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一心賺錢就等於「拚經濟」嗎? | Cheng Lap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全民一心賺錢就等於「拚經濟」嗎?

photo cedit:401(K) 2012(CC BY-SA 2.0)
photo cedit:401(K) 2012(CC BY-SA 2.0)

在華人的社會,「拼經濟」是一個非常非常常見的口號,大家都相信經濟,更相信經濟好,一切事情才會好。大家都自稱自己能夠拼經濟,經濟在二十世紀後期,成為了我們文明信仰的一部份。甚至進化到「為了賺錢之外一切東西都不重要,亦不應該關心」,例如政治,社會,文化這些不直接賺錢的事情。

問題是,甚麼是經濟呢?我們經常說這個詞語的時候,最後總是聯想起「錢」或者「GDP」等經常被使用的術語,經濟就是「賺錢」,取得更多的錢。

但是所謂錢,其實就是一張印了字的紙,因為有銀行保證他有價值,所以我們相信這張紙,可以幫我們換到我們需要的東西。例如食物、水、能源。我們賺錢,就是將這張紙,從別人的口袋裡,拿到自己的口袋裡,若銀行不印鈔,這些錢的數量是不變的。事實上,我們所謂賺錢,就是將這些紙我給你,你再回給我。

賺錢是甚麼呢?用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假設只有兩個人,甲君與乙君,加上一張紙。

甲君幫乙君做一件事,乙君就把那張紙給甲君。然後乙君為甲君做一件事,甲君又把這張紙,交給乙君。之後不斷的循環。甲乙君就會互相滿足對方的願望,互相幫忙。

這張紙就是「錢」,當收到這張紙時就是「賺錢」,當把這張紙給別人時就是「花錢」,可見,賺錢的時候往往同時也有人在花錢。因為承認了對方為自己做的事情,足以使我也為對方做一件,對方承認價值的事情。就願意把那張紙交出去。

雖然這麼簡單,但只是這樣,已形成一個經濟。

只要甲君和乙君不斷理解對方的需要,做對方需要的事情,這張紙就會不斷的流動。甲君和乙君一起「賺錢」,如果其中一人不願意做對方需要的事情,或者對方做甚麼都死不願意交這張紙出去,那麼,流動就會停擺。經濟就會消失。

所以,經濟的本質是「流動」,越容易承認事物與服務的價值,經濟會越流動,交換得越多。相反,越不承認事物的價值,越拒絕流動,則經濟就會停止。

如果幾乎沒有任何流動,就是經濟崩潰,就算一個社會,擁有金塊的人有全世界最多的金塊,農夫擁有能養起全世界人的食物,石油大王擁有夠大家燒一千年的石油,若他們不進行交換,擁有石油的會因為食物不足而餓死,擁有食物的人也會因為無法保存而腐爛,擁有金塊的人則只是有一堆沒有用的黃色石頭,因為欠缺生存資源而亡。

而如果交換的話,即使他們所擁有的東西只有一半,卻因為大家都得到剛好需要的東西,而能夠全部的活下來。所以,經濟的本質,就是流動。一旦沒有流動,無論再高的生產力也是不會帶來生存與富裕的。

說到這裡,是否發覺了一個問題?我們華人傳統講「積穀防飢」,提倡的是「儲蓄」,也就是先賺了錢,放在銀行裡不動,以免需要時沒得用。為了這個理念,我們節制消費,想吃的不吃,想用的不用,盡可能用免費的,便宜的,因為我們害怕失去「錢」,害怕把他花掉。

用剛才甲乙君的比喻,就是有其中一人,非常重視那張紙,死都不願意給出去。結果是怎樣呢?另一個人不斷想要那張紙也得不到,最終要不就是放棄這機制,要不就是因為很辛苦才拿來,也不願意輕易給出去了。最後的結果,就是甲乙君之間為了持有那張紙,死都不願意互相幫助。最終的結果就是合作減少,生存的機會也下降。

而這,正是太重視「錢」的後果,錢是應該重視的,但必須清楚理解他只是一種工具,一種令大家更容易交易的工具,可是為了持有這種東西,最終減少了交易。這就是本末倒置了。

而我們的社會,因為非常重視錢,「窮怕了」,所以我們在花錢的態度上,往往是很不健康的,我們常有一些為了省錢,而跑去連正常健康的餐點也不吃,吃最便宜的東西。我們常為了省錢,有興趣的娛樂也不做,覺得這是浪費。我們為了省錢,把員工的薪水壓到最低,因為我們覺得能減少花費,永遠是好事。我們習慣性的否定事物的價值,甚麼東西,食物和商品,都傾向先批評為「太貴」,「不值得」,「不明白為何要賣這麼貴」。

我們很自豪我們節斂,刻苦,結果為此,我們不僅將自己很多真心的需求給拒絕了,我們以此為傲,到處告訴別人,我年青時,有該玩的不玩,該吃的不吃,今天才儲到了這個房子……然後我們很自豪的說,我的青春都這樣刻苦而過的。並認為,經濟奇跡,就是建立在我的刻苦勤奮節斂只賺錢不花錢上。

最後的結果是,我們這麼重視錢,經濟最後也跑不下去了。我們還是像以前一般愛錢,想要賺錢,為甚麼跑不下去呢?不知道,但是卻很清楚,我不會亂花錢,經濟不好就更不會亂花,想要把錢儲起來,或者買能保值的東西。

其實,走到這樣,錢已慢慢的失去了意義,從促進交易的媒介,變成了大家「安全感」的支柱。而要維持他,只有把錢毫無意義的,死守在自己手上,不去付出,自然也沒有流動。而這成為了每人心裡的思想時,經濟就會慢慢地停擺,即使我們有這麼多的「錢」,可是他卻因為我們那種根深固蒂的信仰,而失去了流動的能力。

我們為了錢,不再做別人需要的事情,當大家建造房子時,我們心裡想的不再是怎樣改善大家的居住環境,而是怎樣從這件事中,拿到最多的錢,再儲起來。結果我們很有錢,卻連居住環境都改善不了,而這種實際上生活的貧乏,就是貧窮的本質,但這不是因為物資不足而導致的,而是我們心理上不足而導致的。

太過重視「錢」,不僅不會令經濟流動。還會令流動走向停滯,而我們的社會目前正是如此。而我們走到如今經濟緩步不前的困境,還是覺得用以前的那一套便能解決問題。相反,以前的一套才是問題的原因,不是答案。

跟我們一直想的相反,想要令經濟流動,反而要對錢這回事,放開一點。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