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競爭力排名」是資方投資說明書,卻被政府錯當治國政績! | 張烽益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國家競爭力排名」是資方投資說明書,卻被政府錯當治國政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因為不被國際社會所承認,因此極度缺乏自信,無時無刻都想在各種國際場合出人頭地,亟待他人肯定以感受自我存在。歐洲隨便一個私人展場主辦的發明展,發出的獎牌數比參賽隊還多,大賺報名費,台灣機關學校與媒體也趨之若鶩。凡是各種號稱國際比賽,其實只是一個小小民間團體辦的比賽,出國比賽得冠軍,回國之後,反正也沒人分得清楚真相,就被吹捧為世界冠軍、國家英雄,當然外國主辦團體數鈔票可數的不亦樂乎,大撈台灣人的錢。

但不是要怪這些機關團體學校或個人,因為台灣的政府部門,更是一窩蜂地在幹這些盲目追求國際名次,然後轉內銷吹捧為執政政績的伎倆。很奇怪,一個國家領導人,居然不理會民眾的直接感受度,不深切地檢討施政措施,以回應並解決民眾的不滿,卻拿出外國某機構的國際排名,來沾沾自喜,這就是我們的政府官員。

▎國際競爭力排名的假象

以「數字治國」著稱的馬英九總統,日前在國民黨全代會提名洪秀柱擔任總統候選人的演說上,發出驚人之語,他說:「我們這八年來,在這方面沒有對不起台灣,我們維持了我們的競爭力。」馬總統會說他沒有對不起台灣,表示他認為七年多來他的政績傲人,其立論基礎根據是引用瑞士洛桑學院國家競爭力的年度評比,台灣今年評比是第11名,比去年進步了兩名。馬總統更進一步說,從一九九六到二〇一五年之間,李登輝時期平均第15.25名、陳水扁時期平均第16名,而他執政任內平均是11.5名。言下之意,他大勝扁李兩位總統。

但是有人去探究這個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是何方神聖嗎?他的國家競爭力年度評比又是依據哪些標準嗎?簡單地說,這只不過是一份給跨國企業的投資指南罷了,給大企業財團CEO在跨國經營投資策略上的參考,或是擁有鉅額國際熱錢的投資經理人,在理財資產配置上的判斷依據之一,如此而已。

洛桑管理學院,其全名是(IMD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business school,swiztzerland),因其校區在洛桑,雖然原文校名當中根本沒有洛桑兩個字,不過台灣還是把他超譯為洛桑管理學院。IMD,並非一個像牛津劍橋或哈佛等學術地位崇高的知識學府,其成立於1990年,合併了兩個二戰之後才成立的商學院後,才正式命名為IMD,是一個強調國際實務管理經驗,培養企業管理人才的私立商學院,目前共有來自五十幾個國家的約八千名學生與企業主管進修,其商學院排名名列世界前茅。

IMD每年製作的國家競爭力評比,在網路上並沒有公開完整資料庫,因為這些都是有公開價格的:紙本加光碟,700瑞士法郎(約新台幣2.2萬元)、電子版光碟加網路資料庫一年使用權,NGO與政府機構優惠價新台幣4.4萬元,企業則要新台幣7萬元。學校賺錢無可厚非,想必台灣政府各部門一定是忠實訂戶,貢獻多年。然而重點是,這些國家競爭力的評量指標,背後代表了何種意義?說穿了,只不過是幫助跨國財團者篩選出符合投資比較利益標的罷了。

看看今年IMD公佈的二〇一五國際競爭力排名,台灣的排名從第13名提升到全球第11名,真是太厲害了,在亞太地區僅次於香港與新加坡,連日韓都輸給我們耶!真是揚眉吐氣啦!當時媒體報導引用高階經理人話說:「認為台灣經濟面對景氣循環的韌性強度很高,有趣的是,報告中台灣每年平均工時2116小時,比61國平均值多197小時,成台灣競爭力提高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企業效能中的『平均工時』,台灣勞工更以每年平均工作2116小時,排名全球第10,貢獻卓著。」沒錯,工時很長,勞工很過勞,台灣勞工的長工時,卻成為評比的正向指標?

