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增宏/台灣科學研究還在舊時代?「國家動物實驗3R中心」的重要性
3月25日,行政院會通過「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組織法」修正草案,預計將科技部改為具跨部會協調功能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其職掌為管理國家科學發展及應用之規劃、協調、審議及資源分配,卻漏掉了極基礎且重要的「倫理規範」。
依賴動物實驗,台灣還在「馬車時代」?
上至國家安全機密、人體臨床試驗、活體動物實驗,下至取用人類或動物組織及細胞檢體進行研究、人員問卷與田野訪談,都必須遵守學術倫理規範,新的國科會不能獨漏此一「職掌」。
另一方面,在各學科領域以活體動物進行研究、教學與應用的「動物模式」,也面臨倫理和科研品質與效益的挑戰,符合「動物實驗3R—取代(Replacement)、減量(Reduction)、精緻化(Refinement)」原則的各項替代方案,更是目前國際生醫科研與產業發展極重要的一環。
果蠅、魚、鼠、兔、狗、貓、豬等動物因其生命週期較短、可被人為飼養、部分解剖構造及生理反應機制與人類相似,而被應用於實驗中做為模式動物。然而,物種間畢竟還是存在著我們已知與未知的差異,因此動物模式研究的實驗結果,常常與人體研究階段的實驗結果不符。
據統計,通過臨床前動物實驗的藥品,進入到人體試驗階段後,約有60%因為對人無效被淘汰,30%則是對人類有毒而被淘汰,顯示動物實驗對於人體疾病機制的預測率太低。依賴動物實驗的科研模式,因此被比喻為「在太空時代,還用馬車當交通工具」。
回歸「人類模式」研究
生醫等領域的科學研究若要突破此瓶頸,就必須改變過去的做法,改為以「人類生理為基礎」的研究方法,才能更精準、更有效率。全球已有超過17個國家成立3R中心,積極推動「動物實驗替代方案」的研發與應用,擔任國際合作的窗口,促進國內的法規調適。
荷蘭政府從「創新科技、促進經濟發展」的角度,從化學品毒理試驗開始研發及採用替代方案,並訂定2025年要廢除動物實驗。加拿大亦提出2040年要回歸以「人類模式」研究為基礎,發展創新生醫科技。
近年來,為提升科研的精準度及效率,多個歐盟國家及國際期刊採用英國國家動物實驗替代中心(NC3Rs)發展的「動物實驗報告指引」(The ARRIVE guidelines),以及去識別化後的資訊公開制度,讓已發表的實驗資料能被公開檢視、評估及共享,使資源能物盡其用。亦有國際期刊鼓勵研究團隊主動回報平時不會被發表的負面實驗結果(negative results),避免無效的實驗被重複執行。
歐盟已將會員國自2015年至2017年的科學應用動物統計數據及分析報告公布於官方網站,並宣布2023年,全球就可以透過歐盟資料庫看到各國動物實驗執行的概況。
另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國際上關於動物實驗替代方法的網路講座及研討會如雨後春筍般密集舉行,全世界前所未見地積極發展及交流體外試驗、大數據、人工智慧、器官晶片、人工合成抗體等試劑、新興測試評估方法學應用於動物實驗替代方案,從「人的生理模式」為基礎,提升科研效率與品質。
反觀台灣,雖有環保署化學局及衛福部食藥署,逐步於法規毒理測試項目中採納國際已認可之替代方案,並有國衛院「非動物性替代資訊網」提供國際新知,但因缺乏國家動物實驗替代中心進行跨部會協調,並制定跨部會的政策,國內自法規調適、產業應用、實驗室執行量能、資源供應至技術研發與人才培育各階段,對於動物實驗替代方案如何發展皆無所適從,難以形成產業鏈。
「國家動物實驗3R中心」在何方?
科技部於去(2020)年12月16日,召開「動物實驗替代3R中心專家評估會議」,針對國際趨勢、動物實驗替代方案相關技術發展、國內各部會推動現況,以及我國動物實驗3R中心推動方案等議題進行分析評估。並提出包括於行政院設置「國家3R專案辦公室」在內的方案,在場學者專家、生技公司等產業代表皆認同需要有國家整體的發展政策以領導、吸引及培育相關人才。
在政府正以跨部會協調為目的,計畫將科技部改組為國科會之際,我們呼籲立法院支持將「倫理規範」納入國科會科技施政執掌,並以任務編組,於國科會設置「國家動物實驗取代、減量、精緻化(3R)中心」,負責制定我國整體動物實驗替代方案推動的政策,規劃研發和驗證的方向與措施,並積極與國際交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