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難在防人心?——馬來西亞的「鎖國大作戰」

聯合新聞網 黃愛玲
馬來西亞於3月18日至3月31日間實行「行動管制令」。圖攝於3月16日。 圖/路...

2月23日至3月1日,當各國政府都忙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下稱新冠肺炎)的防疫工作時,馬來西亞政客們把精力都放在了發動政變。在這段政壇變天期間,影響馬來西亞境內疫情最關鍵的大型集會,也在無人(政府與國民)關注的情況下順利進行。直到前首相馬哈迪(Mahathir bin Mohamad)在2月24日辭相為止,希盟政府都沒有發布命令禁止所有大型集會。

2月27日至3月1日,吉隆坡大城堡清真寺(Masjid Jamek Seri Petaling)舉辦了伊斯蘭傳教士(tabligh)的宣教集會,參與人數約1萬6千人。其中1萬4500人是當地人,也有一些來自汶萊、新加坡、泰國等地的回教徒。在慕尤丁(Muhyiddin bin Haji Muhammad Yassin)宣誓上任新首相的3月1日那天,集會也結束了。

之後,汶萊和新加坡都陸續出現曾參與集會者及其家人的病例,馬來西亞的確診人數更是以每日三位數的速度飆升,截至3月19日為止,短短一星期達到900宗病例。政治人物們的缺失導致錯過最佳防疫時期已是不爭的事實,亡羊補牢才是當務之急。

馬來西亞的行動管制令,除限制人民出入境,也禁止跨州移動,圖攝於3月19日。 圖/...

行動管制令的重要性

馬來西亞儼然已成病源輸出國之一。政府為了保障國內外人民安全,盡快找出已散落於全國各地的集會參與者,試圖切斷新冠肺炎的傳播鏈,因此首相在3月16日晚間10點發表聲明,全國於3月18日至3月31日間實行「行動管制令」(Perintah Kawalan Pergerakan)。此項管制令的重點有六項:

  1. 禁止所有大型集會及戶外活動,包括宗教、運動、文化活動。所有商業場所不得營業,除了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大賣場、市場、雜貨店等。
  2. 所有國民禁止出國,回國的國民須自行隔離14天。
  3. 禁止外國人入境。
  4. 所有學校關閉,包括政府、私人、國際學校等。
  5. 所有大專院校關閉。
  6. 所有政府及私人機構關閉,除了涉及重要民生事務者如水、電、銀行、港口、衛生、保衛、消防等。

截至19日為止,衛生局已檢測了1萬名集會出席者,其餘約4千人的潛在感染者,還散落在各地,其中包括2千名來自羅興亞的難民。因此,立即限制全國人民的行動範圍是重要且必須的。這項管制令和封國(lock down)仍有一定差別,目的僅在於減少大家活動範圍和在擁擠公共空間的可能性,強制性相較低。

14天的限制期,是因為新冠肺炎的潛伏期正是14天。若全民配合,政府可在此期間專注找出感染者並進行隔離,否則疫情一旦進入第三波的社區傳播,馬來西亞必定步上義大利的後塵。

面對這次的管制令,不少馬來西亞人民都沒有認真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和關鍵目的。圖攝於3...

馬來西亞公民素質大考驗

政府留了許多方便給國民,包括不立即實行管制令,給大家一天的時間做準備;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商家依然營業;餐廳雖不能內用但可外帶;不能跨州行動但有重要事務者可向警方申請通行准證。當中的自由度,是對國民的基本尊重和信任。然而,毫無意外地,各地都出現了大批國民無視管制令的意義,且濫用政府給予自由的狀況。

面對這次的管制令,不少馬來西亞人民都沒有認真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和關鍵目的。國難當前,政府的重心應該放在前線的防守,尤其現有的醫療體系,很顯然無法負荷即將爆發的第三波傳染。當很多醫護人員衣不解帶在前線努力時,作為沒有專業知識幫不上忙的國民,減少前線負擔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馬來西亞人民長期習慣了「大政府,小國民」,對政府管制的依賴性高,公民素質欠缺是長久的問題。從首相宣布限制令至今,各大媒體報導和網民的焦點多在於民生如何受影響,對醫療系統能否負荷,疫情該如何緩解的討論嚴重缺乏。

馬來西亞政府給了國民一天時間為自我行動管制做準備,卻引發了更多難以管控的現象。圖...

管制令前夕的亂象

防疫工作貴在爭分奪秒,西班牙和中國武漢宣布封城時都是宣布當天就生效執行。馬來西亞政府給了國民一天時間為自我行動管制做準備,出發點是與民為便,卻引發了更多難以管控的現象。

首先,多人在擁擠的大賣場裡搶購生活用品(全球各國也有同樣情況),反而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機率。但這是不必要的,因在管制期間,販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家會如常營業。

再者,國民理應好好利用這一天安排向公司請假、把小孩接回家等事宜;因相關行業不得放假者,更需要安頓接下來可能無人照顧的老人小孩,比如前線醫護人員。然而,部分習慣一放假就回鄉(balik kampung)的馬來西亞人,把管制令當成了悠長假期。17日,吉隆坡的南湖鎮車站(Terminal Bersepadu Selatan)內,就有不少人趁著管制令前返鄉。

