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過去,滋養未來:「新竹州圖書館」的前世今生(上)

聯合新聞網 李志銘
塵封了36年後的今年,市定古蹟「新竹州圖書館」終於開放給民眾參觀展覽。 圖/作者...

城市不只是身體棲居之地,更應是心靈安放之所。僅有鋼筋水泥,並不足以營造一個美好的城市。舉凡開放的閱讀場所、豐富的博物館、親民的劇場,皆能提供充盈的文化養分,讓普羅大眾激發出更多創造力與想像力,亦令城市生活更加迷人。

今年中秋節前夕,我與舊香居書店友人相約前往位在新竹鬧區東門圓旁、擁有近百年歷史(創建於1925年)的市定古蹟「新竹州圖書館」(下簡稱「新竹州圖」)參與媒體發表會,正式宣告它從1984年以來、塵封了36年後的今天,自翌日起開放給民眾參觀展覽。

該檔展出的內容以「重啟・未來閱讀」為主題,結合了聲光科技、影像、平面設計、裝置藝術等跨界創作,其中包括藝術家陶亞倫以VR打造虛擬圖書館、劉文瑄的書本雕塑、范承宗將上千冊線裝古籍拆解重構成一片磅礡的書海波浪、托馬斯・史維特(Tamás Szvet)運用互動介面將手寫文字投影在牆面上,以及設計團隊霧室的書籍裝幀。

此外,也展出由舊香居提供,從日治時代到戰後初期與新竹地區相關的各類文獻、書刊、照片、明信片、畢業紀念冊、老地圖等,甚至包括1928年日籍學者高木正信編纂、詳盡記錄在地風土名勝與各官署職員訊息的珍貴寫真史料《新竹大觀》。

對書店本身而言,雖說只是單純的合作「借展」,卻不禁會讓許多愛書人內心感受到一股奇妙的悸動,彷彿這些在外流落已久的日治時期珍稀台灣文獻與文物,終於有機會和當年原本屬於那個時代的歷史(建築)空間彼此相遇,在這裡找到了某種共通的歸屬感。

我在新竹州圖開幕現場,也巧遇許久未見的紙藝創作家洪新富老師,熟悉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洪老師的手上功夫了得,信手拈來翻摺幾許,往往就能喚醒一張紙的靈魂。而他隨身攜帶的個人名片更是不落俗套,僅僅利用紙張本身折疊收合的基本結構,就能將其變化成為令人愛不釋手的單頁立體書。看著紙頁開闔之間,彷彿天上的月亮、星球不斷滾動,原理看似簡單,卻頗具奇趣和奧妙。

有趣的是,我注意到新竹州圖的入口門楣上方,正中央亦鑲有一個宛如圓月造型的菊花紋章,象徵日本皇室;左右兩旁刻有一雙飛揚的翅膀,意味著「掌握知識就能飛翔」。據說當年這幢建築,正是為了紀念日皇太子裕仁訪問新竹時(1923年),而開始著手籌款興建。

新竹州圖在閱覽室大廳展出藝術家陶亞倫的VR虛擬圖書館裝置。 圖/作者自攝

1928年日籍學者高木正信編纂、詳盡記錄在地風土名勝與各官署職員訊息的珍貴寫真史...

城市文化的再造,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作為北台灣最早開發的城市,古名「竹塹」的新竹舊城區,自1733年種植莿竹圍起為城,1827年以磚石興建城牆,及至日治期間(1902年)實施都市街道改正,拆掉城牆與城樓,只留存現今的東門(迎曦門),並將新規畫的棋盤式道路融入清末時期的放射狀街道紋理中。前後歷經300年的歲月風霜與政權更迭,乃逐漸演化、建構成為今日所見新竹市的現代化都市空間。

早自90年代初期,新竹市府即從護城河沿岸的親水公園開始整治,河中間設有「飛石」可以讓人踩著跨過河道,日後更設有多處階梯直達水岸。1996年市府團隊亦率先採用民眾參與方式,重新設計整修東門圓環廣場,並命名為「新竹之心」。

彼時人們儘可能不拆老房也不砍老樹,走在圍繞著舊城區這個據稱是全國古蹟群密度最高之區域,每個轉角隨便都會遇見歷史建築。及至2019年,現任市長林智堅再度決心重整東門圓環廣場及其周邊空間,從新竹火車站連結到護城河、新竹市美術館(前身為建造於1920年的市定古蹟新竹市役所)、東門市場,藉此打造無障礙的友善步行環境。

另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新竹市府亦首開風氣之先,針對地方環境以「聲音景觀」(Soundscape)為媒介做出聽覺的識別意象,於1998年舉行市民票選「竹塹十大音景」。

