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整改再加碼:「滴滴出行」風光在美上市後為何撞牆?
用戶多達5.8億人的中國網路叫車服務平台「滴滴出行」(NYSE:DIDI),6月29日在美國紐約證交所成功上市,以每股14美元發行價籌資約44億美元,當日市值高達684.9億美元,豈料7月4日慘遭中國網信辦通知從應用程式商店下架,前後不到一週。
滴滴出行在美國上市的規模,僅次於阿里巴巴2014年在美國上市籌資250億美元之歷史紀錄。
上市喜悅維持不到一週
中國網信辦(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7月4日表示,根據《中國國家安全法》與《中國網絡安全法》規定,滴滴出行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者個人訊息」的問題,因此通知下架。
此前,中國網信辦旗下的「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於7月2日即表示,為「防範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對滴滴出行進行「網絡安全審查」,停止新用戶註冊——滴滴出行股價應聲下跌,7月3日香港《信報》指出,滴滴出行在美股開市前急挫10%,至3日凌晨1時30分仍跌8.08%,截至3日收盤下跌5.30%。
根據《路透社》與中國《澎湃新聞》等報導,中國網信辦經調查舉報核實,滴滴出行「嚴重違法違規蒐集使用個人訊息」,要求「認真整改存在的問題」。
滴滴出行對此表示,將「堅決落實國家有關部門的相關要求」嚴格整改,但已下載的用戶不受影響。
似乎難以「免俗」,滴滴出行不忘對中共當局謙卑「致謝」,表示「真誠感謝主管部門指導滴滴排查風險,我們將認真整改,不斷提升風險防範意識和技術能力,持續保護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防範網絡安全風險,持續為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務」。
此時輿論對滴滴出行不利。網路盛傳滴滴出行涉及洩露中國道路交通、人口熱區地圖與個資等敏感數據給美國以利上市,是遭到重手整改之主因。然而滴滴出行副總裁李敏於7月3日澄清,滴滴出行的數據都存在中國境內,絕無可能交給美國,並強調堅決起訴惡意造謠者。
重演阿里巴巴整改戲碼?
創辦於2012年的滴滴出行獨霸中國同業,於2016年擊退中國Uber,並收購其中國業務,目前市場遍及中國以及15個國家,包括俄羅斯、澳洲、巴西、墨西哥,在這些國家收集大量數據,運用於自動駕駛技術與交通分析。
在阿里巴巴遭到中共當局監管與整改之後,今年4月滴滴出行等30多家中國網路企業曾被監管機構約談。僅在一個多月之前,5月14日中國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八個部門以「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名義,聯合約談滴滴出行、美團出行等十家交通運輸企業,要求進行整改,內容大致包括定價規則不明、壟斷資訊、侵害從業人員權利等等。此事件被輿論形容為中共對阿里巴巴的「監管重拳」已經揮向交通運輸服務平台。
不久後《路透社》曾經在6月17日示警,滴滴出行可能會因違反「反壟斷」規定遭到中共當局調查,包括是否以不公平手段排擠小型競爭對手、定價機制不明等等。
除了盛傳滴滴出行洩露涉及國家安全之敏感數據給美國而惹上麻煩,更複雜的是許多資料顯示,估值「天價」的滴滴出行上市案,恐怕涉及中共與國企龐大利益糾葛。
美國資本市場除了提供多樣化而且成熟的資本來源,對上市企業而言更是飛躍世界龍門的成功象徵,而對中國企業而言,更有擺脫中共當局所設資本流通限制之實際功能。根據公開資訊,滴滴出行前三大股東為軟銀、騰訊、阿里巴巴,採取典型的「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y,VIE)架構在美上市,利用境外公司控制在中國的VIE經營實體,以規避中共法規限制。
而在赴美上市之前,滴滴出行已經獲得超過20次融資,總額超過200億美元,知名股東機構上百,結構相當複雜。
根據外媒調查中國私募股權數據平台「CVS投中數據」,發現2015年以來有近20家赫赫有名的中共央企與國資金融機構投資滴滴出行,這些機構幾乎跟重金挹注滴滴出行成功收購Uber過程脫不了關係,恐也隱身赴美上市圈錢之列。
近兩年在反壟斷與監管壓力下,據悉部分中共央企與國資金融機構已低調離場,然而也可顯示滴滴出行匆促赴美風光上市背後的利益糾葛,不會只是違規使用數據這麼簡單,也和洩漏數據給美國沒什麼關係。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