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旺角,濃縮了人類守城戰的歷史 | Cheng Lap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在旺角,濃縮了人類守城戰的歷史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雨傘革命已經進入第四個星期,雖然媒體一直說香港是「佔中」,「佔中」運動,但實際上,香港並沒有發生佔領中環,他過去是學運,現在是雨傘革命,他整個主題都是在金鐘和旺角兩大佔領區的。

主體的金鐘佔領區,較少事情發生,較和平,他代表的是香港一面的性格,那個和平,文明,秩序,西方性質的性格,「香港人」的性格。他代表的價值盲是金鐘這地方旁的中環。

旺角是輔助的區域,在這裡有更多的事情發生,但這邊更多的挑戰,更多被暴力威脅,他反映的是另一個香港,那個從電影中看到,有李小龍、有古惑仔、更熱血、更草根,也更色彩豐富的香港,可以說是「九龍人」的性格。

比起金鐘的遲緩和平,旺角則是瞬息萬變,物理衝突經常發生。當你細心觀察時,會察覺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雖然這裡沒有死一個人,但他正在重演人類軍事的進化史。自從義勇軍團解散後,難有軍事經驗的香港人,自然地發展出這多彩多姿的戰術,其實很好的觀察對象。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旺角佔領區的出現,是一個意外,當初在港島放催淚彈的時候,導致很多原本只是旁觀的人,因為誤中氣體,都被刺激起反感來。他們離開時,把這件事到處流傳,其中聽說有人在旺角聚集,便聚集到交通要道的旺角來。就像原始的先民,向著地理上優勢的地方聚集。

一開始旺角的佔領區,就只是一群手無寸鐵的人,沒有裝備,像過去一樣和平靜坐。就像狩獵採集的人類,最初期的遊兵散勇一樣。沒有組織,沒有戰術,甚至也不太清楚未來。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一切的開始,源自一輛撞向人群的汽車,就像猛獸一樣向著人群撲去。那輛汽車就像打開了開關一樣,使大家意識到夜晚的時候是有被衝撞的危險。為了避免再有汽車衝撞,人群開始築起了簡單的路障。他們就像初期人類聚落一般,了矮牆可以保護他們免於猛獸。

路障是旺角陣地的起源,路障保護的區域,就形成了一個聚落的空間。開始架起帳蓮,準備留守。當大家察覺到這個聚落正在形成,就遭到了可能是黑社會的成群組織性攻擊。這些就像是文明初期遭遇到的蠻族,他們有使用美工刀的,破壞街壘,攻擊帳蓬,更不斷傳出政府會借黑社會聚集而清場或者解放軍出擊的流言。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只是,這些攻擊都沒有能力夠摧毀街壘,雖然當場有市民受傷,路障也被多番破壞。但是從這些事情中,市民學會強固街壘,再也不是一開始時普通的鐵欄。

一開始是普通的欄柵,然後開始加入泥土強固,之後發覺要為衝擊者製造更多的麻煩,便加入了竹架和竹條,就像人類從柵欄升級至城牆一樣,最後更發展到變成了多角形,這竟然正是西方發展到近代的星形要塞。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不久之後更升級到考慮精神和心理,考慮到想要破壞路障者,既有黑社會也有警察,旺角陣地竟然非常有創意的想到將路障架設關帝像。如大家在香港電影所見, 香港的黑社會和警察都是拜關帝的,對街障有太粗暴的行為,就會有冒犯神明的嫌疑。這跟近代的水手們,會在身體上紋上耶穌像的原理是一樣的。然後還出現了耶穌等各宗教的人物。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但針對街障的攻擊也升級,包括出動了汽車,貨車,以及怪手,從高樓擲疑似糞便,以及揮動刀具的南亞僱兵等,單靠街障本身並不足以防禦陣地,更需要的能應變的人。面對著各種暴力,街障的守護者也升級了。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發展到今天,一個旺角守護者的標準配備是這樣的:面對天上的攻擊和警棍,頭盔變成了標準裝備,眼罩和口罩則是用來防備噴霧武器的,面對刀具以及警棍, 則用塑膠片組裝了輕便的護腕和盾牌。並用塑膠瓶強固這種盔甲,這正是從現實需求發展出來的裝備:結果重現了中世紀的騎士,擁有頭盔、面罩,以及盾牌和盔甲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不斷的黑社會和警方的接連出擊,就是為了攻陷街障,但是去到今天為止,這個看起來不專業也不像話的堡壘,竟然成功了抵抗所有的進攻。其中市民的戰術的進化是值得留意的,從一開始是從圈內死守陣地。慢慢進化到出現了遊擊戰,因為是市民,沒有裝備時根本就沒有辦法分辨,所以能夠達致遊擊戰基礎的「化整為零」和「化零為整」,在街壘被進攻時,直接出擊去分散甚至包圍攻擊者。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龍和道之役,政府在海底通道增援的時候,竟然反被組成別動隊的市民,從出口反包圍警察,導致增援失敗。也就是說,這已經可以看成是古式戰陣裡的輕騎兵,在一個防禦體系中,不僅是被動防禦,也以更高的機動力積極出擊的方式去阻截對陣地的侵犯。雖然他們沒有騎任何東西,但是從戰術上去比較,他們戰術上的意義本質上是一樣的。

那麼,用壓倒性的武力和人力去摧毀街壘可行嗎?事實證明也是不可行的,例子就是十月十六日的萬人戰爭。那天,政府試圖以壓倒性的工具,據說集中了二千以上的警力,想要強行清除路障,並縮減佔領區。

但沒想到的是,這刺激起了一個機制產生,就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民兵,也就是所謂的「minuteman」,美國的民兵們,平時有工作,故不能常備在戰場,但機動性十分高,當陣地出現危機的時候,就會迅速的武裝起來保護陣地。而旺角就出現了相同的現象,面對大規模的進攻,本來人數已經稀少的陣地,就出現了上萬人立即增援防守。阻止了這次大規模的清除後,不僅重建陣地,甚至把陣地的範圍擴大。

這意味著,這陣地已不再是靜態而是動態的,他即使被破壞也會回復,甚至再成長,因為場上的人雖少,但願意機動地支持這陣地卻非常多。只要受到刺激和進攻,就算整個陣地被全然破壞,這些人還是會再出來回復陣地。就像一條會自動回復的防線,之後也試過幾次進攻,就正正發現真正的問題並不是陣地無法清除, 而是消除了之後反而會刺激起更大的復原。

而且隨著經驗的增加,更多準軍事的行為也出現,例如播開音樂刺激士氣,這就像是軍樂,張開巨大的旗號,以及使用共同的顏色等。看起來沒有一件東西是專業的,可是這些都是在現場的形勢下不斷發展出來的變化。

我想一年前真的是難以想像,但這已全然是事實,在旺角,你能在一個月裡,看到一部濃縮的軍事史。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