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看看】「減壓教育」是一場夢?還是一場空?——從日本經驗看起
今年夏天台灣最熱的話題就是12年國教即將上路,但還沒實施前,各方精英高分貝反對未來學生必修課時數降低,認為依照現在時數上課,學生都不如上一代優秀,再減少必修時數,學生的學力將大大流失,動搖國本。
這個邏輯是依照上課時數長短來判斷,時數長、學生學習越多便可以提高學生能力,時數短便降低學生能力。類似的思考方式,20多年前日本也曾試圖改革過。
1992年時日本實施「減壓」教改,所謂減壓就是縮短學習時數。當年日本社會普遍認為國中、小的學習壓力過高,白天上學,晚上上才藝班,小學生就天天背著20多公斤重的書包上學,實在太可憐。
這時有一批專家學者分析,因為不夠「ゆとり(yutori,悠哉)」,導致學生無法充分吸收,也沒有餘裕思考課本上的東西,填鴨式的學習有如強迫餵食,讓學生感到厭煩。
為了扭轉這種「吃太撐」的傳統教育,「ゆとり悠哉」出爐了。最省事的方法就是先砍上課時數,原本國中、小周六要上半天課,也改成休假,周休二日。然後為了讓學生上課更輕鬆,把3.14圓周率改成3來計算,也不需要死背九九乘法表。
上課方式最大的變革就是減少必修課時數,原本拿來上數學、英文、國文的時數,拿來上「綜合學習」。京都市一位退休的小學老師西垣小姐也是「ゆとり悠哉」的參與者,回憶那段上課時光,簡直是噩夢一場。
她說,所謂的「綜合學習」就是專題討論,老師必須先訂好「主題」,帶領學生調查做報告,然後分組討論。
日本人認為「日本人」太習慣被動接受,無法自己思考,所以專家們設計出這套「自己思考、自己動手做」的課程,期待可以培養出獨立自主的新一代「日本人」。
雖然立意甚美,但是,西垣小姐發現,包括閱讀、寫作、計算等基礎學力不足的學生,只能天馬行空「憑感覺」討論,無法奠基於知識上討論交流,最後「綜合學習」課淪為「聊天課」,老師負責管秩序。
還有年輕的老師為了全班成績,只好提供學生更多調查資料,讓學生寫出好報告。
不過,西垣沒說出口的是,師資素質跟本不上減壓教育變革,政府想要為學生減壓,但壓力卻轉嫁到老師身上。國中、小老師為了新增的「綜合學習」課程,不僅要準備新教材,還要學習如何帶領學生討論,每個人趕鴨子上架,成效當然不彰。
這場「ゆとり悠哉」減壓革新,大概持續1、20年,2010年時日本青少年研究所調查發現,日本高中生的學習情況不如美、中、韓。而且東京大學錄取生也多為私立高中畢業生,顯示國中、小上課時數不足的學生都到補習班去補足,經濟弱勢的小孩更難出頭天,也是造就現在日本大學格差化的元凶。
減壓教育被各界砲轟,認為這場變革製造出大量的日本笨蛋,連九九乘法表都不會背,日本偶像團體AKB48更被當成這場教改的示範品。
直到2009年公布新國中小「學習指導要領」,全面增加上課時數,原本周六休假也恢復上半天課,而且不再上「綜合學習」,改成上英文課。4年前課本也把圓周率恢復為3.14,讓彆扭多年的數學老師總算鬆了一口氣。
日本政府承認「ゆとり悠哉」的失敗,恢復上課時數,但成效如何,還需要時間觀察。
回過頭來看台灣即將上路的12年國教,我們減少的是高中的必修課時數,改成選修課,算是台版的「ゆとり悠哉教育」,我們期待讓高中生有餘欲思索,不要被強迫餵食,能夠依照自己的興趣選課。
但是當學生端被減壓,教師端卻隨著增壓,教學現場沒有後援,頂尖大學仍依照舊思維招生,受惠的還是私校、補習班打造出來的「金援生」。到頭來台灣這場教改會不會走上日本的老路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