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未來海戰的利器:值得台灣借鏡的土耳其無人艇發展
土耳其的Bayraktar TB2無人機,之前在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衝突中,首度被大量使用,表現亮眼。隨後在俄烏戰爭裡,更成為作戰要角,宣告了無人機時代的來臨。
這除了讓生產Bayraktar TB2的Baykar公司獲得豐厚的訂單,並加速研發下一代的Bayraktar TB3無人機,也證明土耳其積極投資各式無人載具的策略是正確的。除無人機之外,土耳其的無人艇(USV)發展也很蓬勃,未來不只能滿足土耳其自己的需求,還計畫進軍國際市場,這樣的發展策略非常值得台灣參考。
研發超前的ULAQ無人艇
在無人艇方面,到目前為止進度最快的是由Ares造船廠與Meteksan公司合作研發的ULAQ。這一款無人艇在2020年就已推出原型,艇身長度11公尺,最快時速65公里,航程400公里。除了可以配備多種光電偵蒐儀器,擔任最常見的偵察、監視、海岸巡邏等無武裝任務外,還具有電子反制與抗干擾能力。
最重要的是ULAQ能安裝多種武器,變成武裝無人艇(AUSV),目前已發展出包括反艦作戰、水面攻擊、反潛與掃雷等構型。在2021年的試射中,還從ULAQ上成功發射一枚Cirit反裝甲飛彈,順利擊中目標。
這款Cirit反裝甲飛彈,是由土耳其的Roketsan公司所生產,採用半主動式雷射導引,射程1.5至八公里,彈徑70公釐,彈頭只有三公斤重,屬於輕型反裝甲武器,也有人員殺傷型與攻堅型,主要是開發給武裝攻擊直升機與輕型裝甲車使用。
ULAQ的水面攻擊構型,除了配備Cirit反裝甲飛彈,也可以選用另一款同為Roketsan公司開發的L-UMTAS長程反裝甲飛彈。較大型的L-UMTAS,最大射程可達八公里,貫穿效能也更強。讓ULAQ的水面攻擊構型,能反制海上的小型巡邏艇與登陸艇,或攻擊岸上的目標與裝甲車輛。
反艦構型的ULAQ,則可配備四枚的Atmaca反艦飛彈。Roketsan公司的這款反艦飛彈,射程超過兩百公里,性能媲美目前土耳其海軍大量使用的美製魚叉反艦飛彈,並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土耳其正計劃未來以這款反艦飛彈取代舊型的魚叉飛彈。ULAQ在配備Atmaca飛彈後,能用很便宜的成本來反制敵方的大型水面艦艇。
至於ULAQ的反潛構型,則可發射Orka輕型魚雷,這款採用新型鋰電池的魚雷,速度可達45節,而ULAQ的掃雷構型,有無人載具不怕傷亡的優點。目前土耳其海軍已確定採購ULAQ,Roketsan公司正在生產中,預計很快就會開始交付,成為最先服役的武裝無人艇之一。
不同無人艇的性能與發展
另一款已進行實彈測試的,是由Dearsan造船廠、Roketsan公司與Aselsan公司等多家廠商,所共同研發的SALVO無人艇。Dearsan造船廠負責無人艇的設計建造,Roketsan公司提供了武器系統,包括可遙控射擊的12.7公釐機槍,一樣能選配Cirit反裝甲飛彈與L-UMTAS長程反裝甲飛彈的發射器。
專長為電子與雷達系統的Aselsan公司,則設計了整合多項光電偵蒐儀器、導航雷達設備的專用桅杆。SALVO的長度接近十五公尺,時速達80至110公里,最大航程480公里左右,是ULAQ的強勁對手,可能會在ULAQ之後服役。
緊接在ULAQ與SALVO後面下水的,是由Yonca-Onuk造船廠與Havelsan公司合作開發的SANCAR無人艇。艇身長度12.7公尺,最高時速可達74公里,最大航程740公里,配備12.7公釐機槍、UMTAS或L-UMTAS飛彈。
SANCAR最大的特點,是採用Havelsan公司所研發的ADVENT網路整合戰鬥管理系統。這種新一代的分散式系統,並非以單艦為中心,而是以多種資料鏈,結合傳統艦艇與無人艇,組成一個戰鬥網絡,共享作戰資訊,主動分配攻擊目標,效法無人機的蜂群戰術,讓未來的無人艇不再單打獨鬥。
