,關門的CWHL,還有這些女子冰球選手們可都沒有訴求加拿大或美國政府要幫她們成立聯盟喔!而冰球還是加拿大的國球呢!

截至目前,即便是全世界最高水準的女子職業冰球聯盟,都無法以自身之力穩健營運,但他們的營運者與運動員卻不會總想著政府該如何如何,台灣的職業籃球,乃至所有要職業化的運動,都不該還抱持著巨嬰的心態;尤其還是個早產、體質不佳卻需索無度的巨嬰。

這樣的「職籃」,趁它還沒開始,就應該把它結束了吧!

CBL宣稱,未來的中華職籃「初期」,將不會採取屬地主義,令人質疑為何要走回職棒的老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CBL宣稱,未來的中華職籃「初期」,將不會採取屬地主義,令人質疑為何要走回職棒的老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