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不足或文資大發現?台中州廳「貓道」具軍事功能?

聯合新聞網 蕭文杰
台中市政府從2020年8月開始進行台中州廳的修復工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去年4月,多家媒體紛紛報導了「台中州廳在進行修復工程時發現森山松之助設計的『貓道』, 可容納士兵,具軍事功能」。

其中,這些新聞引用了當時文化局長張大春的說法:「依照建築師森山松之助的規劃,貓道最多可容納100多士兵。若敵人來襲,士兵可在最短時間沿窄梯進入屋頂,並在『老虎窗』、『牛眼窗』架設機槍進行防禦。」

文化局長張大春這樣的說法,在透過台中市府官方導覽、文化局官方臉書台中文化小尖兵與媒體刊載下快速傳播,許多觀光旅遊業者與學生就這樣在網路搜尋後,毫無懷疑地將這些資訊運用在鄉土教學的報告中。

不過,這一則新聞,恐怕是媒體在沒有能力查證的狀況下所報導的,是一則有疑慮的新聞,需要事實查核。主因是目前並沒有任何學術研究指出森山松之助曾有這樣的規劃設計,台中市政府也沒有舉出考證的證據。

筆者曾為此私下詢問台中市某位不便具名的文資委員,他亦表示未曾見過這類考證。

也就是說,標榜森山松之助設計的台中州廳「貓道最多可容納100多士兵,可在最短時間沿沿窄梯進入屋頂,並在『老虎窗』、『牛眼窗』架設機槍進行防禦」,此說法是張大春局長為此次台中州廳修復工程所標榜的獨特發現。這有兩個可能,若不是驚天動地的文史大發現,就是隨意誇口的不實宣傳。

時任文化局長張大春與環保局長吳志昭勘察工程進度。 圖/台中市文化局

缺乏考證的「貓道具軍事功能」說法

由於台中州廳屬於國定古蹟,台中市政府是使用單位,筆者為求謹慎,曾向中央主管機關文化部發文,要求公布且公開過去台中州廳的研究報告,並請主管機關說明這個「號稱森山松之助的設計理念,可容納100名士兵且架設機槍」的說法研究文獻出處。

文化部收文以後從善如流,馬上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0條,公開過去的公費研究報告,這些資料於台灣記憶網站上搜尋報告書名稱即可線上閱讀。但由於「台中州廳『貓道』 可容納100名士兵,具軍事功能」說法並非來自官方發包的研究,而是出自台中文化局局長金口,因此文化部只能要求台中市文化局提出解釋,無奈台中文化局不理會上級文化部,經多次催促後,至今已經約一年,依舊沒有回文。

此說法若屬實,且台中文化局可以證明是森山松之助設計理念,絕對具有學術價值,可是目前的現狀是台中市政府提不出佐證,坊間卻依舊拿此說法,當作文資教育教材。

而若該說法純屬虛構,其實已經涉及倫理問題,這就好像是數年前有記者報導陳澄波畫作失竊,在缺乏考證下自行加上「陳澄波他自己本人也相當的緊張」,造成了誤導。因此,本文欲探討國外的「貓道」,並針對台灣幾處擁有「貓道」的老建築進行分析,讓讀者自行研判台中市政府的說法是否正確,並且期待台中文化局速速公開回應。

台中州廳內的「貓道」。 圖/台中市文化局

國外有形建築文化資產中的「貓道」

「貓道」英文Catwalk,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可以查到下列說法:

劇場設備名詞。一個位於舞台上頂棚的狹窄通道,舞台技術工作人員在此可從事調整或操縱吊景的工作。另外也解釋為:檢修巡視用通道、狹小走道。

在國外的建築文化資產當中,「貓道」因為走道狹小,參觀時會有安全顧慮,因此大多是沒有開放、必須限制人數,或是透過學術申請才有機會探看其中的奧妙。

筆者透過網路搜尋,找到法國巴黎聖母院的貓道圖片;以及位於厄瓜多的國家誓言聖殿貓道,藉由這些圖像,讀者可以了解建築的特色及功能。

由以上兩案例,我想多數人應該能認同「貓道」就是為了檢修建築所架設的通道,當然,這些文化資產對於「貓道」的說法,絕對沒有提到具軍事功能的設計及能藏多名士兵。

2019年毀於火災的巴黎聖母院木架構及貓道設施。 圖/維基共享

厄瓜多的國家誓言聖殿。 圖/維基共享

日治時期總督府營繕課建築的「貓道」

日本統治時期,總督府營繕課負責設計官廳建築,這些受西方風格影響的建築師,也就理所當然引進西方建築元素,其中,台灣三大州廳建築包含台北州廳、台中州廳、台南州廳,都是森山松之助擔任設計師,興築年代相仿,建築特色也都是馬薩式斜屋頂,且同樣都位於交通要衝,是城市的焦點,而這些建築的內部也都因為維修需求,必須擁有貓道。

