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生」廣告的背後:社會支柱是怎麼變成壞人的? | 劉揚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五年級生」廣告的背後:社會支柱是怎麼變成壞人的?

圖/擷自中國國民黨 KMT總統大選競選廣告
圖/擷自中國國民黨 KMT總統大選競選廣告

大選即將到來,上周末兩大黨分別推出競選廣告,國民黨由工商建研會推出的「我是五年級生」訴求沉默的中年選民,民進黨「二十歲去投票」則是訴求首投族,兩支廣告壁壘分明,彷彿這次選舉是一場世代對決,實在非常有趣。

五年級生廣告的第一句話是:「我在想,我做錯了什麼?」中間也說到:「在別的國家,我明明是社會的支柱,但在自己的國家,我什麼都不是。」讓我們深深體會中生代的痛苦與無奈。不過,如果看清世代問題的成因就會了解,社會不需要你「做錯什麼」才會變成壞人,有時你什麼都不做,也是壞人,甚至當你把某些事情做得太好,反而會變成更壞的人。

▎世代問題的誕生:晚出生是壞人,早出生的不改變也是壞人

不同時代的人,成長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經濟的時空背景中,造成價值觀的差距,這是世代衝突的來源(當然,單純用「年級、世代」就把人劃分到不同價值觀的陣營有太多瑕疵,如何解決我們最後再說)。

回顧歷史就會發現,假如你出生在1960年代電視普及於家庭的環境,恭喜!你從小就是「電視兒童」的壞孩子;出生在1980年代隨身聽誕生的環境,lucky!你只要一戴上耳機就是自我封閉的「蛋殼族」囉;同樣的道理,出生在2000年代的孩子則會直接成為走路不看路的「低頭族」;而「草莓族」更無分世代所有年輕人的勳章。

只要你晚一點出生在「對的時機」,不需要努力什麼就會直接變成壞人。誰叫你趴數低,總是有上一代人沒看過的新東西,形成的文化他們不了解,只好發明各種「族」來解釋你不同於原本社會常規價值的行為,把你視為叛逆、輕浮、沒倫理的象徵。

年輕人的對此不平我們都很清楚了,但「社會支柱」的又是怎麼變成壞人的呢?當然不是因為支柱做了什麼錯事,而是環境改變了。

學校老師用一樣的態度對待學生,三十年前是王牌,三十年後變成魔鬼,因此有了翻轉教育的訴求。政治人物以一樣的態度面對民眾,三十年前是菁英,三十年後則是傲慢,因此有了公民覺醒運動。沒察覺到環境改變的人,會認為自己還是三十年前的王牌、菁英,發現社會改變的人,則會了解自己變成傲慢的魔鬼。

好比天龍人什麼也沒做,就算不願意成為天龍,只要住在台北,房價高漲不像話之後,自然就背負高高在上的罪名,愈是在台北住好住滿,就愈成為新世界裡遭揶揄的對象。

▎世代問題的意識:教育、政治早就察覺,經濟卻後知後覺

在這裡想強調台灣世代問題的經濟因素,這支「五年級生」廣告是「工商建研會」推出的,它(至少名義上)是個工商團體,不是文化組織、不是教師工會、也不是環保團體,潛台詞也有「我們可是在努力賺錢拚經濟,你們憑什麼說我不公不義?」的心情。

如今我們很難想像會有教師團體出來捍衛三十年前的教學方式,也不敢想像有政治人物會繼續用三十年前的方法推動政策(國發會前主委管中閩的TED演講,說明了菁英官員的「我是為你好」的施政方法需要改變,值得一聽)。但工商團體卻可以繼續高舉發展的大旗,這是為什麼呢?

 

新世代的聲音在經濟場域裡非常無力,畢竟這是一個「賺到錢就是成功、才能大聲」的世界。你會說年輕人不懂政治,跟年輕人走會亡黨亡國,但至少年輕人手上還有選票,有確實的力量;你會說年輕人不懂教育,但他們上課可以不理老師,逼得你要翻轉教育。然而在就業與經濟上,年輕人幾乎沒有籌碼和上一代競爭(你賺到錢你才懂經濟,你連工作都沒有講什麼屁!?),只能淪落成魯蛇,被說只剩小確幸。

過去靠加工出口製造生產賺全世界錢的工商菁英,會認為今天自己還是「社會支柱」也很正常,即使舊模式搖搖欲墜、愈來愈賺不了錢,但你能提出什麼證明成功的新模式嗎?

時代改變了,政治、教育、環保的新世代聲音漸漸被聽見,但是經濟還後知後覺,而且保護舊價值的聲音愈來愈強烈,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因為新模式還需要摸索,還無法證明成功,保護維持舊模式的聲音就愈大;而愈把資源用在延續舊模式,新模式就更無法出現。

管理學有「創新的兩難」理論,說明愈厲害的企業愈是無法創新,因為光是維持當前的模式就能賺錢,沒有創新的動機,此外若把資源投注於開發新模式,要是成功了,也等於損害原本的獲利機制。於是原本的產業龍頭只能等著競爭對手用創新來毀滅自己,或選擇創新來自我毀滅。到那時候才在想「我做錯了什麼」。

▎世代問題的解決:必須合作,不要期待「你會退我會老」

很多人會說,解決世代問題很容易,交給時間就好,反正老人年年死,小孩年年生。問題是,從台灣人口金字塔的推移來看,就算到了2050年,中老年人的比例愈來愈多(參考圖片),若要以選票決勝負的話,年輕人是別想贏的。

不過幸好,世代問題源於不同時代的成長背景被形塑的價值觀差距,並非無法改變(誰說老人就不能有年輕的心,或年輕人就不會有老成的心呢)。認知到問題的來源,就有可能縫合世代間的差距。

我們可以立即停止年齡歧視,不要說「現在的年輕人就是怎樣怎樣」,也不要再說「你會退我會老」,因為以前的年輕人也是一樣被歧視,就算我老了也不代表我的價值觀正確,還很可能什麼都不做就變成所謂的壞人。

此外,也請給予不同價值觀「同情的理解」,請記得,無論表面多麼不理性,強烈的一般信念必然有其理性基礎。重要的問題通常都會有含糊、說不清楚但應該很有道理的答案,發掘人們普遍信念的背後原因,是很重要的。

最後,設法打破生活的同溫層,多和不同背景的人聊聊,少點說服、多點說明,讓對方了解自己面臨的處境,或許他才能理解為何你會有這樣的看法。就連「到底是不景氣,還是你不爭氣」都可以吵個五年七年,「為什麼你想當魯蛇,為什麼你不生孩子,為什麼你的薪水那麼低」這些問題,也許還要十年八年的時間,才能讓所有人都理解問題的成因,找出解決的共識。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