沒錯,IMD依據「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能與基礎建設」四大指標來進行評比,這四大指標之下又有近百項的子指標,綜合起來就是國家競爭力的評分。筆者由於家徒四壁,沒有能力購買前述兩萬元起跳的評比年鑑,不過在國發會的網路資料當中,可以找出一些端倪。

在「企業效能」評比指標項下,與勞工有相關的部分,有生產力、薪資水準、製造業單位勞動成本變動率、勞動力占總人口數比率、部分工時員工比率、婦女勞動力、平均工時等指標。這些指標到底是正向還是負向?非常有趣地,IMD認為薪資水準越高、勞動成本變動率越大、部分工時比率越低,就是負向指標,其評分就越低,也就是代表越沒有國家競爭力。相反的,年平均工時越長、婦女勞動力越多,就是正向進步指標,代表愈有競爭力,就是投資環境越好。另外在「政府效能」項下的指標,甚至將政府是否訂定最低工資保障、資遣費與預告期解雇保護等法律規章,來做為負向落後指標。

從IMD對評鑑指標的定位,就可以看到其忠誠地、堅守專業崗位為企業財團服務的本質,其認為:勞動權益保障越低、最低工資越沒有保障、解雇成本越低、勞動力市場更加彈性化、更充沛低廉勞動力供企業使用,就代表企業的經營成本越低,就等於該國的投資環境越好,就是國家競爭力越強。

IMD的評鑑作為跨國企業的投資指南的專業分析,也沒啥不對,畢竟人家是靠提供MBA課程、培養CEO、賣年鑑維持營運的私校。錯的是,國發會居然成為他們的長期忠實用戶兼推廣教育者,把IMD的國家競爭力評比數百個子項目,當成管考各部會KPI,要求各部會提改善進度與方案,並且把拼經濟窄化成拼IMD的國家競爭力的排名!錯把IMD當成太上政府,並且我們的官員,甚至總統居然不明究裡,盲目跟從這種血汗經濟探底的指標型態,真令人毛骨悚然,國家大政居然被這些人掌握在手裡。

photo cedit:自由經濟示範區
photo cedit:自由經濟示範區

▎台灣難道要靠剝削勞工追求經濟自由?

順帶一提,政府除了迷信IMD的排名之外,另外還沉迷於美國保守的共和黨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每年所公布的經濟自由度全球排名。今年初傳統基金會發佈了二〇一五年的全球經濟自由度排名,台灣排名第14名,比去年進步三名,國發會還沾沾自喜發布新聞稿指出,台灣超越日本(25名)、韓國(31名),為歷年最佳排名,「顯示政府推動市場開放、節制財政支出、尊重市場機制已獲國際評比肯定。」

但是大家是否知道,成立於1973年的傳統基金會,其是強調企業自由、低度的政府介入、個人自由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其出版經濟自由度全球排名,就是要宣揚其價值觀,進而掃除美國企業進軍他國市場的障礙。

傳統基金會的「經濟自由化」,以下列十項指數加以測量一個國家的經濟自由度:經商自由、貿易自由、財政自由、政府支出、貨幣自由、投資自由、金融自由、財產權、免於貪腐自由、勞動自由。從勞動自由的測量指標就可看出該項排名的目的:每多僱用一名勞工的最低工資比率越高,自由度越低;企業僱用額外勞工的阻力越大,自由度越低;工時的僵固性越高,自由度越低;開除冗員的難度越高,自由度越低;解僱預告期越長,資遣費越高,自由度越低。

美國傳統基金會這種一味地追求企業經營者自由,忽略勞工權益的排名,國發會在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網路文宣——「悶經濟逆轉勝的序曲」懶人包當中,居然還特別提到,台灣走不出悶經濟的原因,就是在勞動自由只排名第125名,比中國還低,而金融自由排名41、貿易自由排名44,就是台灣的勞動自由度太低,害慘了台灣整體經濟自由度排名。

所以,台灣難道要走向一個解雇勞工更加自由、基本工資越低工資規範更自由、工時運用更加彈性、企業雇用非典型人力更加自由的國家嗎?台灣要追求這種經濟自由的排名嗎?到底追求這種排名是誰得利?誰受害?答案應該已經很清楚了。

台灣作為一個國際孤兒,一直想在國際上爭取知名度,爭取排名來自我肯定,這無可厚非,但是政府施政跟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 )國家競爭力、美國傳統基金會經濟自由度評比這類跨國企業投資指南的盲目行徑,已經到是該停止的時候了。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