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困淺灘——看美軍在西太平洋的水下布局

聯合新聞網 王臻明
圖為美軍康乃狄克號(USS Connecticut, SSN-22)核動力攻擊潛...

美國海軍日前已經證實,康乃狄克號(USS Connecticut, SSN-22)核動力攻擊潛艦於10月初在南海執行任務時,意外撞上海底山脈,造成十餘名水手受傷。潛艦前方的損傷讓部份壓載艙無法正常運作,導致這艘海狼級(Seawolf class)潛艦被迫上浮航行,並返回關島的基地進行檢修。這個意外不止證實了美軍潛艦已經進入南海活動,或許也可以說明,為什麼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西南角的中國軍機,以運-8反潛機最為常見。中國軍事科學院的研究員更指控,美國機艦不斷逼近中國領海邊緣進行偵蒐任務,光是今年就已超過兩千次。

這個調查結果也與之前多數的猜測相符,許多人認為南海的大陸棚環境,並不適合這種大型核動力攻擊潛艦活動,在水深不足下,不止活動範圍受限,也更容易發生意外。特別是海狼級還是美國海軍現役的核動力攻擊潛艦中,噸位最大的;也因此,在這種環境中執行任務的危險性更高。但美國海軍仍然派遣康乃狄克號到南海執行任務,可能的原因是海狼級最安靜、速度最快、戰力也最強,除了能蒐集情報,也可監控從海南島地下潛艦基地出海的解放軍潛艦。

美國的核動力攻擊潛艦特性與面臨的難題

海狼級誕生於冷戰末期,當時前蘇聯已研發出速度更快、噪音更小的核動力攻擊潛艦,讓美國海軍的洛杉磯級(Los Angeles class)核動力攻擊潛艦完全喪失優勢。而搭載核彈的前蘇聯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則常年躲在北冰洋的冰層下方巡弋,極難偵測或攻擊,也令美國感到芒刺在背。美國海軍因此希望研發一種更安靜、速度更快且火力更強的新型潛艦,有能力潛入北冰洋底下,獵殺前蘇聯的彈道飛彈潛艦,並足以擺脫敵方高速攻擊潛艦的追蹤。這個計畫的最終成果,就是集當時所有先進科技於一身的海狼級,原本打算要大量生產,逐步取代洛杉磯級。

海狼級的性能雖遠勝洛杉磯級,但缺點是複雜又昂貴,不止建造工期長,在當時一艘的造價已超過二十四億美金1。沒想到首艦海狼號(Seawolf, SSN-21)才開工沒多久,冷戰就結束了,美國國會立刻取消接下來的所有建造計畫,只繼續蓋完已經動工與簽約的三艘。所以目前美國海軍只有三艘現役的海狼級,除了首艦外,分別是康乃狄克號與吉米.卡特號(Jimmy Carter, SSN-23)。而在取消海狼級的建造計畫後,取而代之的是造價比較便宜、噸位也比較小、潛得沒有那麼深,速度沒有那麼快的維吉尼亞級(Virginia class)核動力攻擊潛艦。

維吉尼亞級一開始的造價雖然壓在十八億美金以下,但隨後節節高漲,最新的改良型也已突破二十四億美金。雖然今日幣值不能與當年興建海狼級時相比,但這仍是極為龐大的負擔,更突顯美國海軍堅持全部採用核動力潛艦的問題——昂貴又建造緩慢。許多專家都警告,十年後中國的潛艦數量將超越美國。更為雪上加霜的是,美國的核動力潛艦需要同時負責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巡弋工作,以保護東岸與西岸的安全,並維持足夠的震懾能力,這也讓能在西太平洋執行任務的潛艦,數量又變的更少。

圖為美軍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德克薩斯號(USS Texas, SSN 775...

積極集結盟友:解決兵力失衡問題

美國海軍為解決這個潛艦兵力失衡的問題,正以「三管齊下」的方式來因應。其一是與英國、澳洲組成AUKUS戰略聯盟,以美、英兩國合作的方式,轉移核動力潛艦技術給澳洲,為其興建八艘核動力潛艦。由於核動力潛艦是屬於高敏感的戰略武器,美國很少出售或提供給其他國家。上一次美國這麼做,是美蘇冷戰的情勢逐漸升高時,美國與英國簽署共同防禦條約,提供核動力潛艦技術與燃料給英國,以共同防禦大西洋。今日再度提供這種技術給澳洲,也說明美國希望拉攏西太平洋的盟友,共同扼止中國的擴張野心。

