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橋牌社2》的1996年飛彈危機:金馬人的戰地經驗再理解

聯合新聞網 劉亦
沒有柵欄、鐵捲門,空間也巨大得不像為一般車輛而建。它們在島上荒蕪的路段受風吹日曬...

大學畢業旅行,我和同學回到馬祖。午後,我從民宿走往東莒燈塔,海風襲人欲醉。我好奇路邊一間一間空蕩蕩的大車庫是什麼?沒有柵欄、鐵捲門,空間也巨大得不像為一般車輛而建。它們在島上荒蕪的路段受風吹日曬,像一排被打落的齒列。

多年後我向在當地作文史工作的姐姐提起,那是冷戰時代的車庫遺跡嗎?她說是車庫沒錯,但不是用來停汽車;是遺跡沒錯,但不在冷戰,「那是1996年飛彈危機時蓋來停坦克的。」

重新定義中華民國

最近,《國際橋牌社2》釋出,劇情開展在1994年震驚兩岸的「千島湖事件」,共有24名台灣觀光客死於杭州千島湖的船上。事件發生後中方封鎖消息,將搶劫殺人淡化為火災,並拒絕我方海基會要求協助死者家屬到場的要求。有民調顯示,千島湖事件後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首次超越了自認是中國人。

據信未來的劇情會著重在1996年的飛彈危機。這當然不是第一次台灣海峽「有事1」,前兩次由金門等島嶼扛了下來,分別是1954年的「九三砲戰」和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所以飛彈危機也稱「第三次台海危機」。對於台灣而言,恐怕是第一次和中共的軍事武器近距離擦身,彷彿遭劍指咽喉,置身戰爭邊緣。

與上一次危機之間「和平2」的四十年後,蘇聯解體、東歐共產世界瓦解,世界局勢早已不同,但中共仍對台灣的一舉一動虎視眈眈。1995年,時任總統的李登輝,破天荒在現任元首任內(雖然美方折衷,僅准許以康乃爾校友的私人身分)拜訪美國,回到母校康乃爾大學演講,除了多次提及「中華民國」,也不乏「中華民國在台灣二千一百萬同胞」之語,相當於在國際場合,以元首的高度,重新定義了中華民國——不再與共和國重疊,我們有自己的領土、自己的人民。

她說是車庫沒錯,但不是用來停汽車;是遺跡沒錯,但不在冷戰,「那是1996年飛彈危...

兩莒大逃難

這自然引起中共不滿:「台灣當局」元首訪美是其一;其二是竟明白宣告「中華民國在台灣」,並在隔年將以台澎金馬為域,舉行第一次的中華民國總統直選,無疑是以言詞和行動雙重「獨立」。這顯然激怒了中共,因此一個沒有民主選舉的國家,便以武力恫嚇即將實施史上第一次最高元首直選、準備脫胎換骨的新興民主國家。

從1995年秋天到1996年春天,中共以軍事演習為名義,發射了數波飛彈。馬祖和金門首當其衝,被迫再度武裝:部隊備戰部署,裝甲車調派前線,一時間戰雲密布。當時的馬祖剛剛解除戰地政務(1992年底)不久,才獲得和台灣同等的民主、自由三年多,馬上又要面對迫在眉睫的戰事。長輩們至今仍會訓斥我們不懂戰爭的殘酷,兩岸對峙下的辛苦都由馬祖承受。

當時有傳聞指出,中共將奪島示威,目標是「前線中的前線」,接近福建沿岸的西、東兩莒,因此兩島居民爆發逃難潮,紛紛揮別故鄉,趕船遠赴兩百公里外的後方台灣。兩莒中,又以東莒的地勢較平緩,一般被認為更好攻克,因此緊急調派坦克來鎮守。文章開頭的車庫便是當時興建,至今仍可在相關的新聞剪輯片段下,看見正在東莒服役的弟兄說,那時他全副武裝,遺書已經寫好。

馬祖和金門首當其衝,被迫再度武裝:部隊備戰部署,裝甲車調派前線,一時間戰雲密布。...

重點是為了什麼而戰

戰爭是所有人不願見到的場面。一旦戰事再起,身處前線的金馬恐怕又將籠罩再戰備化的陰霾。但國際政治的現實是「實力保障和平,軟弱招來戰爭」,這也是「國防」的意義:唯有強悍的自保能力,才能嚇阻敵人,以戈止武。而不是輕信「奴才和平」:因為不要戰爭,所以徹底繳械、停止發展武裝。國防上的讓步無異於授人以柄,歡迎敵人長驅直入。

我們應該了解的是金馬人為何厭戰?因為苦痛經驗歷歷在目:反覆被捲入戰火,被「反攻復國」的虛妄目的堵上嘴,被迫逃離故鄉,被剝奪了自由和尊嚴長達半世紀——這都是金馬長輩不可承受之重。過去如此,是台灣和金馬不通聲息,只能受政權擺佈。但接下來面對的困難,沒有人會置身事外——我們其實對團結早有經驗:八二三砲戰裡,砲彈落在金門土地,但台灣青年受徵召到前線,扛下了戰役;飛彈危機裡,服役弟兄日復一日,在東莒枕戈待旦。

直至今日,大國局勢詭譎,中共動作頻頻,《國際橋牌社2》帶我們重溫當年的挑戰。過去戰鬥庇護的也許是政權的安危,但今天捍衛的更是土地的召喚;是「退此一步,即無死所」,對已成為共同體72年的台澎金馬「國土主權,寸土不讓」。

圖/董逸馨拍攝

直至今日,大國局勢詭譎,中共動作頻頻,《國際橋牌社2》帶我們重溫當年的挑戰。 圖...

劉亦

台大社會系,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台灣-馬祖混血,在海峽思索家國;...

中華民國 馬祖 金門 國際橋牌社 中國 時事觀察 劉亦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