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不喝林鳳營鮮奶?複雜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
最近國內著名的泛科學網站因為與味全公司進行一個合作專案,於是進行了一場林鳳營鮮乳的調查報導,隨後引起了一些爭議。
在這一個爭議中,許多人認為泛科學因為接受了味全公司的經費,所以許多的偵察內容應該不可信。不過從泛科學企劃的完整程度來看,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泛科學一開始「不收錢」,應該就不會有現在的爭議(味全公司當然也不會讓他們進去採訪)。但是一個優質的媒體,如果要深入地探查一個事件,「不花錢」大概很難達到一定的精緻度,真相的發掘往往也是需要經費支持的。
但是這樣說,並不是要合理化泛科學以味全的經費來檢驗味全的產品是合乎情理的。因為在這一個過程中,會不會因為是業務的配合所以監督的力道比較輕?會不會因為有合作為前提,所以不忍過於苛責?……我想我們都沒有辦法排除這些狀況存在的可能,因此要同時達到經濟收入與立場超然,就會有相當的難度。
如果泛科學在這一個企劃過程中有所錯估的話,應該就是錯估了台灣民眾對於「收錢作報導」的耐受度。即便泛科學在過程中也想要把整件事情攤在陽光下,例如自我揭露有經費資助(雖然還是會有人覺得它標注不明顯)或者從不避諱與味全之間的合作關係,但明顯地是民眾並不買單這樣的企劃型態。因此,即便我個人相信泛科學總編所抱持的初衷及理念,但是就結果來論,顯然最後並沒有達到原先的目的。因此如何評估台灣民眾可以接受的說理方式,並且如何開創出合適的營運模式,這或許都是泛科學可以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然而,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在這些指責及負評如波濤般迎面襲來的時候,泛科學鄭總編輯以個人的立場發佈了一篇回應。這一篇回應的意思大概是:在泛科學的經營過程中,他越來越沒有辦法絕對地認為一件事情到底應該是怎樣?因為隨著知道的事情越多,透顯出來的「不知道」就越多。他坦承自己隨著許多的「不知道」,於是「想知道」,然後嘗試用更加精確的方式「去知道」。
此宣示不管在泛科學內部及外部都引發了許多不一樣的討論及爭議,許多不同的朋友從危機處理、公關、修辭、策略……等不同角度來提出看法及建議。但是我想講的是,鄭總編輯所言,只是如實地說出了他對於科技社會複雜多變特質的中肯陳述,這些「不知道」的本質都是事實,而這一個觀察更直指台灣社會淺碟與民粹的核心。泛科學大可以用許多危機處理的公關手法來躲過這一次的擦槍走火,就像我們所習慣的老舊傳統媒體,遇到紕漏時就擦脂抹粉地逃脫,然後很快地故態復萌,最終繼續用一個「全知」的權威形象來餵養我們的天真,抓住大眾喜歡立即得到答案的習性,縱放整體社會的煽情與怠惰。
台灣社會中,我們多數人習慣「不確定地」接受了許多自己也摸不著頭緒的「確定」,在自己還搞不清楚狀況時,就跟著大家一起大聲嚷嚷。其實「確定地」了解這個社會其實有很多的「不確定」,遠比「不確定地」接受許多事情的「確定」都要來得更加重要。但是我們多數人不在意複雜的問題很難有簡單的答案,只是急著要伸手向人要「立場」,伸手要「解方」。這種問得暢快、答得也暢快的爽勁,是許多內容農場與劣質媒體還能夠繼續苟延殘喘的原因。
我必須先自我揭露,我自己是泛科學的作者,我與裡面的許多作者及夥伴都有很好的情誼,甚至革命情感。在林鳳營事件的處理上,泛科學或許需要有更加嚴整的考量及更細緻的作法,因為許多人不喝林鳳營,其實基於更多複雜的因素,這同樣沒有簡單的答案。但是我支持泛科學總編對於這一事件的後續說明,因為它誠懇、不討好、不雕琢,讓我更願意相信這一個新媒體有著與過去老媒體不一樣的初衷與信念。就促成一個更好、更進步的台灣社會而言,我挺泛科學,更挺鄭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