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你希望和平,就應了解戰爭:走過60年歷史的台灣軍事出版
(※ 原文刊登於《臺灣出版與閱讀》109年第3期,授權鳴人堂刊登,特此鳴謝。)
軍事出版在台灣有超過60年的歷史。在這半世紀以上的時間,它可說是浮浮沉沉,歷經了幾個高潮迭起的時期。「軍事書並不是出版主流,將來也不會是主流,但它仍有一定的市場與需求。」1這出自2002年《誠品好讀》專欄的一句話,總結了筆者對軍事書在台灣的現實狀況。
軍事出版在台灣經常處於被邊緣化的際遇,對於一個每天面對軍事威脅的國家來說,這是蠻弔詭的情況。這種待遇也許是基於人們對這種出版類別的不夠了解,又或者它被歸類成是一種需要專業門檻方能順利閱讀的出版品。
無論是基於哪種原因,過去這麼多年以來,始終有一些對軍事出版有理想的出版社願意耕耘,持續投入他們的力量,為這塊看似舉足輕重,卻無人問津的領域投注心力。
鈕先鍾首開先河,奠定基礎
國際戰略學者李德哈特將羅馬諺語:「假使你希望和平,就應準備戰爭」改成「假使你希望和平,就應了解戰爭」2的警示。李德哈特所說的「了解戰爭」,並非要求人們去學習如何作戰。相之,他希望可以經由過去人類的經驗去研究,並從中學習有關戰爭的一切。作為民間人士,研究戰爭最好的途徑,當然就是通過閱讀了。
軍事出版大致可以分成兩種類別:圖鑑/圖解式的武器裝備介紹,以及戰爭歷史為主的文字敘述書籍。前者屬入門級,但在閱讀上的樂趣比起後者更高。文字書內容深入,敘述詳細,討論的議題也較高層次,適合中高階讀者。這個領域的選書範疇走出戰爭過程的描述,經過多年的耕耘與培養以後,因為有連帶或相關延伸,軍事讀者的選擇也因此得以跨出戰史,國際關係與地緣政治的書籍也是他們的閱讀範圍。
台灣有系統及穩定地出版軍事書,是戰略學者鈕先鍾於1952年創辦軍事譯粹社開始的。當年剛從戰後起來,社會一切以國防為優先,軍事譯粹社負有國防部翻譯及引入國外軍事知識的重責,發行的《軍事譯粹》雜誌自1952年4月開始為讀者提供第一手的軍事資訊。隔年,鈕先鍾翻譯的《歐洲爭奪戰》(The Struggle for Europe,Chester Wilmot著)也順利出版。
鈕氏引入了當時最新西方觀點的戰爭史,其中又以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二戰為大宗,其後還有從戰史延伸出來的戰略思想、戰略現勢等作品,經由每月的雜誌或書籍靈活調配出版問市。其中李德哈特(Sir Basil Henry Liddell Hart,舊稱李德哈達)、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薄富爾(André Beaufre)等名家作品,更是在這個時期引入台灣。對讀者了解戰史,進而在戰略思維的養成,有了非常良好的奠基。這個年代的讀者,主要是軍方幹部,以及部分的高知識份子。
同時,國防部所屬的相關單位,也出版不少國外的軍事譯作,為了可以在軍外推廣,委由黎明文化改頭換面重新出版。
「北大明、南大山」的普及化時代
1970年代是軍事書普及的年代。這個時期,多數民眾都受過國民教育,識字率提高不少,加上閱讀風氣提升,軍事讀者人數也得以增加。同時,這個時期課外讀物少,讀者的求知欲導致市場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大。
如果說在此之前的軍事書是定位在赴京趕考進士們的「四書五經」,那麼這個時期無論在量與主題的多元化上,可以說是國民教育等級的「教科書」了。普及化使得軍事知識不僅僅是狀元進士的經書,反而走入尋常百姓家,軍事書成為休閒閱讀的另一種選擇。下述出版社不但產生了莫大的影響,同時還孕育了台灣廣大軍事讀者的群體。
相較於過去的高端定位,台南市的大山書店,則是以青少年為主要客群,選材以日文出版品為主。內容涵蓋軍武、航空、鐵道、科學、靈異、動漫,尤其是圖解書,深獲兒童與青少年青睞。除了生動的彩圖、圖解以外,沒有生硬的文字,令讀者愛不釋手。