奇特的是,這些總督府營繕課的設計,無論是出自森山松之助之手,或是不同建築師的規畫,其所留下的學術報告,都沒有任何一位研究者指出這類州廳建築,或是像原台南地方法院1擁有馬薩式斜屋頂的建築,設計上是強調「可以經由『貓道』快速移動,在屋頂藏百名士兵,並且架設機槍」。所以筆者不知張局長主張的說法是否有學術理論?因為全台灣的森山松之助建築遺留不少,至今卻只有台中文化局這樣形容森山松之助設計的台中州廳「貓道」有此功能。

審視原台北州廳,現為監察院的主建築,其使用單位監察院針對建築的解說就是:「貓道顧名思義是指極為狹窄的走道,行走時須格外小心。」另監察院官網說法還表示:「前往貓道,可從2樓迴旋梯拾級而上,抬頭即見柳杉木架構成的屋頂木桁。躡足行經貓道,跨出老虎窗,戶外有一露台,可近觀雄渾的圓頂及左右兩側的衛塔。因安全考量,未開放一般民眾行走」。

也就是說,就森山松之助設計的原台北州廳而言,貓道很狹小,走在貓道上其實是有風險的,所以原台北州廳的貓道沒有開放,現階段僅供修復人員,或是調查研究者基於需要下才行走。

而原台南州廳,現在作為台灣文學館的建築,其「貓道」也不曾聽聞設計上有軍事功能。

另探究台南地方法院2與森山松之助設計的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這兩處國內知名的文化資產,都曾在限制人數、限定時段的狀況下,開放「貓道」讓民眾參觀。這類文資場所對於「貓道」的詮釋,仍僅限於「貓道」就是檢視與維修屋頂功能。

因此筆者認為,森山松之助在設計上,並沒有做出要容納100多士兵在貓道上的軍事用途打算,因為除了相關文獻沒有紀載之外,要進入「貓道」需透過陡梯,通道入口都十分狹小,梯子寬度僅能供一人攀爬,而且在通道中若不放慢速度,絕對會有碰撞到屋頂木桁的危險。

試問百人的軍隊要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進入屋頂,在「老虎窗」、「牛眼窗」架機槍進行軍事活動?而且台灣天候濕熱,不像是溫帶或是寒帶國家,這類建築的屋頂內部在台灣是十分酷熱,位於屋頂的貓道,又不好大動作活動,若遭遇敵人火攻,恐先喪命在屋頂。因此筆者認為,就森山松之助的設計,「貓道」僅是基於維修所保留的通道,他應該沒有考慮軍事功能吧!

不過,若台中市文化局認為森山松之助的設計理念,真的強調可以容納100名士兵,並且進行機槍架設的防禦,就請拿出證據,而不是將日軍形容成科幻小說、武俠小說中,會飛簷走壁的神祕武林高手。

原台南地方法院屋頂「貓道」。 圖/作者自攝

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內的貓道。 圖/作者自攝

台灣文化資產的另外兩類型貓道

其實目前的台灣文化資產當中,仍有其它類型的「貓道」。其中之一就是日本時代興建的的嘉義監獄,現名稱為獄政博物館,這建築也擁有「貓道」,只是這個「貓道」是獄政人員使用,功能是建築物高處巡邏監獄之用。

雖然嘉義監獄的「貓道」目測寬度較寬,應該較為好走,但高度有限,根據少數體驗者表示,爬上階梯後並不舒服,因為有些區域,人是無法直立的,必須彎腰行走,以防不小心撞上屋頂的結構。

另一建築則是戰後興建、位於北投的中國電影製片廠。2020年之前,原本遺留兩座大型拍攝電影的攝影棚,這兩座攝影棚內擁有的「貓道」是基於電影棚內拍攝,架設燈光、調整操縱吊景之用,分別興建於1967年與1981年,這類電影攝影棚建築見證了台灣的電影史及反共宣傳。

1981年興建的C棚更曾是亞洲最大,不只是有貓道,還有地下式軌道,可惜在柯市長任內被判定不具文資價值,最終被拆,僅僅留下A棚跟錄音室登錄歷史建築。

嘉義舊監獄(​​獄政博物館)舍房設置空中巡邏道 「貓道」。 圖/維基共享

北投中國電影製片廠內貓道。 圖/作者自攝

北投中國電影製片廠內貓道與攝影棚。 圖/作者自攝

結語

筆者書寫「貓道」這類的文化資產,主要是因為大多數的「貓道」並未開放參觀,台灣人鮮少有機會親自體驗觀察。另一方面,台灣過去在詮釋文化資產時,有時候也會因為對於消息來源過度相信,造成以訛傳訛的現象。

張大春局長針對森山松之助台中州廳「貓道」設計的軍事利用說法,據筆者調查,應該是直接引用早期蕭家淇副市長的看法,但同樣地,蕭家淇副市長也沒有提出任何證據。在此,筆者呼籲,公部門不應只是把文化資產修復當成宣傳政績。

回歸到文化資產教育,公民想要知道的是真相,而非沒有調查的說法。目前台中市政府已經於2021年3月31日調整人事,文化局張大春前局長轉調為勞工局長,新任的文化局長陳佳君能否針對台中州廳建築的「貓道」,給出一個經過調查後的合理解說呢?

國定古蹟台中州廳預計2022年底修復完成。 圖/台中市文化局

蕭文杰

中原大學設計學博士班畢業,現於大學擔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美術史、...

文化資產 台中 蕭文杰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