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台灣醫療推理劇——《麻醉風暴》 | 黃俊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久違的台灣醫療推理劇——《麻醉風暴》

《麻醉風暴》劇照。圖/公視提供
《麻醉風暴》劇照。圖/公視提供

在台灣影視圈中,已經沈寂很久的醫療推理劇終於又出現了。本週公共電視HD台首先開播麻醉風暴》這一齣迷你戲劇(共六集),內容聚焦在麻醉科醫師的生活,以及所伴隨的醫療爭議故事。

戲劇好不好看、能不能引起風潮,還值得觀察,但光是這種題材的再次出現就足以讓人欣慰。印象中,台灣的電視台從《大醫院小醫師》及《白色巨塔》之後,就再也沒有這種融合醫療知識及社會議題的完整戲劇作品。期間當然還會有零星的一些主題與醫療相關,只是常常虎頭蛇尾,演到後來往往醫療內涵只在其中聊備一格。

例如描寫醫美診所故事的《愛情急整室》,後來沒有急整室,只剩下愛情;描寫女醫師遭受人生挫折之心路歷程的《白袍下高跟鞋》,後來沒有白袍,只剩下高跟鞋。中間當然也有類似像《B棟8樓》這種為了還原SARS期間和平醫院狀況的政策導向性戲劇,在科技部的經費補助下聊表心意地拍了兩集,在超冷的時段播出後幾乎沒有引起任何迴響。

這種具有知識含量的戲劇作品,近幾年在台灣的影視環境中銷聲匿跡,成本高、背後考證功夫難、專業人才欠缺,固然是大家卻步的原因。就像《白色巨塔》的作者侯文詠就坦言,很擔心《麻醉風暴》這齣戲會拍得慘不忍睹,因為醫療劇專業、難拍。幸好結果他十分驚豔,認為除了手術與麻醉的細節不失真,劇情更貼近醫療體系崩壞的現況

以《麻醉風暴》為例,劇組就得請到真實的麻醉科醫師擔任醫療顧問,安排演員實習、蒐集手術影片,並確認每一項手術的器材和執行流程。當這些元素都到位後,更需要在戲劇與寫實之間進行取捨,以獲得最大的平衡,所花費的功夫可見一斑。

不過,所有的優質戲劇原本就都需要經歷這些費工的精鍊過程,這些理由並不特別。造成這些年來此類型戲劇的短缺,主要還是我們的影視工作者多認為民眾不會買單這類高知識含量的戲劇(把大家想得很笨就是了),或者是不願意承認自己根本沒有能力為專業知識說一個吸引人的故事。

所以,我們的電視頻道中就充斥了各種粗製濫造的廉價鄉土劇,或是無病呻吟的假掰偶像劇。在這些戲劇中,往往可能跟知識沾上邊的多是「驗DNA」,認小孩要驗DNA,抓小三要驗DNA,告老王要驗DNA,搞到後來連我們處理漂流木都想驗DNA

相同的醫療類戲劇中,日韓英美都有很多傑出的作品,產量更是驚人。台灣觀眾耳熟能詳的《醫龍》、《白色榮光》、《怪醫豪斯》、《實習醫生》都是典型的代表,即便是韓國這幾年也挑戰許多類似的題材,例如以精神科醫師及病患為題材的《沒關係,是愛情啊》,或是描寫急診室實習醫生的《急診男女》。這些作品不僅收視亮眼,並且引領社會對這些議題的關注,為新世代的醫療劇注入新活力。

醫療的主題是所有科學硬知識中,與民眾最相關,最有機會融入生活的一種題材。透過醫學的生活化理解,可以讓一般民眾意識到許多日常文化中的醫療問題。如果台灣的戲劇能在雅俗共賞的基調上,好好為知識講個動人的故事,例如在男女主角纏綿悱惻、壞人爾虞我詐、情節懸疑糾葛之際,還可以讓人一邊驚覺橄欖油摻棉籽油、胡椒鹽加爽身粉、胃散混工業碳酸鎂……,拜託,你還怕戲不賣嗎?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