行動管制令還包含了人民不能跨州移動,但有迫切需要者可向警局申請跨州准證,包括親人離世、家人病重、本人及家人正接受醫藥治療等,其他事件則由警局局長判斷。17日當晚,各區警局外出現了申請跨州准證的人潮,再次發生人民濫用政策給予方便的狀況。

由於人潮過多場面混亂容易增加感染機率,結果尚未到達管制令期限日,警長當晚就宣布取消該政策,17日當天可自由跨州(隔天又再次公佈不可跨州)。隔日,警察總部就有4名警員確診,這表示前一天曾到過警察總部申請准證的國民,也有可能受到感染,但這些人都已經各自跨州返鄉。19日,已出現17日跨州者確診的病例。

每天在新加坡—柔佛海關來回的40萬馬來西亞人,也可能造成新馬兩國邊境的防疫漏洞。大批馬來西亞人趕在午夜12點前入境新加坡,再次製造了集體感染的機會。事實上,截至3月18日為止,新加坡已有313宗新冠肺炎病例,而且不少是境外輸入的例子。

政府給予國民的一天寬限期,在公共衛生知識不足的馬來西亞公民前,反倒增加了疫情傳播的機率。

大量馬來西亞人趕在禁令實施前入境新加坡,圖為新柔長堤,攝於3月17日。 圖/路透...

無視行動管制令的人民

18日,管制令正式生效。國家安全理事會指出,不遵守行動管制令者,可被判處最高兩年監禁、罰款或兩者兼施。儘管如此,各地仍不乏忽視指令的國民,繼續在外聚集用餐,或到處溜達。因此,各地都有警察出動巡邏及設置路障,勸喻國民們趕快回家,並未實際逮捕一人。

實行管制令的第一晚,首相再次發表聲明。長達13分鐘的發言裡,首相只表達了請國民遵守管制令這一個重點,有別於16日的正式官方宣言,首相語氣柔和,宛如鄰家老爺爺般苦口婆心地勸喻大家要當個聽話的好公民。

雖然政府確實有行政缺失之處,但面對緊急的疫情來襲,光靠政府的力量去抵擋只是杯水車薪。政府在16日宣布的管制令固然細節不足,有關單位也在隔天盡力公佈更多細節,並提供諮詢熱線等為國民解答。

一個國家強大與否,往往在於其公民素質的體現。管制至今實行第三天,結果政府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軟硬兼施地「教育」公民遵守管制令,這是作為公民的我們需要自省的事。

3月13日,馬來西亞伊斯蘭教徒仍於清真寺內集體禱告。 圖/歐新社

對部分馬來人而言,華人的飲食習慣是「不衛生」(不清真)的,圖攝於3月16日。 圖...

恐懼引發的種族歧視

自新冠肺炎擴散全球,多國皆出現仇視中國人或華裔的情況。在英國求學的新加坡學生因為其華裔的外表,而在倫敦市中心被當地人圍毆,還有很多遭遇言語暴力和待遇的例子。而在馬來西亞,新冠肺炎事件也在華人和馬來人之間,引起了一定的種族衝突。

首先,不乏將武漢疫情遷怒到華人身上的言論。馬來人是回教徒,只能食用符合伊斯蘭教條規定——清真認證(Halal)的食品。對部分馬來人而言,華人的飲食習慣是「不衛生」(不清真)的,加上新冠肺炎的源頭被懷疑是食用野生蝙蝠,更加深了這些人對華人飲食習慣導致疫情發生的觀感。

另一方面,虔誠回教徒堅持在疫情期間持續集體禱告,以致發生了大城堡清真寺事件,也引起不少華人的反感。近日,各大華語媒體及討論區裡都可見到網民一面倒地將疫情傳播責任歸咎於馬來人的言論。然而,缺乏公民和衛生意識的國民是普遍性存在的問題,17日晚在吉隆坡巴士總站和各區警局出現的人龍也有很多馬來以外的族群,管制令開始後不遵守的人民裡同樣包含了各個族群。

結語

馬來西亞的種族隔閡問題由來已久,剛發生的政變也與種族議題有很大的關聯,加上疫情帶來的恐慌,更容易發生人民之間相互譴責,或指責政府指揮不當的局面。目前有不少國民對政府的不滿,部分遷怒自對其合法性和正當性的質疑。「後門政府」的指控仍未平息,就迎來疫情爆發的挑戰,這是新政府上任後,能否取得國民認可的一場關鍵之戰。

國防部長表示,目前為止,國民對管制令的遵守程度只有大約六成,若國民的配合度持續沒有改善,不排除出動國家軍隊來維持秩序。希望馬來西亞國民可以盡力配合,讓政府把重心放在前線防疫工作上。

儘管很多人的收入和生活都因為管制令大受影響,但一日不根治疫病的傳播,人民如何能置身事外?在問政府可以為我們做什麼之前,先問問我們可以如何共同抗疫。

目前為止,國民對管制令的遵守程度只有大約六成,圖攝於3月18日。 圖/美聯社

黃愛玲

先留台,後留港的馬來西亞人,香港某間不知名大學的人文科研究生。台灣國立...

時事觀察 新冠肺炎 馬來西亞 黃愛玲 東南亞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