無人艇的蜂群戰術
無人艇的蜂群戰術(USV Swarm),已慢慢從理論變成真實的武器,Sefine造船廠就與Aselsan公司合作,推出了Marlin、MIR、Albatros-S三款無人艇,積極發展蜂群戰術。
其中Marlin無人艇的長度為14.7公尺,最大時速66公里,有兩項主要的特點。其一是艇身兩側可加裝舷外浮桿來強化耐波性,讓Marlin能在海況不佳時操作,其二是Marlin擁有非常強的通訊能力,包括能利用衛星來直接傳輸資訊。MIR無人艇則是Marlin的衍生型,在首次公開展示時,與兩艘較小型的Albatros-S無人艇,組成無人艇編隊,展示了蜂群戰術的可行性。
最先下水的Marlin是反艦構型,可配備Kuzgun-KY反艦飛彈。這款Kuzgun飛彈是新一代的輕型多用途飛彈,擁有多種發射模式,其中艦射的Kuzgun-KY反艦飛彈,最大射程超過40公里。
Marlin可執行偵察、監視、海岸巡邏、港口哨戒等任務。MIR則是反潛構型,配備了ARAS-2023聲納、ORKUN-2053聲納、聲納浮標,能在發現可疑目標後標定位置,交由反潛機、傳統水面艦艇或潛艦進行反潛作戰,或用自己所配備的輕型魚雷與反潛火箭來攻擊。Marlin與MIR也都擁有電子作戰能力,能主動反制敵方的各種干擾。
噸位較小的Albatros-S無人艇,長度只有7.2公尺,但時速可達74公里,能連續運行十小時,航程超過370公里。目前並未配備任何的武器系統,不過有效酬載可達250公斤,能攜帶各種光電偵蒐裝備,做為Marlin與MIR無人艇的遠方耳目,同時具備匿蹤設計,能減少被偵測到的機率。
未來的作戰方式,應該會以Marlin或MIR為中心,搭配數艘的Albatros-S,由Marlin與MIR透過衛星通訊來指揮Albatros-S。這樣的小型編組可以單獨作戰,或由數個小型編組一起組成一個大的海上作戰網絡,成為海上的蜂群部隊。
這種蜂群式的無人艇作戰,擁有非常大的潛力。在俄烏戰爭中,海軍實力遠遠不如俄羅斯的烏克蘭,近來就屢屢利用自殺無人艇發動攻擊。不只前一陣子成功偷襲位於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塞凡堡(Sevastopol)海軍基地,有效牽制俄羅斯黑海艦隊的行動能力。烏克蘭政府更發動群眾募款,計畫籌集資金來打造上百艘的自殺無人艇,希望利用這種不對稱戰術,反制俄羅斯的海上封鎖線,打開從黑海外銷糧食的關鍵航道。已不斷證明這種蜂群戰術若運用得當,的確能以小搏大,扭轉戰局。
土耳其發展模式值得台灣效法
若以目前土耳其發展無人艇的路線來看,其實與美國有所差異。國防資源極充沛的美國,著重的是大型無人水面載具(LUSV),美國海軍正以每年興建兩艘的速度,採購十艘。另一個「幽靈艦隊大君主」(Ghost Fleet Overlord)計畫,也是使用噸位較大的民用補給船改裝成無人艦,以滿足美國遠洋海軍的需求。
相較之下,土耳其研發的都是噸位較小的無人艇,適合近海作戰,並以輔助設計的方式來強化耐波性。同時土耳其的政府部門,積極媒合民間造船廠與軍武產業的相關業者,一起投入研發,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科院日前也公開了自製的「勇武專案遙控靶船」,說明國軍擁有一定的無人艇研製基礎,再加上台灣是遊艇生產重鎮,造船業興盛。政府其實可以在投資無人機之外,進一步考慮媒合公私部門,布局中、小型無人艇產業,仿效土耳其的路線。
雖然台灣的武器外銷受到打壓,但未來民用與警用的無人艇市場榮景可期。台灣可以用模組化設計的方式,開發共用的無人水面載具,再發展不同酬載的衍生型,以無武裝的民用型、輕武裝的警用型來爭取外銷市場,重武裝的軍用型來滿足國軍的需求,為發展海上的不對稱戰力奠定產業基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