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哲學】獨一無二的你,憑什麼認同上一代的他/她?
你22,他(她)27,他已經聽不太懂你在說什麼。你27,他(她)32,他已經不了解你為什麼會那樣。
▎5年一世代
世代(generation)現在以5年為單位。曾經,一個世代是20年;例如,1960年代的美國,當一個50歲的人說「搞不懂現在年輕人為什麼做嬉皮」,他指的是還不到30歲的年輕人。後來,世代的自覺期縮短為10年;1995年前後,台灣開始流行「草莓族」一詞,指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中國同時開始流行用「80後」一詞。但是今天,當17歲的高中生意識到「課綱」問題時,他們說「我們不是太陽花,不要把我們當他們」。就在上個星期,有人反駁我說,5年太長了,現在是3年一世代。
這顯示了一個終極道理(而這個道理會伴隨你的一生):過去,世代是以生理的週期,尤其是成家生育這件事為標準單位(20-25年);現在,人類已經進入了以心理週期,尤其是技術環境,為隔代的標準單位。你是iPhone 3的世代,而我是iPhone 6的世代,我的朋友名單裡沒有你。雖然三五年的差距不會讓一個人更成熟到哪裡去,但是「我是誰」的自我意識,可以讓兩個心理成熟度其實差不多的人,互相不認同。
▎你能夠面對幾個世代?
好了,算術題來了。假設你今年20歲,現代醫學可以讓你活到120歲沒問題,中間你要渡過的100年,即使以5年為世代單位,你得經歷20個世代,而你的祖父一輩子頂多只需要經歷3個世代。倘若以3年為世代差距(這很有可能),你接下來就得應付一個33個世代同時在一起生活的社會。
現在的人喜歡講什麼「平行時空」、「同時存在的其他宇宙」,等著吧,你將面臨十幾種、幾十種相互陌生又不認同的「自我意識」,到時候你的理解力、包容力會遭受到無比的挑戰,不接受挑戰者會被困縮在一個同齡人的小小部落內,只有在部落主義下才能找到小確幸。
▎認同感碎片化之後
不僅在「世代意識」這件事上如此,今天所有其他主宰我們所謂的「價值觀」上,都會出現同樣現象。諸如「族群意識」、「黨派意識」、「階級意識」等等,都會越來越碎片化。總的來說,「認同感」這件事,其複雜度將來會以幾何級數增加,不斷的增加,一直到幾乎邊際完全模糊為止。但正是因為這種碎片化,我們無法預測在什麼時候、什麼事件下會出現橫向串連的效應,一根火柴就燒出大火。發生在2013年的洪仲丘事件下的白衫軍瞬間集結50萬人,或許可以作為一個實例。
但是不管各種社會性的認同感再模糊,有一種認同感是散不掉、躲不過的,那就是你對你自己的認同感,也就是你對你自我的意識,以及面對自我意識下產生的認同(參照〈為什麼你是獨一無二的〉)
寫這篇文章,目的有三個。第一,不要被「自己的台灣自己救」這個概念給模糊了你的命運,因為在這個概念底下還有一個基礎,那就是「自己的世代自己救」。如果你沒有自己的世代自覺,而跟著前世代走(不管那是只大你5歲的人,或是大你30歲的人),你已經沒有在救你自己了,更別說救台灣了。
第二個目的,想來你已經猜到,那就是在「自己的世代自己救」底下還有一個基礎中的基礎,就是「自己的意識自己抓」——你必須接受自我、相信自我:你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感觸能力。當然,每個人的自我都有其極限,這極限不是你的責任,但是放棄去接近那極限,那就是你的問題了。
第三,如前文所分析,你的自我意識將遇到的挑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複雜的,那會讓你心理感到很累,一累了,就容易落到老世代(包括只大你5歲的世代)的意識圈子內而失去自我。
你將活到120歲,經歷20-33個新世代,這是好消息。壞消息是,到時退休年金和老人長照是否還存在,呵呵,那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