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是新型態「代理人戰爭」:美國與北約的幕後力量?
所謂的代理人戰爭,是指進入核武時代後,擁有大量核武的強權們,為避免直接衝突造成無可挽回的核子戰爭,改以支援盟友或介入區域衝突的方式,在背後協助其中一方作戰。比如在蘇聯的阿富汗戰爭中,美國全力支持阿富汗反抗軍對抗蘇聯紅軍,就是一場典型的代理人戰爭。也可能交戰雙方背後都有強權影子,如越戰表面上是南越與北越在交戰,但南越背後是以美國為首的盟邦在力挺,而北越背後則有蘇聯與中國。此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等北約國家大舉協助烏克蘭禦敵,嚴格說來也是一場代理人戰爭。
北約國家如何介入俄烏戰爭
美國等北約國家為了避免與俄羅斯直接爆發衝突,一開始就宣布不會派遣部隊進入烏克蘭助戰,卻源源不絕提供武器與物資給烏克蘭,並對俄羅斯展開大規模的經濟制裁。不過,在這些看得見的協助外,從後續的戰事發展來看,美國等北約國家介入之深,恐怕遠超過以往的代理人戰爭。俄羅斯部隊會在烏克蘭戰場上陷入泥淖,未能有效達成一開始的作戰目標,俄軍腐敗又士氣低落是一個原因,但美國等北約國家所提供的情報資訊與戰場管理、電磁網路戰、認知宣傳戰與核武嚇阻,都是讓俄軍攻勢停滯不前的重要關鍵。
在普丁決定揮軍入侵烏克蘭之前,美國等北約國家的各式電子偵察機、反潛機與無人機,就不斷在烏克蘭與黑海一帶執行任務,清楚掌握俄軍的動態。許多衛星照片也不斷流出,證實俄軍集結的兵力規模,已遠遠超過演習所需,讓美國可以非常準確地預測到俄羅斯的作戰計畫。在開戰後,俄軍的行動與戰前英美等國所推算的幾乎完全相同。俄軍的通訊、部隊位置、移動路線、後勤問題與戰損狀況,全都被美國等北約國家徹底掌握。而合理推測,這些情報也都提供給了烏克蘭軍方使用。
烏克蘭的整體軍事實力完全不能與俄羅斯相提並論,卻能在這場戰爭中,持續抵抗到底。不只在前期一一擊退俄軍的突襲,各大城沒有快速淪陷,還屢屢狙殺俄軍高階將領,鎖定脆弱的後勤車隊進行偷襲。這除了要掌握詳盡的即時情報外,還必須擁有極佳的戰場管理能力,才能在劣勢下,進行機動作戰,並讓俄軍至今仍無法有效捕捉到烏軍的主力。只是以烏克蘭部隊仍配備大批前蘇聯時代的老舊武器,近年來也缺乏現代化改革的情況來看,這不太可能是烏克蘭軍方自己能辦到的事。唯一合理的解釋,是美國等北約國家有效介入,協助烏克蘭進行戰場指揮與管理,才能取得這些戰果。
儘管美國在越戰或蘇聯的阿富汗戰爭中,也一樣會提供武器與物資、情報與戰場資訊等,支援在第一線作戰的友邦軍隊。但過去的情報獲取能力與訊息傳遞的即時性,都無法與今日相比。先進的數位化戰場管理能力,從獲得情報到分析判讀,最後擬定戰術與下達作戰指令,可能只在幾分鐘內,並大量由電腦系統以圖面輔助決策,加上軍用加密網路傳遞訊息,讓指揮官可以清晰地掌握整個戰場的態勢,做出最正確的決定。讓俄軍此次在烏克蘭戰場上,幾乎如同透明人,一舉一動都被掌握,處於完全被動的極不利地位中。
美國與波蘭雖然礙於俄羅斯的報復壓力,難以提供波蘭現有的MiG-29戰機給烏克蘭,但以美國為首的許多國家,都運送了大批可單兵攜行的反裝甲飛彈與地對空飛彈給烏克蘭。這並不是什麼最新科技,在許多戰場上都可以見到這些武器的身影,卻只有在這一次,於烏克蘭重創俄羅斯的機械化部隊,並讓俄羅斯航空太空軍的戰機無法有效掌握制空權。這關鍵的原因,恐怕是美國等北約國家所提供的立即情報,讓烏克蘭部隊能有效利用這種小型武器,創造出極大的戰果,甚至扭轉整個戰局。
現代化戰爭:網路攻擊以及認知作戰