另一家對形成社群同樣具影響力的,是位於台北市的大明王氏出版公司。大明王氏的方向比較明確,就是引入美國巴蘭坦圖書集團(Ballantine Books)的「巴蘭坦二戰圖解系列」(Ballantine's Illustrated History of WWII)。此系列涵蓋二戰包括戰役、戰鬥、武器、將領、個別部隊的介紹,不但有連貫性,題材規劃也是全方位的作品。當中有些作者,甚至成為日後社科歷史的大師級人物,如約翰基根(John Keegan)及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本系列簡單易讀、圖文並茂,在約200頁的內容中,深入淺出地把主題交代清楚,加上售價便宜,成為另一個讀者不可或缺的軍事知識來源。
總結來說,大山書店專注在青少年入門的圖解類書籍,大明王氏著重在文字略多,但知識性絕對足以滿足讀者需求的完整系列讀本。時至今日,只要在網路社群提及大山和大明王氏,每每都會引起一番熱烈的討論與迴響。這兩家可謂軍事出版界的「北大明、南大山」呢。
在這個期間,還有包括將門文物、天工出版等少量出版相關主題的出版社。然而,以上這個培養未來軍事讀者的樂園,卻有一個最致命的問題,這些都不是經由合法管道取得授權的書本。當美國於1989年把台灣列入「特別301」優先觀察名單以後3,出版業面臨的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然而,軍事書籍並未因此退出,反而趁著這個危機,走向另一個高峰期。
麥田「身先士卒」,星光「獵殺出名」
1990年代登場的代表性出版社,就是陳雨航主持的麥田出版。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簽下第一本新書——《身先士卒:史瓦茲柯夫將軍自傳》以後4,麥田開闢了新的「軍事叢書」系列,把多本過去鈕先鍾的戰史、戰略思想的譯作,在取得授權之後,光明正大的與讀者再次見面。
陳總編在初期獲得鈕教授淡江戰略研究所門生的協助,經營一段時間以後頗有心得,除了「再版」過去的作品之外,也開始引入日本觀點以及台灣觀點的軍事作品,使得麥田的「軍事叢書」朝更全面的方向發展。直至今日,麥田在許多軍事讀者的心目中依然有著一定的定位。
與麥田不同,星光的成名作是一本小說——《獵殺紅色十月號》。這部描述蘇聯潛艦到美國投誠的小說,得利於海軍軍官陳潮州的參與,最後成為膾炙人口、翻譯到位的成功作品。作者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也因此成為軍事讀者不可迴避的作家。星光成為克蘭西的獨家出版社,直到作者離世前,星光完成出版16套克蘭西的作品。
星光還有另一個值得一書的成就,就是繼承大明王氏的做法,正式引入「巴蘭坦二戰圖解系列」。許多當年讀過舊版的讀者,不但可以回味,而且在翻譯品質更好的情況下,享受閱讀的樂趣。
同時,星光也是最早考慮到圖像閱讀的出版社。他們引入日本海人社的船艦圖鑑系列、雙葉社的CG歷史系列,以及上田信和小林源文的軍事漫畫,讓讀者在2004年麥田軍事系列最後一本《爆心零時:兩岸邁向核武歷程》上架之後,可以轉向星光填補軍事書籍最大來源消逝的缺口。但好景不常,星光很快面臨到網路的威脅,而且版權取得不易等困境。在這段不算長的高峰期之後,他們的星芒開始變得黯淡。
在這段蓬勃發展的時期,一些小資本的出版單位也投入軍事出版的行列,其中包括老戰友工作室以及高手專業出版社5最為人所知。此時,市場出現從對岸引進的「簡轉繁」書籍充斥市面,不但濫竽充數,而且在許多的史觀與觀念亦易造成誤導,是軍事讀者的黑暗期。
千禧年代的後半期,重點放在日文圖解書的楓書坊、晨星以及瑞昇陸續接手軍事領域。楓書坊以生活書在市場打下了基礎,進而轉向更為多元的出版品項,包括歷史、動漫及軍事。楓書坊以快速大量出版、價格親民作為市場策略。晨星出版以及瑞昇文化都是在同一時期涉入軍事出版的公司。
目前,依然有軍事書籍出版計畫的商業出版社包括,時英出版、老戰友工作室、蒼璧出版、風格司藝術創作坊、燎原出版等。非營利單位則有中華民國航空史研究會、國防部政務辦公室等。今日,這些單位依然兢兢業業,務求讓軍事出版的薪火不會在台灣熄滅。
偶有佳績,但能有幾個「綠扁帽」
面對市場的不景氣,縱然台灣培養出一些熱愛研究與寫作的軍事作者,但礙於市場不大且出版單位對主題的不夠了解,這些作品也失去了與讀者見面的機會。因此自費出版形成了本土軍事作者較為可能的出版管道。