該年為了慶祝東門城建城170周年,市府舉辦「追尋新竹風」藝術文化節,時任市長的蔡仁堅特別邀請音樂人陳明章前來演講,並為此城譜寫了一首名曰〈新竹風〉的主題歌(林良哲作詞),還找來歌手許景涥在「新竹之心」東門城前獨唱。歌曲裡逐一細數當地知名景點十八尖山、南寮漁港,以及在地美食米粉絲、城隍廟邊的貢丸香味皆入歌詞,儼然成為新竹市最具代表的經典名曲。

回顧過去近20年間持續推動的街區改造、美學運動等文化政策累積成果,方得以讓新竹市這個全台平均人口最年輕的城市,擁有新舊交融、兼具傳統風華的多元面貌。

這些在外流落已久的日治時期珍稀台灣文獻與文物,終於有機會和當年原本屬於那個時代的...

綜觀日治時期日人在台興建的三座獨棟公共圖書館,新竹州圖堪稱碩果僅存,至今仍保留最...

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經營,取決於地方首長的眼界和態度

睽違36年,於今透過公私協力修繕之後重新啟用,打開平日大門深鎖的「新竹州圖書館」,外頭的自然光線穿過典雅的木作窗格灑滿整個空間,美到令人想起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所言「如有天堂,應是圖書館的模樣」。

綜觀日治時期日人在台興建的三座獨棟公共圖書館1,堪稱碩果僅存、至今仍保留最完整建築原貌的新竹州圖位處護城河畔,當時由新竹州土木課技師宇敷糾夫設計。

新竹州圖採兩層洋式建築,閱覽室(大廳)挑高二層、上下各有成排的長窗,牆面部分飾以泥塑洗石裝飾圖樣,外觀屬於「近代復興式樣」造型,地理位置則連貫鄰近的東門城圓環廣場、護城河、新竹市役所(現為新竹市美術館)與新竹州廳(建於1927年,現為新竹市政府),形成一道城市軸線,同時也深刻影響了當代新竹舊城區的都市紋理和發展變遷。

二戰期間,美軍轟炸台灣,新竹市區受波及,新竹火車站、南寮機場、海軍煉油廠(現清華大學校址)等建築無一倖免,僅有新竹州圖幸運躲過。戰後初期,該館先由省轄新竹市政府接收,名為「新竹市立圖書館」,後又因行政區變更而改稱「新竹縣立圖書館」。1976年新竹縣政府經議會同意,將其土地與建物賣給新光人壽公司,至1984年透過標售程序完成交易。

然而,就在1982年新竹市改制升格為省轄市之後,原屬商業區土地的新竹州圖,卻被新竹市政府認定為機關用地,且該幢建物在1998年又被文化部指定為古蹟,不得拆除。對此,新光人壽與新竹縣雙方經過十多年訴訟,終在2010年三審定讞,新竹縣政府判需賠償新光人壽約1.4億元損失,從而也迫使圖書館一直閒置至今。

對許多新竹人來說,當年這幢因「縣市分家」造成產權糾紛、導致長期塵封不對外開放、給人印象充滿神秘的古老建築,之所以能有機會重新面世,最主要關鍵還是在於地方行政首長如何看待文化資產的態度,以及後續一連串積極的作為。

正由於現任新竹市長林智堅深知「私有古蹟產權進行修復及開放非常不容易」,因此自他上任後便密切地跟新光人壽展開接洽,商談古建築再生與活化事宜,並向文化部爭取經費,並於2018年10月啟動修復工程,才促使該案成為公私合作修復古蹟的新典範。

小結

從新竹州圖的案例來看,或許亦能帶給其他縣市首長某些想像的啟發。就拿台北市長柯文哲作為對照,過去他每每把文化局長和其他各部會官員當作「免洗筷」用完即丟,脫口以「文化恐怖份子」來汙衊當前為了守護及提報歷史建築的一眾公民與民間學者,更不用說其任內不知已有多少文化資產慘遭毒手

再加上其不僅替過去備受爭議的大巨蛋弊案解套,針對「南港瓶蓋工廠全區保留」的承諾跳票,還將捷運中山站旁原本的綠地公園鋪蓋水泥,各種劣跡斑斑不勝枚舉,無怪乎在今年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調查名列倒數第一。

雖然新竹的月亮並不見得比台北來得圓,但因為「新竹州圖書館」的重新復活,新竹多了一處美麗空間留住歷史記憶,身為市民無疑是相當值得慶幸的。

▍下篇:

閱讀過去,滋養未來:「新竹州圖書館」的前世今生(下)

因「新竹州圖書館」的重新復活,新竹市民多了一處美麗空間留住歷史記憶。 圖/作者自...

李志銘

一九七六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

文化資產 李志銘

推薦文章

留言