前述肉眼看不見的重要支援,可能還包括電子干擾與網路攻擊。俄羅斯航空太空軍的戰機,雖然在入侵之前就以演習為藉口,逐步集結在俄烏邊境的前進基地中,但戰事開始後的出擊次數卻明顯偏低,無力支援地面部隊推進。這除了後勤問題與防空飛彈的威脅外,大規模的電子干擾,恐怕也是俄軍戰機作戰效率不佳的原因。這最好的證據,是SpaceX的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在開戰後,立刻承諾在烏克蘭開通星鏈服務(Starlink),卻發現靠近戰區的地面接收天線受到長時間干擾。很明顯烏克蘭並沒有這種能力,烏軍僅存的戰機不只數量少、出擊架次也有限,俄軍也沒有必要進行這種長時間的電戰壓制。
網路攻擊是俄羅斯在展開突襲前,先破壞烏克蘭金融系統、基礎設施、通訊節點的重要手法。但在戰事爆發後,美國等北約國家一定也在某種程度上,對俄羅斯展開網路攻擊,這包括在戰區的俄軍通訊常被截獲,或難以使用自身的通訊加密系統。許多被公開的俄軍通話錄音片段,都顯示俄軍的戰況不利,證明了烏克蘭守軍仍在持續奮戰,陸陸續續出現在網路上的影片,更展現烏克蘭人堅守家園,打死不退的精神。這些快速傳播的網路訊息,成功激起了全世界的同仇敵愾,為烏克蘭爭取了更多的國際支持。
俄羅斯與烏克蘭都想要在這場戰爭中,利用認知作戰來達成自己的目標,但很明顯烏克蘭已在網路世界大獲全勝。除了俄羅斯是侵略者,先天就處於不利的地位外,美國在網路世界擁有絕對的優勢,也是關鍵原因之一。目前多數的網路社群平台,如臉書、推特、IG與YouTube,都是美國公司。雖然平日並不會特別偏袒美國政府,但美式價值觀仍無所不在,如支持民主制度、言論自由與反對侵略戰爭。這些網路社群平台成為了美國最有利的宣傳武器,逼使俄羅斯採用技術性封鎖,以避免俄羅斯百姓接觸到更多的戰爭真相。
這些同情烏克蘭的巨大輿論壓力,迫使一些原本態度游移的歐洲國家,快速通過更為嚴厲的經濟制裁,讓俄羅斯被屏除在國際金融體系之外;不只重創俄羅斯的能源出口,還引發貨幣重貶與銀行擠兌等經濟危機。近年來的全球化讓供應鏈與市場高度整合,各國互相依賴的程度越來越深,這讓參與制裁的國家也會受到影響,但遭到歐美國家聯合制裁的俄羅斯,最後的下場可能會走向破產,讓原本經濟狀態就不佳的俄羅斯,陷入崩潰邊緣。這種經濟戰的可怕威力,首次呈現在世人眼前,的確有如美國總統拜登所言,是枚經濟核彈。
小結:美中關係的激化
綜合來看,從提供武器、情報支援、戰場管理、網路攻擊、認知作戰,到經濟制裁、政治圍堵、甚至法國外長還揚言北約也擁有核武,以嚇阻俄羅斯採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種除了直接派兵介入外,從各方面出擊的戰略,是一種典型的混合戰,已運用於這場代理人戰爭中。
我們能看到這種新時代的戰爭,並不只是傳統的部隊交戰,混合戰的整體威力更為驚人。而且這種作戰方式的另一個特點,是模糊了戰時與非戰時的界線。俄羅斯在開戰前,就已經開始啟動網路攻擊與認知作戰,而很可能在烏克蘭的戰事告一段落後,美國等北約國家仍會對俄羅斯維持一段很長時間的制裁,以持續削弱俄羅斯的國力。
隨著美中關係的破裂,雙方的競爭也越來越白熱化,美國早就對中國展開經濟制裁與科技輸出限制,也不斷派出偵察機監控解放軍的動態,還不時執行自由航行任務,以挑戰中國在南海的擴張。嚴格來說,這就是一種混合戰,這場看不到煙硝的戰爭,早就已經悄悄開打。
台灣因為戰略位置重要,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懷璧其罪。如何不要捲入代理人戰爭之中,有賴政治上的智慧,但國防上的準備,絕不可有一日鬆懈,兩者一樣重要。至於如何利用這種看不見的軍事合作,爭取更多的友邦支持,進一步強化台灣的嚇阻力,是主政者可以思考的方向,在採購武器之外,建立更多道的防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