部分對銷量有信心的作者甚至有機會與主流出版社合作,其中最為成功的案例是余靖的《特戰綠扁帽》三部曲,因為剛好搭上「沙巴擄人事件」,使得本書受到的關注是軍事書前所未有的程度。其他能夠在主流出版社發行的軍事書都以將領、軍人傳記為主。
然而,近年也出現「自寫、自銷」的成功案例,這些往往是書籍本身的主題夠特別,通過網路社群宣傳,並且利用網拍的管道出貨。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是洪致文撰寫的《不沈空母:台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該書由熟悉鐵道的洪老師負責執筆,排版、印刷全部一手包辦。雖然沒有經過主流通路銷售,但有作者高人氣及主題特殊性的因素,加上宣布僅此一刷的消息,上千本定價超過千元的書籍在短時間內銷售一空,同時也帶動國內對光復前日軍在台軍事建設及歷史的關注。
譯者,軍事出版的領航者
由於軍事出版絕大部分都是引入外國著作為主,因此擁有豐富軍事知識與通曉外文的譯者,是引領讀者走入軍事閱讀的關鍵領航者,幾乎在不同的世代,都有一些產量驚人、譯筆為人們所稱道的譯者。
鈕先鍾因家學淵源,且工作上的需要,所以有大量英文軍事書籍的翻譯成果。除了早期在軍事譯粹社,後來在麥田出版也有不少的作品,可說是軍事翻譯的開山始祖。
另一位產量等身的是有軍人背景的黃文範。黃氏的譯作並不侷限於軍事,由於有文字工作的基礎,他的譯文被認為是「文從字順,雅俗共賞,信、達、雅兼具」。6黃氏的譯作,以「雷恩三書」——《最長的一日》、《奪橋遺恨》和《最後一役》——最為人所知。
劉萬來是最早投入日文軍事翻譯的譯者。精通日語的他直到1994年為止,累積的譯作達500本之多,主要以大山書店出版的各種青少年讀物為主。譯作題材廣泛,包括軍武、航空、鐵道、科學、靈異7在內。
精通日語的許嘉祥是一個不得不提的近代專業譯者,與他合作的出版社分別有星光、尖端、蒼壁、楓書坊。許氏的譯作主要是漫畫,近年來漫畫已成為軍事閱讀的另一個重點選項。
許嘉祥知識淵博,不僅中日文能力俱佳,研究和蒐集資料也很專業,再怎麼硬的題材都難不倒他。8其最為人知的譯作包括當年轟動一時的《沈默的艦隊》,至今依然在台灣熱度不減的小林源文系列,以及久無新作的上田信都是他的譯作,其他還有《頭文字D》以及《島耕作》系列。
另一名近代日文譯者,是旅居日本的張詠翔。早年專注於軍事繪圖及新聞採訪的他,轉投入翻譯之後,與楓書坊的合作,形成軍事圖解書繼大山書店之後的另一波高峰。由於許多日文軍事術語皆採用漢字為主,倘若譯者非本領域的專家,翻譯出來的結果往往詞不達意,甚至鬧出笑話。張詠翔早年在軍事雜誌任職,接觸的皆是軍事專業的話題,圖解又以技術細節為主,所涉獵的內容涵蓋面廣,藉由他的經歷,能夠完美詮釋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
小結:台灣軍事出版的困境
台灣軍事出版歷經一甲子,在經過這麼多年的耕耘與經營之後,始終還是停留在小眾的市場,雖然有一批死忠的支持者,但營收能否支撐起經營者的營運,始終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目前,雖然偶有一些本土作者的佳作面市,卻都只能在小圈子內銷售與流通,這也是因為無法在通路上架的無奈,加上培養本土作者不易,軍事出版依然以翻譯作品為主要方向。
由於軍事書有許多特殊的專業術語以及用語,若非長期鑽研,翻譯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上述提到的譯者或已離世、或已超過耳順之年,還在努力的,也面對業界爭相邀稿、時間不足以應付的局面。
市場的萎縮對整體出版事業固然是挑戰,但對軍事出版來說,這個挑戰更是巨大。過去五年已陸續有三家專業的軍事雜誌停刊或休刊,作為專業軍事知識刊物的經營都如此慘澹,可以想見與雜誌有共通讀者群的軍事出版,所面臨的考驗將比同業更為嚴峻。
軍事出版以歷史和科普的角度觀之,除了一些術語或用語之外,與其他領域並無太大的差異。軍事閱讀的培養並非要訓練逞凶鬥狠的讀者,反之是對戰爭與和平有更深入的理解,具備戰略高度的社會、尚武精神的建立,不管在有形與無形戰力上,培養出更堅實的軟實力。