位於南半球的澳洲,在二戰結束後,一直遠離世界紛爭的中心。冷戰時不像歐洲國家面臨隨時被前蘇聯入侵的風險,冷戰結束後更順勢大幅削減軍備。目前澳洲皇家海軍只有六艘傳統動力的柯林斯級(Collins class)潛艦,原本計畫向法國採購12艘短鰭梭魚級(Shortfin Barracuda class)潛艦,這是法國核動力潛艦蘇弗朗級(Suffren class)的傳統動力衍生型。但不斷延宕的進度與大幅追加的造艦經費,讓澳洲決定毀約,直接爭取戰力更強大的核動力潛艦。在澳洲與中國的關係快速惡化之際,其重要性已不言可喻。

其二是美國已大幅放寬對西太平洋盟國的潛艦技術管制。因為目前世界上能夠獨立研發並生產高性能潛艦的國家並不多,除了俄系以外,就以美系與歐系為大宗。但擁有這種關鍵技術的歐洲國家,又都是美國的盟國。所以美國能利用政治壓力與技術管制,影響他國的水下兵力發展。台灣應該最有感觸,國軍長期無法獲得潛艦,除了中國的打壓外,美國不支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隨著美國放寬這方面的管制,不只台灣已取得關鍵的紅區裝備與重型魚雷,展開潛艦國造計畫,原有的兩艘劍龍級潛艦,也展開了性能升級計畫。

圖為劍龍級潛艦二號艦海虎號(SS-794)及編號792的海豹潛艦。 圖/聯合報系...

除了台灣之外,日本過去一直維持著16艘傳統動力潛艦的編制,這除了預算規模的考量與歷史因素外,美國的態度也是背後的因素之一。日本只能以一年建造一艘新潛艦,同時退役一艘的方式,來確保這16艘都是最先進的潛艦。近幾年來,日本在量產12艘配備絕氣推進系統(AIP)的蒼龍級(Soryu class)潛艦以後,又接續研發興建噸位更大的新型大鯨級(Taigei class)潛艦,首艦與二號艦已先後下水。蒼龍級的最後兩艘與大鯨級的前兩艘,都配備了最先進的鋰電池系統,並已確定要將潛艦的數量擴編到22艘,新增加的六艘將在未來六年內逐步服役。

南韓的第三代潛艦(KSS-3),則在累積過去德國技術轉移的209型、214型潛艦生產經驗後,首度自行研發設計。目前第一批次的三艘都已經下水,稱為島山安昌浩級(Dosan Ahn Changho class)潛艦。這款也採傳統動力的潛艦,最大的特點是可以發射潛射彈道飛彈,這讓南韓一躍成為世界上第八個擁有潛射彈道飛彈發射能力的國家。同時,第二批次的建造計畫也已展開,除了將使用鋰電池外,可以攜帶的潛射彈道飛彈數量,將從六枚變成八枚以上。再加上南韓還繼續興建孫元一級(214型)潛艦,目前總數已達九艘,使南韓的水下戰力大幅躍進,已不容小覷。

其三是美國正在積極發展無人水下載具,且已經訂購了四艘殺人鯨(Orca)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XLUUV)。雖然目前外界對這款無人潛艇的瞭解並不多,但從已知的尺寸大小來看,即使是超大型無人潛艇,仍遠小於傳統載人潛艦,將更適合在淺海環境執行偵蒐與作戰任務。特別是不需要操作人員這一點,可以讓這種無人潛艇更深入危險的敵方海域,而不必再讓美軍現役的大型核動力攻擊潛艦,冒險靠近大陸棚淺水區,可避免康乃狄克號事件重演。

美國正在積極發展無人水下載具,且已經訂購了四艘殺人鯨(Orca)超大型無人水下載...

小結

綜合來看,美國在這場競爭中,最厲害的殺手鐧是轉移關鍵技術,與放寬過去對盟國的技術限制。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由盟國負擔武器的研發生產費用,不花一毛錢就能取得可用的盟國兵力,甚至還能倒過來出售相關的軟硬體給盟國。

但壞處是一旦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就無法再關上了,可能進一步加速西太平洋的軍備競賽,讓這個地區成為未來無法控制的火藥庫。台灣在這種情勢中也獲得了許多過去難以爭取到新型武器,但接下來要面對的,恐怕就是從此多事的西太平洋變局了。

圖為日前美軍太平洋艦隊與日本自衛隊在中國南海進行軍演。 圖/取自美國印太司令部推...

王臻明

喜歡閱讀歷史書籍,特別是戰史,也因此略為涉獵軍事領域,希望可以從地緣戰...

美國 中國 國軍 日本 美軍 軍事評論 王臻明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