雖然無法與台灣其他主流出版並駕齊驅,但軍事書傳播專業軍事知識的角色是不容抹滅的。縱使面對的困境短時間之內無法解決,但前人的耕耘,以及後人的努力,使得這個過去宛如搶不到奶水的小狼,在狼群之外至今依然生存及堅持著。
|延伸閱讀|
- 威爾茂(Chester Wilmot)撰;鈕先鍾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爭奪戰》(台北市:軍事譯粹社,1953)。
- General H. Norman Schwarzkopf, Peter Petre作;譚天譯。《身先士卒:史瓦茲柯夫將軍自傳》(台北市:麥田,1993)。
- 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原著;陳潮州譯。《獵殺紅色十月號》(台北市:星光,1991)。
- 鍾堅著。《爆心零時:兩岸邁向核武歷程》(台北市:麥田,2004)。
- 切斯特.黃(Chester Wong)著;莊勝雄,楊佳蓉譯。《特戰綠扁帽:成為美軍反恐指揮官的華裔小子》(台北市:商周出版,2013)。
- 切斯特.黃(Chester Wong)著;莊勝雄,崔宏立譯。《特戰綠扁帽2:強者之路》(台北市:商周,城邦文化出版,2014)。
- 切斯特.黃(Chester Wong)著;莊勝雄,王執中譯。《特戰綠扁帽3:告別時刻》(台北市:商周出版,2015)。
- 洪致文著。《不沈空母:台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台北市:洪致文,2015)。
- 李德哈特(B. H. Liddell Hart)著;鈕先鍾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台北市:麥田出版,2008)。
- 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著;黃文範譯。《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新北市:燎原出版,2020)。
- 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著;黃文範譯。《奪橋遺恨:市場花園作戰的雄心與悲劇》(新北市:燎原出版,2020)。
- 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著;黃文範譯。《最後一役:納粹第三帝國的末日》(新北市:燎原出版,2021)。
- 川口開治著;許嘉祥譯。《沈默的艦隊》(台北縣:尖端,1990-1997)。
- 傅鏡暉,〈單兵注意!軍事書在台灣〉,《誠品好讀》第19期(2002.03),頁44。
- 李德哈特(Liddell Hart)著;鈕先鍾譯。《為何不向歷史學習:殷鑑不遠》(台北市:軍事譯粹社,1977.04),頁80。
- 「301條款」,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Trade Act of 1974)第301條的俗稱。是美國貿易法中對於外國立法或行政上違反該協定、損害美國利益行為時,所採取單邊行動的立法授權條款。「優先觀察名單」國家則不會面臨立即報復措施或要求諮商,除非美國察覺有更嚴重的違反智財保護行為。引述自孫介磐,〈保護智慧財產權之時代意義〉,《刑事雙月刊》第60期(103.06),頁21。
- 史瓦茲柯夫將軍是1990年至1991年擔任波斯灣戰爭的聯軍總司令,他的傳記在台灣出版可以說是轟動了「武林」。
- 高手專業雜誌社成立於1991年8月,以模型雜誌為主要業務。2000年10月更名高手專業出版社,轉為多元化的圖書出版,除了包含模型、軍事研究、中外文史、兩岸戰略等領域。
- 〈黃文範〉,《台灣文學網》,網址:點此,瀏覽日期:2020年6月30日。
- 周婉窈,〈大林、嘉農,以及我所認識和不認識的鄉前輩劉萬來先生〉,《一個老KANO的回憶:大林之子劉萬來自敘》(台北市:魚籃文化,2015.03),頁II。
- 李怡芸、陳芝宇、林曉娟,〈善用語文能力 開拓讀者視野 翻譯者 書的幕後功臣〉,《星報》,2004年11月8日,C5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